提高后进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任琳
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潜能生一直是教师格外关注的对象。为了提高潜能生的学习成绩,进而促进潜能生全面发展,笔者从地理学科实际出发,通过教育实践,总结出了提升潜能生地理学习成绩的十大策略,即给予关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教授方法、树立目标、配置“导师”、夯实基础、放大优点、授予荣誉及家校联合。经过实践跟踪,这些策略有效提升了潜能生的地理学习成绩,收效较好。
关键词:潜能生;地理学习;成绩;策略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这是我国一位知名班主任曾给家长发的一则短信。是的,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像每一片树叶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不同的长相、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的梦想等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然而,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大教育环境下,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学生最重要的一个标尺。成绩虽不能说明一切,但它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身为教师,我们需要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对于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或长期落后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嫌弃,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因为不放弃就会赢得希望,坚持培养就会收获进步。面对成绩落后的学生,笔者从来不认为他们是所谓的差生,在笔者看来,他们是需要漫长等待才能绽放的潜能生或潜能生。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了十大策略来帮助潜能生提升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策略1:给予关注
面对潜能生,教师需要尽可能从潜能生本人那里获得他们的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有无特长等。比如,能准确记住潜能生的姓名对于潜能生来说便是对他们的格外关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给潜能生预设合适的问题并留出回答的时间,另一方面教师也要为潜能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课堂外,教师可以寻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潜能生谈心聊天,可以谈生活、谈学习、谈梦想等,交谈过程教师需要认真聆听潜能生的想法,并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理想等方面存在的困惑予以指导和建议。交谈结束后,教师需要将交谈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记录下来,以便后期更好的帮助潜能生。
策略2:激发兴趣
中国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足见兴趣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多么重要。面对潜能生,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尽可能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成为每一个老师需要思考的话题。以地理学科为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编写地理口诀、创作地理歌曲和组织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等措施来激发潜能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收效甚好。因此,当一个人的兴趣之火被点燃以后,它将绽放出绚丽的火花。
策略3:培养习惯
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好的习惯能提升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效率,好的习惯能促进的人的不断成长和全面发展。潜能生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多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关,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着重培养潜能生的以下习惯。第一,课堂学习习惯。课堂上当老师讲解时,潜能生要认真聆听并主动标注或记录老师所讲的重要信息;当老师组织小组讨论问题时,潜能生要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发表观点,切忌三心二意、耗费时间。第二,课下作业习惯。针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首先要做到按时按要求完成,其次要及时规范地修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使用不同颜色的笔修改和标记。第三,考前复习习惯。考前要按照老师的指导和要求抓紧时间认真复习,包括认真阅读教材以及做练习卷等。针对复习中存在的各种不懂之处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询问,直到自己能解释为止。第四,考试答题习惯。正式考试中,在试卷和答题卡的对应位置正确书写自己的相关信息,抓紧时间先完成自己会做的题目,确保会做的题分数一定要拿到,不要在较难的题上耗费太多时间;答题过程中不要在试卷上随意涂抹,也不要随意修改自己的答案;做完试卷后不要等待下考,而要及时检查所写的答案是否存在失误等,检查不少于两遍。
策略4:教会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学习的方法比掌握再多的知识更有用。潜能生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往往事倍功半,进步缓慢。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潜能生的学习行为,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教师也要主动积极地与潜能生沟通对话。通过观察、对话和指导,逐步教会潜能生有效阅读教材的方法、记录课堂笔记的方法、理解抽象概念的方法,高效完成作业的方法等。有了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犹如给了潜能生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使潜能生的学习不再吃力,学习效率不再低下,进步的速度不在缓慢。此外,教师还应教授潜能生考试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提升潜能生的考试能力,从而避免潜能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失分。
策略5:树立目标
地球上,鸟儿的目标是广阔的天空,江河的目标是浩瀚的海洋,而人的目标虽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但都作为人前进的一种动力。潜能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目标或有目标不能坚持去实现。鉴于此,教师首先要为潜能生树立合理的学习的目标,可以从一天的学习目标开始,到一周的学习目标,到一月的学习目标,再到一学期的学习目标和一年的学习目标,最后是终身的学习目标。对于短期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及时检查潜能生是否实现了确立的目标,目标实现了予以鼓励,目标没有实现要分析原因。此外,教师还要为潜能生树立合理的考试目标,在下一次考试之前确立一个目标,等到考试结束后,检查是否实现了之前的目标,如果实现了就趁热打铁树立下一个考试目标,如果没有实现应以鼓励为主并分析原因。
策略6:配置“导师”
潜能生因为学习效率低和学习成绩差而往往缺少学习的同伴,当学习遇到困惑的时候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孤独常常伴随着他们,致使他们的学习缺乏动力。面对这样的现实问题,首先,教师要给潜能生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要让潜能生感到自身在集体中的存在与价值。其次,为了实时关注潜能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解决他们的学习困惑,教师可以根据潜能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等在班级为他们寻找学习的“指导老师”,即愿意帮助潜能生的优等生。优等生与潜能生按照一比一的比例进行组合,组合的前提是优等生真心愿意帮助对应的潜能生,潜能生也真心接受帮助自己的优等生。为了保障帮扶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用以下四个机制作保障:一是荣誉机制,即但凡被老师选中并作为潜能生“指导老师”的学生,这是一种无上的光荣,不是任何人都拥有的,也不是随意可以拥有的;二是公开机制,即将组合的师徒名单以及潜能生学习和成绩考核结果在全班公布;三是竞争机制,即对潜能生的学习和考试成绩进行不定期考核与排名,评选出进步明显的潜能生和优秀“指导老师”;四是奖惩机制,即大力表彰进步明显的潜能生以及对应的“指导老师”,同时对于没有进步且有明显退步的潜能生进行教育,对其“指导老师”进行相应的处分。
策略7:夯实基础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潜能生学习吃力往往源于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新学的知识。提升潜能生的学习成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智慧和教导,更需要潜能生的配合与努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潜能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和基本思维的培养。教师一定不能打着教育一视同仁的幌子而要求潜能生与优等生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同样的,潜能生的课后作业也需要教师认真的筛选和布置,作业中的习题应以夯实基础为主,不宜出现过度拔高的问题。按照这样的要求逐步培养潜能生,逐步提升对潜能生的要求,最终使潜能生成功蜕变。
策略8:放大优点
潜能生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也有值得他人学习的长处和优点。面对含苞待放的学生,尤其是潜能生。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其次,教师要肯定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要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创造机会和条件。再次,教师要毫不吝啬地赞扬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在公众场合,更要如此。也许一些潜能生的身上没有什么突出的优点,但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与细微之处寻找这些潜能生的优点,并且肯定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下次会做的更好。当学生受到老师的赞扬和肯定,他们的内心会无比的激动,他们会拥有更多的自信和勇气,他们会以此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他们会把老师表扬的方面做的更好,也会在其他方面做的更好。这就是赞扬的力量,这就是赞扬的结果。
策略9:授予荣誉
为了让潜能生保持持续的进步,教师可以在潜能生前进的道路上建设一个又一个加油站,为潜能生补给前进所需的动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可自行设计各种荣誉证书,给学生尤其是潜能生精神上一种强大的激励。以地理学科为例,笔者设计了多个荣誉证书用来激励学生。当课堂上某个潜能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勇气回答并且回答的十分出彩,那一刻笔者会授予这名潜能生“地理小博士”荣誉称号;当课堂上某个潜能生给老师和同学提出了很有思想内涵的问题时,那一刻笔者会授予这名潜能生“地理小达人”荣誉称号;当考试后某个潜能生进步十分明显时,那一刻笔者会授予这名潜能生“进步之星”荣誉称号;当他取得优异成绩时,那一刻笔者会授予这名潜能生“地理学霸”荣誉称号等等。笔者的这些做法虽然简单,但是却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当人人都渴望荣誉的时候,人人都会为荣誉而战。
策略10:家校联合
虽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但是培养学生的义务不全在学校。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得益于父母、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培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对父母和家庭存在相当程度的依赖。老师是孩子成长道路的指路人,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对于潜能生的培养,同样不能缺失父母、老师和学校中的任何一个。缺失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存在缺陷。为促进潜能生的发展,提升潜能生的学习成绩。第一,保持良好的常态沟通。父母需要定期主动与老师和学校沟通,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和学习状况;老师也需要定期向孩子父母反馈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第二,合作解决孩子问题。孩子在校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也不可能没有问题,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出现什么问题,老师和父母不要互相指责和抱怨,需要理性面对,搞清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共同纠正孩子的错误或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
最后,笔者想以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结束此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请相信潜能生,请善待潜能生。
【作者简介】:
任琳,免师,教育硕士,中学地理一级教师,中学地理歌曲系列创作者。从教以来,主张“乐学”教育理念,践行“以班级学科活动育人成长”,倡导“寻找课堂生命教学”。
转自:“唱学地理”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