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刘雨佳:《搭船的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2/9 15:35:24  阅读:141 发布者:

【教材简析】

《搭船的鸟》是三上第五单元——统编版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独立习作单元中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我”在坐船途中发现一只“搭船的鸟”,进而对它产生好奇并仔细观察的经历。在教学时应有效发挥精读课文的范例作用,聚焦“观察”这一关键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建构和积累表达经验,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培养观察意识;学习观察方法,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并尝试表达。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有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意识,因此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任务时,我紧紧抓住“观察”这一语文要素为主线,依托“制作我的寻美纪录片”为单元任务情境,将单元内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板块重组,设计链接生活化的真实的驱动任务(如图),融合摄影相关知识,通过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现真实且有深度的学习。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浅显明白,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积累,理解课文内容不难。但本篇课文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以服务写作指导为主要目的。在此意义上,学生对于作者观察和描写的方法,为实现读写迁移做铺垫方面,还需要教师的指导。此外,三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在上课过程中应把握该学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采用图示法,直观教学法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和场景,体会留心观察的乐趣。

2.通过小组合作、类文比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翠鸟外形观察的精细,学习描写外形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3.形成观察意识,培养观察记录的习惯;提升观察与表达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教学过程】

一、进入单元情境,开启寻美之旅

课前交流: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你发现了哪些美呢?

1.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美无处不在。(出示

配乐)碧绿的草丛里藏着星星点点的野花,多可爱!雨后,小蜗牛在林间悠闲散步,多有趣!夜幕降临,城市街道被盏盏灯光点亮,多温暖!原来,美就是生活中等待被发现的一切。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出示单元导语)只要我们去留心发现,去仔细观察。

2.同学们这个单元(出示目录页)是我们接触到的第一个习作单元。我们将利用课文和习作例文学习表达方法,开启“我的寻美纪录片”系列任务(出示单元整体任务),一起去发现和欣赏动物、植物之美,并通过观察记录、作品展示来表达美。这节课让我们先带着“相机”走进作者郭风,走进——搭船的鸟。(揭题)

【设计意图:结合单元主题“发现美”以及阅读和表达要素“观察”,确定“我的寻美纪录片”为本单元的总任务情境,重组教材中现有学习材料,整合四个驱动任务及附属九个子任务开展链状推进式的实践活动,加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按照观察对象的类别划分了“寻找动物之美”和“发现植物之美”两个任务群组。另外又安排了综合性的观察与表达实践活动“导演进修研习班”和“我的首映发布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观察的眼光投射到广阔的生活中,为单元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搭设支架。】

二、认识“五官开放”,体会留心观察

1.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作者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了这只搭船的鸟呢?(回乡途中)作者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找一找在这次看似平常的旅途中作者观察了哪些事物?在文中圈一圈。

3.作者观察到了哪些事物?(雨、船夫)

1)雨:你听到了怎样的雨声?(“沙啦沙啦”)一个拟声词令画面更显灵动。

2)作者还观察了谁呢?作者坐在“船舱”内,不仅留意到了打在“船篷”上的雨声(出示渔夫撑船图,出示词语“船舱”“船篷”),还看到了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摇橹”。(出示词语:蓑衣、摇橹)借助

,我们就理解了这些词语。一起读。

3.小结:短短两句话,将一幅有声有色的雨景图展示在我们面前。作者用耳朵细细听,引读第一句。(板书:听)用眼睛静静看,引读第二句。(板书:看),处处留心,处处便都是风景。(板书:留心观察)

4.作者还观察了什么?(鸟)。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描写鸟的词语。

1)(出示第一行词语:翠鸟 翠绿的羽毛 红色的长嘴 )谁来读?齐读。发现了吗?后面两个短语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板书:外形)。

2)生字教学:翠、羽:翠鸟,顾名思义,就是长着——翠绿的羽毛的小鸟。来观察一下“翠”和“羽”两个字,当“羽”变成部首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观察的很仔细。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这个“翠”字。这一竖小心翼翼探出头,没有打扰到两个人。

3)(出示第二行词语:捕鱼 冲进 衔着 飞起 吞下)谁来读?齐读词语。除了观察翠鸟的外形,作者还观察了翠鸟的——捕鱼过程(板书:捕鱼)。

4)如果说作者观察翠鸟的外形是静止的,那么观察捕鱼过程就是——动态的。当我们观察事物时,如果也能留意它动态和静态的样子,一定会特别有趣!(出示:静、动)

5.同学们,我们刚才跟着郭风爷爷打开五官,听到了沙啦的——雨声;看到了卖力的——船夫和美丽敏捷的——翠鸟。正如有人这样评价郭风爷爷:(出示:一位充满幻想的诗人,一位“五官开放”的旅行者……)一次普通的探亲之旅,正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一景一物,观其形,闻其声,才能将一次偶然相遇变成美的旅行。

6.配乐齐读课文全文。

【设计意图:借助课后习题统整全文,感受观察对象的丰富。以词串为扶手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观察描写对象和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看”和“听”这两种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的,初步了解观察时调动多感官的方法。借助朗读帮助学生在文字中建立画面感,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激发观察的兴趣。】

三、学习相机聚焦功能,体会表达外形之美

(一)类文比读,学习外形描写

1.这只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外形美、捕鱼快)(板书:快)(板书:美)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只小鸟。这一段文字中就有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你找到了吗?(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真是一只惹人喜爱的小鸟。

2.这是小鸟留给作者的第一印象,那它究竟有多美呢?让我们使用“照相机”的聚焦功能,来着重观察一下它那美丽的外形吧!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完成学习单。

3.谁来完成这张学习单?

1)“带着一些蓝色”:整个翅膀都是蓝色吗?(出示翠鸟翅膀

)不是蓝色,而是——带着一些蓝色,连这种小小的细节作者都关注到了。作者的观察多么——仔细。(板书:仔细观察)

2)“长嘴”:读到后面你会发现,这张长嘴正是翠鸟捕鱼的重要工具呢!

4.看,翠鸟身上的颜色多么——(鲜艳)!丰富的色彩交织在一起,难怪作者感叹——多么美丽啊!难怪作者这样偏爱它,觉得它——比鹦鹉还漂亮。(出示鹦鹉

)一个小小的对比,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5.捧起书,读好第二段,欣赏翠鸟的美。

6.另一位“摄影师”青莽,他的相机镜头推得更近,给翠鸟来了张大特写。(出示青莽《翠鸟》片段: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朗读小能手来为我们读一读吧。你觉得翠鸟美在哪?(颜色)细细看,翠鸟身上的绿色还不一样呢,不同的绿有不同的表达。(出示导图)正如作者们乍一眼都被它那多彩的颜色吸引,抓住颜色,便写清了翠鸟外形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7.同学们,对比着来看,你发现两位作者相同的观察顺序吗了吗?是呀,两位作者都是利用了照相机的“聚焦”功能,将目光放大锁定在一个个具体部位上,实现从整体到局部的细致观察。合作读好第二段。男生来读整体,女生读局部。有序观察能让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清晰。(板书:按顺序)

8.再来看看这两张思维图,有何不同之处?青莽在观察时还运用联想(板书:善联想),使用恰当的比喻,让描写更加生动。

9.小结:只要留心生活,我们就有更多发现;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对事物就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观察,便是发现美的第一步。

【设计意图:用“这只小鸟究竟有多美呢?”主问题导思,通过设置思维图,将作者的观察过程可视化,体会作者外形观察描写之细致,将外显的文字和内隐的观察意识、情感活动相融通。以同主题类文作为“文本支架”,引导学生将类文《翠鸟》与《搭船的鸟》外形描写的两个片段比较,聚焦写法,自主发现蕴藏在不同文本中细致观察、有序表达的规律,提炼出“按顺序、抓特点、善联想”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二)迁移运用,为小猫拍特写

1.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动物朋友。(出示

)有你特别喜欢的吗?老师班里的同学就特别喜欢小猫,他们很想把这位“猫朋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也拿起相机,给这只小猫拍一张外形特写吧!

2.你看到一只怎样的猫?(生充分交流)

3.在你眼中这是一只怎样的猫?为了表现它的特点,你会用照相机聚焦放大哪些部位呢?请你抓住这些部位的特点,加以联想,试着用上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完成学习单上的思维图。完成后连起来说给学习伙伴听,借助评价表互相评一评。

4.生练笔,同桌交流。

5.分享练笔,师生互评。围绕“顺序、特点、联想”三方面要求对口头表达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出示猫的

,创设引发学生观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语言表达情境,聚焦写作方法的迁移运用,将之前在课文阅读中积累的语言表达范式和语篇构造技巧,通过实践活动落实到表达,帮助学生将猫的外形说清楚,说生动。实现由读到说再到写的迁移,着眼于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能力发展。】

四、再度唤醒观察意识,用想象为小猫配音

1.过渡(出示:一位充满幻想的诗人,一位“五官开放”的旅行者,一位使用问号最多的散文家……)同学们,我们刚才端起相机仔细看,但真正的五官开放还需要我们用心想(板书:想)(标红“问号最多”)。谁在课文中找到了作者的“用心想”?(出示第三段)这一连串发自内心的疑问与好奇,才让我们的观察变得更深入、更有趣。所以,在写作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法,让观察到的内容变得更鲜活动人。

2.其实优秀的观察类文学作品中,往往都少不了这样一份“用心想”。(出示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片段:它喜欢同火车赛跑。每次都是它输,可它从不在乎。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说说有趣之处。

3.二创练笔(为小猫想象配音)同学们再看这只小猫(出示

),用心想象,这一次它又引发你的哪些有趣的猜想?你的头脑中又诞生了哪些问号?

4.全班交流。

5.把这部分心中所想的内容加入到你的练笔里,让你的观察所得更有趣吧!

【设计意图:《搭船的鸟》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承担着作为范例的任务。依托文本重点段落外形描写的范例,设置描写小猫外形与为小猫想象配音的两次阶段性练笔。两次练笔由具象到抽象,由方法训练到思维培养,难度有梯度,实践有支架,让“观察”这一单元要素在真实的实践中真正落地。】

五、拓展延伸观察对象,积累单元任务素材

1.小结课堂。这节课我们开启了一场寻美之旅,用照相机的聚焦功能仔细观察,拍下了美丽的翠鸟;还抓住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为小猫拍了张特写。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照相机的录像功能,去观察翠鸟捕鱼的动态过程。

2.其实生活之美无处不在,(出示初试身手)伸手轻触,小蜗牛柔软的触角被我们——摸到;扇动鼻翼,芒果的甜香被我们——闻到。(板书:……)让我们做个五官开放的有心人,为寻美纪录片积累素材吧!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串联课文中蕴含的观察意识和观察方法,梳理本节课学到的习作方法,形成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达库。通过启发拓展,使学生明确观察时可以调动多感官参与。通过复现单元任务群组,进一步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逐步形成观察习惯。“观察”这一语文要素贯穿于本节课教学始终。】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翠鸟捕鱼的过程。

2.完成并修改小练笔。

3.(选做)观察生活,用“观察记录单”为《寻美纪录片》积累素材。

【设计意图:通过书面表达的训练,提高对观察对象外形描写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语用能力的发展。通过“你还观察到了小猫哪些有趣的活动?”这一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在真实的任务中提升观察能力,并为第二课时“动作分解法”的教学铺垫预热。】

(作者单位:无锡市新吴区江溪小学)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