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12:地理模拟试题的命制策略
2023/2/10 8:56:25 阅读:173 发布者:
地理模拟试题的命制策略
任琳
一、命题指导思想
1.地理课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是初中地理教学的指南针,也是初中地理考试命题的重要依据。在试题命制过程中,要翻阅“课标”,思考“课标”,将“课标”中的地理章节知识具体标准作为命题的首要指导思想,遵循“课标”建议。
2.地理核心素养
作为重要的奠基和启蒙学段,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一脉相承。学好初中地理,就能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指明了价值取向。新版课标中明确了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这四项核心素养也应作为初中地理教育教学的终极培养目标。初中地理考试试题中应体现或凸显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达到“学考一体,落实素养”的目的。
3.地理真题
本地区及全国其他省市区的本年度或往届地理中考试题浸透着无数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在命制中考模拟试题之前,首先应该认真研读这些真题,从熟悉真题的试题结构和呈现方式,到体会真题的多元素材和丰富内涵,再到领悟真题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优秀真题是命制一份好题的模板,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学习榜样,是提升教师综合教学研究水平的灯塔。
二、命题遵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初中地理模考试题的命制是基于初中全册地理教学内容的完成。试题命制首先基于所学的知识点,从知识点中选取考点。考点的分布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不能随意排除或漏掉某一章节的知识,或多或少都要在试题中有所体现。
2.主导性原则
初中地理知识纷繁琐碎、内在关联紧密。从空间区域看,小到一个乡村聚落,大到地球本身。从时间维度看,小到一天的气温、降水变化,大到一年乃至数年的地球环境演化。命题前应该对所学知识进行主次框架式整合与提炼,试题要侧重考察学生所学知识的主干部分和一般性结论、规律。
3.能力性原则
作为初中结业性考试,在立足知识考察的基础上,更要凸显能力水平的测试。比如,学生阅读图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迁移学习方法的能力,准确辨别事物的判断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学生日常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良好思维品质,对于学生的后期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4.综合性原则
命题中不能单纯只考虑某一个知识点,要尽可能将同类相关知识进行融合交错,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应该各自侧重一个方面,将可能关联的信息依次呈现,但不能出现选项之间表述相反的情况。对于综合题,区域是综合知识、方法的重要载体,命题中应体现区域对比的思想,综合考察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唯有如此,中考模拟试题对于学生不仅是检测,更是提升。
三、命题注意事项
1.价值导向要正确
试题中素材和文字表达要客观科学,弘扬正能量,引导学生向善向美。要让学生通过答题,感受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领悟地理学习对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指导意义。试题中运用的新素材也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学后考,考中学”的目的。
2.信息表达要规范
试题中使用的相关材料、数字等信息一定要准确无误,文字表达要严谨科学,要尽可能使用书面语言进行阐述,言简意赅,恰到好处即可,不能随意出现口头语。
3.配图清晰要准确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习过程的重要工具。地理考试中的相关配图一定要清晰,地图轮廓和图上信息要准确,示意图要相对准确。必要的时候需要请专业绘图人员制图。如果地图模糊或有误,会给学生考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四、命题效果反馈
1.深入学生调研
考完试以后,命题人需要主动走进学生群体,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答题的感受以及易错试题。并及时做好记录。成绩出来后,教师依然需要走进学生,抽样调研,查看学生错题,与学生沟通,询问其中缘由,随后做好记录,反馈到试卷讲评中。
2.地理同行评价
考试结束后,命题人需要主动向地理同行交流请教,请他们指出试题中存在的不足,作好记录,以便提升命题质量,更好地服务地理教育教学。
3.考试成绩分析
成绩公布以后,命题人根据计算机统计的成绩信息,采用相关方法,认真分析成绩,包括年级整体成绩状况,班级均分差异,每一道试题的学生得分情况等。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学生得分率较高和较低试题,分析得分率较低试题的失分原因,为课堂教学和试题命制提供必要参考。
【作者简介】:
任琳,免师,教育硕士,中学地理一级教师,中学地理歌曲系列创作者。从教以来,主张“乐学”教育理念,践行“以班级学科活动育人成长”,倡导“寻找课堂生命教学”。
转自:“唱学地理”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