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2023/2/9 16:37:27  阅读:303 发布者:

/冯会娜  李竹平

文本教学解读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部编教材里第一篇红色经典课文,也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住在瑞金城外的沙洲坝村。沙洲坝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井,解决了沙洲坝乡亲们的吃水难题。沙洲坝乡亲们非常感激毛主席的恩德,解放以后就在井旁立碑纪念,饮水思源,永记毛主席的恩情。通过本文的学习,旨在教育学生学会感恩,饮水思源,懂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本文共三个自然段,结构清晰,语言简练。第1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2段写为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们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第3段写乡亲们饮水思源,立碑纪念。课文还附有一幅插图,是拍自沙洲坝实地的照片。图文互补,让故事内容更加真实。

课文所写的故事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甚远,文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及相关的感性材料,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里的困难主要体现在“陌生”:一是陌生的地点。第1自然段“瑞金城外有个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一中包含了“江西”“瑞金”“沙洲坝”三个地点,毛主席到底在哪儿住过?学生初读的时候往往会一头雾水。二是陌生的人物。学生对“主席”“乡亲”“战士”这些词语都比较有距离感。三是陌生的环境。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水龙头一开,清澈的水就哗啦啦地流淌下来,因而对沙洲坝缺水的严重以及挑水的艰辛难有所感,自然对“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难以产生共鸣。四是陌生的主题。本课所反映的在战争年代毛主席爱民亲民,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红色主题,是学生不熟悉的主题。此外,在阅读能力训练方面,由于文中不少句子比较长,读起来比较拗口,像“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给学生寻找文中信息增加了难度。基于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困难,就是教师要介入引导、生发、帮助的地方,从而确定基于儿童立场应该“教什么”。

1.识写生字

本文要求识记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心字底”“广字旁”两个新偏旁,掌握新笔画“横折弯”的写法。

随文正音时,需读准翘舌音“吃、主、战、士”,后鼻音“忘、井、乡”。“乡亲们”这个词包含后鼻音、前鼻音、轻声,可通过范读、扩词等方法,如“人们、我们、你们、他们、乡亲们”,引导学生读准确,读熟练。文中还有不少轻声词,如“时候、地方、很远的地方、刻着”等,要读出语气轻重的变化。

认读“吃、叫、忘”,可借助偏旁识记。“心字底”是个新偏旁,可编口诀帮助识记:“心亡了,便忘了。”认读“村”字,可编字谜帮助识记:小树一寸一寸往上长(村)。认读“井、面”,可借助字理识字法和熟字组词法。“井”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一个方口的水井,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家。“面”也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 ”像人脸之形,中间像一只大眼睛。“面”字的中间部分有两横,就像人的眼睛。认读“毛主席、乡亲、战士”,宜用词串识字、图文对照、熟字组词法。

本课要求会写 7 个生字,其中有 2 个“口字旁”的字“吃、叫”,2 个“三点水旁”的字“江、没”。新笔画“横折弯”的写法要点:先写短横,略顿笔向下写折,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

2. 朗读课文

本课中有一些句子中带有陌生的新词,学生朗读起来略有难度。可以先读好词语,再连起来读句子,以便减轻难度。如:“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先分别读词语“瑞金城外”“村子”“沙洲坝”,再连起来读好句子。又如,“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先读“带领”“战士”“乡亲们”,再读句子。

除此之外,这篇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读起来有难度。可以先练习读准长句子的停顿,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句子读准确、读连贯,再指导学生读中强调重点词语,突出关键信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如第1自然段,强调地点“沙洲坝”、人物“毛主席”。第2自然段,强调“没有水井”“很远”,表现吃水的困难,强调“挖了一口井”,表现毛主席的恩情。第3自然段强调石碑上的话,“挖井人”“毛主席”要读得慢一点,体现人们的怀念感激之情。

3.迁移运用

课后第二题中 12个词语,是本课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的组词,要求学生“读一读,记一记”,重点让学生在读中识记,在读中积累。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语境,如介绍学校环境、还原竞赛场景、介绍某物品的主人等,引导学生运用“上面、叫好、主人”等词语联系日常生活练习说话,在语境中加强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阅读训练

从一年级上册要求“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到一年级下册要求“在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的基础上”发展训练“根据信息做出简单推断”的能力,整个过程是根据深浅程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形成的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

本文的阅读能力训练主要聚焦在“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上,但课文又在此基础上给我们增加了一定难度,文中不少句子比较长,因此在找信息之前要先让学生疏通文本,读好长句子。整个阅读过程,以扣题质疑入手,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凸显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全文教学可以采用板块式推进,重点抓关键语句进行信息整合,自主探究“谁是挖井人”“谁是吃水人”“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三个问题。其中第三个问题的探究又分两步走:联系当地环境思考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的原因;对比想象挑水远的艰苦和有水井后的幸福,深入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情感。

课堂学习内容的选择

1.生字新词:课文后生字条和田字格中的字,前者会认,后者会写会用,理解、积累新学到的词语。

2.故事内容:讲了谁心愿 ,什么心愿,实现了吗;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理解为什么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课文导入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毛主席照片及毛主席带领部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照片,并配以歌曲《在灿烂阳光下》,询问学生是否认识

中的人物,了解与之相关的哪些事情?学生则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教师做相应补充,并出示主席、领导、革命、解放等词语。学生结合教师的讲解,初步了解以上词语的意思。

因为一年级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那段历史并不熟悉,本环节的教学为学生的感悟理解做了铺垫,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随后教师板书课题,带学生走进课文,告知学生将要学习一个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看看江西瑞金市沙洲坝的老乡们是怎样怀念这位伟人的。

板块二、识记生字,揭示课题

阅读往往是从课题开始。这篇文章的课题,有三个具体的学习点。

一、出示题目,借助插图向学生展示“井”的样子,这是认识事物,引导学生发现井的外形特点,因为城里的学生对“井”是比较陌生的,教学中可以借助

配合教师讲解,来帮助学生了解“井”对农村生活的重要性,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从字形入手,了解或巩固“井”的形与义。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井”字和水井外形特点之间的关系,读准字音。让学生给“井”字组词,找到“水井、井水、井口、井沿”等好找朋友。这是渗透汉字文化,巩固识字方法。

随后出示“吃”字,引导学生看字形,想象“吃”字像什么,识记“吃”字。再展示“忘”字,引导学生认识“心字底”,“亡+心”表示心消失了,忘记了,认读生字,扫清阅读障碍。

三、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询问学生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疑问,引发学生探索、解疑的冲动,激起阅读期待。学生可能会询问①“吃水”是什么意思?②挖井人是谁?③这口井是在哪儿挖的?④为什么要挖这口井?⑤是谁不忘挖井的人?这是读书兴趣的激发,也是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四、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识记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展示朗读课文,检查能否读正确、读通顺,在课文语境中是否解决了生字识记,同时结合朗读,检查是否理解“带领”“战士”“乡亲们”等词的意思;朗读后检查生字条中的生字识记情况,根据所在地域和班级学生实际,确定重点检查哪些字的读音、哪些字的字形。

板块四:提取信息,深层感悟

一、借助问题支架,提取信息。

问题支架:谁的心愿?什么心愿?怎么样了?

二、补充信息,回顾课文

1.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如下内容,请学生完善相关信息。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 ),毛主席在江西(   )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村子里( ),乡亲们吃水要(   )去挑。毛主席就带领(  )和(   )挖了一口井。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   ),上面刻着:(       )。

2.聚焦第二自然段,理解并读好“心愿”。

3.拓展延伸,感悟“饮水思源”。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以下问题展开合理想象,①毛主席初到沙洲坝时,看到乡亲们吃水难,心里会怎么想?②他们在挖井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什么事?③乡亲们得到毛主席的关怀和帮助之后,又会怎么想?④说说村子里有了水井以后,乡亲们生活上带来了哪些便利。提示: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说,如:洗、饮、烧……⑤如何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

学生结合老师问题,发散思维,并尝试自由表达,师生间针对“吃水不忘挖井人”展开交流。

板块五: 分类指导,练习写字

1.整体观察:要求会写的7个字中,有1个独体字,6个左右结构的字。

2.指导书写“主、住”。

提示:都有“主”。“主”作独体字时,要写得方正,竖在竖中线上。三横的写法,第一横中长,第二横稍短,第三横最长,稍往上斜。和单人旁组成“住”,要写得稍微瘦长些。“住”,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基本等高。

3.指导书写“以”。

提示:“以”,左右等宽,点居中,竖提有力,撇要舒展,末笔为点。

4.指导书写“吃、叫”。

提示:两个字的结构均为左短右长,左边的“口”写小一点,位置偏上,“吃”字右部的横折弯钩要写舒展,“叫”字右边的竖为悬针竖,要写得挺直而有力。

5.指导书写“江、没”。

提示: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三点水,左窄右宽。“没”字的末笔捺要写舒展。新笔画“横折弯”要先练熟,再书写整字。教师示范并提醒新笔画的写法:下笔与短横,略顿笔向下写折,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

6.学生练写,当堂展示评价。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