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从激发兴趣开始,在课堂管理中落实
任琳
摘要:新教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综合发展。将激发学生学科兴趣作为突破口,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设计探究问题,加强课堂组织、管理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环节完成学习目标,从而习得学科知识,形成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关键词:教改;学科兴趣;课堂管理;学科素养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办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学生的考试成绩和综合表现能反映学校的办学质量。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是育人,办学的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时代的呼唤让教育变革成为现实,改变传统的教育,办“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二十一世纪是教育大变革的世纪,传统教育与新课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博弈。博弈的结果,仅从学习成绩来看,两种不同教育环境下的学生在接受中、高考的洗礼后,着实推行新课改的学校(诸如山东杜郎口中学、河北挥公中学及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学校等),学生的成绩不仅没有下滑,反而提升了不少。除去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进步与表现更是惊人,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是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一次改革,它是时代的呼唤。
然而,现实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很多学校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一言堂,课堂上从不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一节课上完了,教师自己获得了解放,但不知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除了上课,很多教师在课后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通过家校合作,督促学生不断做题,不断强化知识。这样的做法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能接受,因为他们相信老师,认为老师让他们做是对的。但对于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说,大量的作业犹如强加在他们肩膀上的重物一样,他们很想卸掉这个包袱但又怕老师或父母责罚,无奈只能硬着头皮去做。这样看来,无论是谁,无论是喜欢还是排斥,每个学生都要做完既定的作业。试问,完成了那么多的作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也许这样的做法会使得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我想最终的成绩对于学生他要说明什么?我认为学习过程远远重要于学习结果,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及挖掘学生的潜能。表面优异的成绩能否代表学生快乐的学习过程,能否说明学生具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充斥着他死记硬背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想象力,眼前的优异成成绩能否注定他未来一定成才?
来自人民日报的九封短信,这些信是给孩子看的。但当我看完信后,我认为这九封信也是写给老师和父母的。第一封信是关于压力,内容如下:“鸡蛋,从外打破是物质,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这封信对我触动很大,现实中很多老师强加于学生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感到很大的压力,这无疑是从外打破了鸡蛋,获得的只能是物质而非生命。换一种情境,在老师没有布置作业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完成了作业,而且完成的还很漂亮,这无疑是从内打破了鸡蛋,得到的是充满希望的生命和成长。那问题就在于是什么让学生自主去完成作业的呢?那或许就是兴趣,兴趣是驱使人去完成他想要做的事情而又不感到丝毫疲惫的不竭动力。现实中,很多老师都为学生能自主完成作业而无比欣慰,这很多时候是兴趣起了关键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这“欲”就是兴趣。兴趣的作用是无穷的,兴趣带来的结果是精彩的。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其被动地接受打破,不如主动地快乐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抓住了成绩,也就抓住了学生的未来。
1.以兴趣为抓手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引擎,那么如何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呢?这个有时候很难,有的学生的兴趣是隐藏的或者说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学生的兴趣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和培育。以下是笔者浅谈的自己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1.1 精选素材,精心备课
一节好课源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从众多的教学素材中选取最能说明教学问题的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有效合理的组合,应用于教学的不同环节,为解决相应的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支撑。一般的教学素材包括
、动画、文字信息诸如故事或新闻等。精选素材不仅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甚至超过预期的效果。
1.2 编写资源,服务教学
地理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日常教学中,面对纷繁复杂的记忆性知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笔者把需要记忆的地理基础知识编成了歌曲,歌曲的原曲选自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或节奏欢快且易于传唱的歌曲。这样的尝试在具体的实践中收效很大,原先对地理失去兴趣的学生当听到改编的地理歌曲后,对地理开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他们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此,笔者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为例,分享笔者用歌曲唤起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案例。
第二节 欧洲西部
标题目录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工业密集,
发达国家集中
欧洲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概况;主要发达国家及其首都;著名的工业基地及其产品
现代化的畜牧业
欧洲西部位置及其特点、范围及组成;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繁荣的旅游业
欧洲西部主要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学习《欧洲西部》这一节知识以后,学生需要掌握上述表格中的知识点,如果单纯的让学生去记,多数学生索性死记硬背,虽然暂时记住了,但是过后又忘记了。鉴于此,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困境,让学生快乐学习,轻松记忆所学基础知识,把知识当成歌曲一样唱出来,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竟能铭记于心,而且能终生不忘。下面是笔者借用学生熟悉的歌曲《星星点灯》的音谱,将欧洲西部的知识点编成了歌曲《欧洲西部》。
把知识编成歌曲唱出来,唱给自己也唱给别人,这是一种分享交流,更是一种自信和快乐。兴趣是驱使人从事他喜欢事情的助推器,学生因为欢快的歌曲而感到快乐,因为快乐而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因为兴趣而热爱一门学科,这是这门学科的福音,这是任课教师的期盼,这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1.3 树立风格,感染学生
有人曾说过,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了幽默风趣的语言、变化莫测语音语调以及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等。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笔者的教学风格吸引,完全投入到了学习和讨论问题中。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不一定能凸显,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兴趣加以规范和引导,让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绽放出五彩的火花。对于学生来说,一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有效利用课堂上的一切资源,包括师生、时间、空间及其他物件。把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无限放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取丰富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放大学生的兴趣,如何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呢?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上,作为“课堂导演”的教师,需要想尽办法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2. 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管理是一门艺术,课堂管理需要智慧和方法,它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保障,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从以下四点浅谈课堂管理。
2.1建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笔者认为,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课堂上,一节课出彩的标准不是教师的个人表演而是学生的小组合作,不是教师思维的跃动而是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不是教师讲解的精彩而是学生展示的精彩。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探究、思维活动并呈现精彩。笔者认为,传统的课堂管理主要由教师把控,新课改的课堂管理是由学生自己来把控。在此笔者举两例,例一,在课改学校西安市阎良区西飞一中的教室里有一句大字标语“聪明的学生不一定成功,能控制住自己的学生一定能成功”;例二,在陕北课改名校宜川中学,学生的考试不再由教师去监考,完全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其实,无论是教师管理还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其管理的核心是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人人都能自觉遵守课堂公约,即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课堂上如果有学生违反了公约,他就必须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对违纪学生的警醒,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这是出彩课堂的前提。
2.2 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合作探究的课堂会给学生留出较长的时间用于个人思考和集体讨论,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及小组讨论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探究问题做出回答,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保证个人思考和集体讨论的有效,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个体及小组。在他们行动迟缓思维僵化的时候予以及时的督促和提醒,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及时的点拨,在他们有闪观点的时候予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不动的孩子行动起来,让动起来的孩子绽放精彩并收获快乐。
2.3重视学生学科能力培养
课堂管理的实质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堂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平台,上课犹如拍电影,教师在课堂上要当好导演的角色。学生探讨问题的价值不在于问题本身而在于解决问题需要的方法和思想。当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要给予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课堂上不乏学生的精彩展示,当这种精彩出现时,教师一定要抓住精彩,借助精彩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2.4重视课堂探究结果落实
当课堂上学生对探究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给出了他们的结论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对问题的结论进行质疑,以期获得对某一类问题的规范表述。落实结论,使其规范化,这是学生课堂学习能力提升的最后一环,不可忽视。
其实,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课堂管理只是学校管理中的一小部分,课改的目标不只是课堂管理权转交给学生,更是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所有事务的自我管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这里我想说的是,学校及教师对学生的一切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管。
【作者简介】:
任琳,免师,教育硕士,中学地理一级教师,中学地理教学歌曲系列创作者。从教以来,主张“乐学”教育理念,践行“以班级学科活动育人成长”和“寻找课堂生命”教学过程。先后出版教育专著两部,公开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
转自:“唱学地理”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