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下二单元学习任务及课文教学设计

2023/2/9 16:28:36  阅读:15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墨小语 ,作者lily

单元主题

寓言故事

单元解读与建议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这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也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守株待兔》教会学生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鹿角和鹿腿》教会学生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池子与河流》告诉学生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丫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提示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二:

一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专门编排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教学时可以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总结梳理。

二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第一学段教材安排过“看图讲故事”和“看图写话”,要求学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想象,把图画的内容写与下来。三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一单元对如何观察开展了进一步的训练,学生对按一定顺序观察有了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进一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读故事、晓道理是本单元寓言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教学时切忌把道理从故事中剥离出来,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外,本单元各部分之间关联性较强,“快乐读书吧”不仅推荐了中外经典的寓言故事,还提示了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因此可将“快乐读书吧”的学习提前,不仅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还可提示学生把阅读寓言的方法用于课内的阅读实践。

单元设计思路

单元情境:畅游寓言王国

任务一:打开寓言之门 1课时

     活动1

,猜故事

     活动2 发布寓言故事交流分享会通知

任务二:搜寻寓言故事 6课时

     活动1 学习《守株待兔》

     活动2 学习《陶罐和铁罐》

     活动3 学习《鹿角和鹿腿》

     活动4 自学《池子与河流》

任务三:丰富寓言之旅 3课时

     活动1 我是推荐官

     活动2 观点大“PK

     活动3 我来写故事

教学目标

1. 认识、会写本单元生字词,读准本单元多音字,运用多种方法认识、理解生字;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的特点并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积累“邯郸学步”等9个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能结合相关语句,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 能积极参与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课文

课文教学设计

5 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导入

1.看图猜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课件出示韩非子的资料。韩非子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的故事插图,学生对照插图猜故事。

2.引出课题。《守株待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板书:守株待兔)

3.解释题意。运用多种方法猜想题目是什么意思。(株,树桩;守株待兔,守候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来)

4.随文识字,指导书写。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待”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完成语文园地二“书写提示”部分的练习。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点拨“释、耒、冀”的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根据范读划分课文朗读节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多种方式读课文:个人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2.根据提示,讲述故事。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课件出示:

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株)。忽见一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运用方法,理解文意。

1)再读课文,圈出难理解的字。

预设1:“耒”。课件出示“耒”的字理图,在课文插图中找到“耒”。

预设2:“耕”。“耕”即耕田、种地,而种地用的工具就是“耒”。

指导书写“耕”:左窄右宽,“耒”字的末笔是点;注意横画的长短比例,避免拥挤。

理解“耕者”:种田的人。迁移理解:“记者、作者”。

2)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自学课文,读懂课文。

3)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一人说一句古文意思,互相指正、补充。再把课文意思说给同学们听。

2.探究原因,深入理解。

1)根据提示,补充内容。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别人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夫就在那儿等啊等啊,没有等到兔子,却得到了嘲笑。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或者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预设1:农夫以为偶然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发生。

预设2: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

3)穿越回去,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________。”

4)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跟守株待兔类似的事情?

3.熟读成诵,达成背诵。

板块四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自读《南辕北辙》,了解内容。

2.感悟《南辕北辙》的道理。

1)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小结:方向错了,一切的有利条件和努力都白费了。

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会认“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流程】

板块一  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根据课文表现形式,你有什么发现?寓言有很多表达形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也是寓言的表达形式之一。池子与河流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诗中吧!(板书课文题目:池子与河流)

2.了解作者。克雷洛夫是俄国的寓言作家,有200多篇诗体寓言,代表作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苍蝇》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圈出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

诗歌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正音:遵循(zūn xún);淤塞(yū );应验(yìnɡ yàn)。

②讨论、讲授难理解词语:“行吟诗人、推究、淤塞、哲理”

③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遵、尊”。

④词语积累与拓展:

无忧无虑(ABAC) 拓展:无边无际……

源源不断(AABC) 拓展:津津有味……

⑤分角色男女生朗读诗歌。

3.根据提示,借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池子喜欢_________的生活,而河流遵循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______________,而池子却___________________

板块三 角色对比,感知特点

1.对比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点。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相关语句,填写表格。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3.教师相机补充表格,学生再读相关语句。

板块四 感悟寓意,联系生活

1.感悟寓意。

1)通过对比梳理,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借助诗歌中的语言,对池子或者河流说说你的心里话。

池子啊,你整日______________,你留恋_______________的生活,你忘记了___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最终,你_________________

河流啊,你总是______________,你不顾_____________,你懂得__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至今,你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没有同池子与河流一样的人呢?你会对他说什么?

4)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诗歌的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一起读一读。

5)这则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呢?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2个字,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板块一

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都是罐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一个是泥做的,一个是铁做的;一个坚固,一个易碎……

2.  出示课文插图。国王的橱柜里也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板书课文题目,随文识字:“陶、罐”。)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2.划分场景,交流内容。联系插图和内容,课文写了哪两个场景?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预设1:场景一:国王的橱柜里;场景二:荒凉的废墟上。

预设2:在国王的橱柜里,铁罐自持坚硬,奚落陶罐,陶罐争辩几句,不再理会;在荒凉的废墟上,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铁罐不见踪影。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解对话

1.了解陶罐与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阅读第19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铁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陶罐说的话,再读一读。

2)交流:铁罐对陶罐说了哪些话?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

3)铁罐如此傲慢无理,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的?从陶罐讲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它的性格是怎样的呢?(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卑不亢)

4)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评价。一人读陶罐,一人读铁罐,其他人读旁白。注意抓住关键词,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理、气势汹汹,以及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善友好。在读好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动作来表演。

2.了解陶罐与铁罐的命运。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陶罐和铁罐的样子发生变化了吗?再次默读第1017自然段,回答问题。

2)交流: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铁罐不见了。

3)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态度怎样?(高兴、惊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4)陶罐听到人们赞美它,是怎么说的?如果此时铁罐在旁边,会怎么想?

5)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下节课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词语。

陶罐:谦虚 懦弱 光洁 美观

铁罐:骄傲 傲慢 神气 住嘴

2.看到这两组词语,你们想到了谁?我们接着来学习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的故事。

板块二 领会寓意,明白道理

1.上节课我们留了这样一个问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来看这两位同学的观点,看完说说你赞同哪一种?

①陶罐完美无缺,铁罐一无是处。要向谦和的陶罐学习。

②陶罐和铁罐都各有所长。每个人也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做一个谦虚、不骄傲、善于汲取别人长处的人)

板块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带着问题默读《北风和太阳》:北风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最后,为什么北风悄悄溜走了?

2.思考: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3.交流总结:性格方面,铁罐和北风都是因为骄傲自大,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结局方面,最终都没有好的结果。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做这样的人。

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会认“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3个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3个字,正确读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头戴珊瑚帽,美丽可御敌,腿儿细又长,翻山快如飞。(打一动物)

2.有一只小鹿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经历了一件事情后,它改变了一些看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阅读伊索寓言中的《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随文识字“鹿”:甲骨文的“鹿”有一双大眼睛、一对角、短尾巴,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鹿”字。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2)学习多音字:“称、禁、撒”,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

3.再读课文,说说鹿最初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后来有什么变化?

板块三 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1.关注语言,体会心理。文中的小鹿四次自言自语,这也反映出鹿的心理变化。用横线勾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①“咦,这是我吗?”(惊讶)

②“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陶醉、欣赏)

③“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抱怨、遗憾)

④“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幡然醒悟)

2.欣赏鹿角,体会惊喜。

1)请学生朗读2-3自然段,关注“咦”“?”“啊”“!”。

2)联系课后习题旁的插图,出示珊瑚

,体会“匀称”“精美别致”的含义。

3)真是美丽的鹿角!假如你是鹿,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赞美自己美丽的角呢?预设:自豪、骄傲、高兴……带着感情再读句子。

3.关注细节,体会抱怨。

1)读第4自然段,注意加点部分,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预设1:从鹿的神态、动作中感受到它对腿的抱怨、遗憾。

预设2: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2)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4.关注写法,迁移运用。完成语文园地二“词句段运用”第2题,加上神态、动作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复习导入,探究新知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关注了鹿的心情变化,重点体会了它对角的欣赏和对腿的抱怨。而寓言故事常常借助故事情节的矛盾处或者反转处来揭示寓意,这则故事有何反转呢?

板块二 继续品读,感悟道理

学习狮口逃生,体会腿美。

1)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向他逼近了。他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5-6自然段。

2)鹿脱险了吗?他靠什么脱险的?预设:有力的长腿帮助他脱险了。

3)小结:有惊无险,鹿终于逃脱了狮子的追捕,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难看的四条腿帮助鹿狮口逃生。

4)朗读第7自然段,说说小鹿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抓住“叹了口气”,读出鹿的心理变化。

板块三 借助提示,讲述故事

1.结合课后第2题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角: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鹿非常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但是当(遇到危险)时,(腿)帮助它(狮口逃生),而(角)却让它(差点儿送命)。

2. 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① 尽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② 让故事中的主人公“会说话”,讲好鹿的心里话,讲“活”鹿的神态、动作等。

③ 把狮口逃生的紧张和危急讲出来。

3. 小组合作,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具体、生动。

1)小组练习,互相提建议。

2)小组合作讲述,师生共评。

板块四 辨论观点,说清理由

1.读完《鹿角和鹿腿》,针对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清楚理由。

① 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② 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小结: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