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陆凌燕:材料·话题·形态:素养导向下的儿童诗主题阅读教学策略谈

2023/2/9 15:11:38  阅读:174 发布者:

  要:儿童诗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主题阅读教学理念,以儿童诗的人文内涵、作家作品、语言表达等角度组织教学材料;通过整体建构、文本深读、勾连儿童生活等途径进行话题设计,使话题有层次、有细节,同时能关照儿童的精神世界;探索具有实践性、言语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的课堂教学形态等从组织材料、设计话题、课堂形态三个角度粗浅探讨儿童诗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儿童诗;主题阅读;实施策略

儿童诗是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的重要内容,起着为进一步落实生字词教学、发展儿童语言、促进儿童思维、陶冶儿童情操的重要作用。儿童诗主题阅读教学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将两个以上的儿童诗文本组合在一起,教师通过高质量的略读指导,与学生共同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所进行的阅读与活动。本文立足语文学科素养的视角,以儿童诗的人文内涵、作家作品、语言表达等角度组织教学材料;通过整体建构、文本深读、勾连儿童生活等途径进行话题设计,使话题有层次、有细节,同时能关照儿童的精神世界;探索具有实践性、言语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的课堂教学形态等三个角度粗浅探讨儿童诗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多角度:儿童诗主题阅读材料的组织

教材中的儿童诗语言规范,主题明确,儿童诗主题阅读教学则在教材的基础上,组织了新的教学材料,力图保持作品的原貌,在更为聚焦的“主题”中,拓宽儿童诗教学的视野。

 1.以儿童诗的人文内涵进行组织

儿童诗为落实语文学科素养既发挥了其本来的优势,也体现了其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学生的精神成长是儿童诗教学的价值取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有鲜明的人文主题,其中入选的儿童诗也带有鲜明的人文色彩,这些主题具有政治性、道德性和揭示事物规律的求真性,对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正确认识世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如将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与的蒋应武的《外婆的笑》、雁翼的《外婆的眼睛》、林焕彰的《妈妈的眼睛》《妈妈的话》组合在一起阅读,引发低年级学生对“家人”的感恩。再如将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我是什么》和彭俐的《雪》、关登瀛的《雨滴》、王忠范的《小河》组合在一起阅读,可加深低年级学生对“大自然的秘密”的深入探究。指向人文内涵为主题的阅读,能使学生在丰富的诗歌文本中,加深对“主题”内涵的统整、判断和吸收。   

2.以儿童诗的作家作品进行组织

有学者将当代儿童诗大致分明快型、优美型、幽默型、现代型四种语言风格,明快型的儿童诗极富口语化,典型作家有圣野、张继楼等;优美型儿童诗在语言形式、内容上讲究意境,金波、林焕彰等都属于这一风格的诗人;鲁兵、任溶溶等是幽默型的代表,常借用戏剧化的情节;而现代派儿童诗则注重语言的张力,王宜振、邱易东等都属于这一派,不同的作家都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任溶溶的《怎么都快乐》入编二年级教材,全诗共有结构相似的四小节,列举 “踢毽子、讲故事、听音乐、打羽毛球”等各种游戏,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述对快乐的理解。勾连任溶溶其他的作品《没有不好玩的时候……》《我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人》,在诵读、交流、仿说中,学生能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同的儿童诗作家在思想、文学表达、语言方面都有独特的个性,聚焦一位作家的作品,集中进行比较,更能引发广泛的主题阅读,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感受这位作家的写作风格。

3.以儿童诗的言语表达进行组织

语言的弹性和张力造就了语言的意义空间和审美的可能性,抒情性、哲思性、综合型的当代儿童诗语言基本模式,分别强调故事性和情节性、强调诗的抒情气息和意象的营造、强调诗的哲理传达。儿童诗文本组合的着眼点从表达特点的角度组文,比较容易引发学生发现诗歌的韵律、写作技巧、语言特色、形态样式等,加深对诗歌内容、诗质、内在精神的理解。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比尾巴》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根据问题与回答,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节是第一部分,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第三、四节是第二部分,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全文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充满了儿童情趣。以问答这样的表达方式,将童谣《什么好》《什么弯弯弯上天》《对对歌》组合起来阅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问答儿歌的有趣,通过多角度比较,了解问答儿歌的独特形式,并为学生的仿说提供言语材料。

二、多维度:儿童诗主题阅读话题的设计

儿童诗主题阅读的话题有别于一般教学时问题的“单一”“细碎”,更指向于思维的聚焦,情感的体验,语言的表达等多维度,这将直接影响教师组织阅读交流的实效。

1.整体建构,话题有坡度

儿童诗主题阅读的理想状态是实现“人与人、人与文、文与文”的立体构建,这就需要教师整体把握单元内容,提取单元内文章的关联点,从而确定单元实施的“主题”,借助“话题”展开教学。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将《蒲公英》《小小蒲公英》两首诗一起学习。第一板块,诗题激趣,让学生选择自己最迫切想读的诗,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将阅读的话题指向“诗题”,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用预测的阅读策略对诗的内容加以判断。第二板块,聚焦内容,“你从最喜欢读的那首儿歌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用儿歌中的语言来说。觉得读得最顺口的句子是哪里?你对它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描述蒲公英的特点,初步感受诗歌内容。第三板块,通览诗篇,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三首诗的写作手法,将“比喻”“问句”等语言现象提取出来。基于整体建构的话题不仅要让学生从多篇文章阅读中获取丰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整合信息、质疑讨论等阅读策略。

2.文本深读,话题有细节

儿童诗主题阅读的话题设计,必须聚焦单元训练的落脚点,使话题联结文本旨要,从而将单元散碎的内容训练集中化,使主题从话题中变得清晰可见。“真正优秀的儿童诗应该于浅显的语言之中寄寓遥远,于拙扑的形式之下蕴藏睿智与趣味,能够在儿童读者乐于欣赏、阅读的同时,禁得起咀嚼、品味,并起到其正面成长的作用。”如在教学时运用“在这一小节诗中,你关注了哪些新鲜的词语?这些词语背后你读出了什么呢?读了这首诗,你又有什么新想法呢,你是从诗中哪些地方找到依据的。再读一读其他几首诗,说说你的新发现……”等话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示文本的细节。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更要看到文本背后所隐藏的言语形式、言语特点,寻找语言结构的奥妙,设计出能展示细节的话题,在话题推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有依据地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发现,做到依据文本又超越文本。

3.勾连生活,话题有关照

儿童是具体的、现实的、生长中的人,儿童诗就是以儿童为对象、基于儿童的生活而产生的文学样式,表现了儿童的心理、活动、情绪等。儿童的生活是使儿童的天性和身心状况得以完全展示的生活。儿童生活与儿童的成长是同一的过程,正所谓儿童总是不停地进入生活,不停地变成一个人。在儿童诗主题阅读过程中,运用“你有这样的经历吗?诗中的角色,然给你联想起生活中的某个人了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这样的话题,让学生表达交流的,就是学生内心最想说的体验。契合儿童生活的文本话题,学生能通过诗歌语言看见以若无其事的口吻提起的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可以看见作者发现事物、领悟事物的本质、精炼出准确的语言的一系列从起意到思考直至完成表述的过程。这不仅能打开语言交流的平台,还能引发学生对话题的最真实的表达,将文本与学生、文本与生活进行联结。

三、多样态:儿童诗主题阅读的课堂形态

儿童诗充满着文学趣味,这种趣味能儿童诗主题阅读得到充分感受与思考,认同或碰撞,从而树立了动静相宜、语言思维、策略习得等特色鲜明的课堂形态。

1.律动与静学共进的课堂

儿童诗主题阅读教学倡导动静相宜的课堂样态,学生能在不同的儿童诗中静静阅读,圈画、比较、思考;同时,又贴合低年级学生喜欢活动性学习的特点,充分利用诗歌与儿童情感上的交叉点,以学习活动中流露出来的表现欲促进学生诗歌学习的积极心理。教学《青蛙写诗》一组儿童诗时,教师采用“动态引入-静态新授-动态感知-静态比对”等多种动静相宜的学习活动,呈现学生主题阅读的表现样态。课前谈话时师生表演唱《咏鹅》,之后引导学生静学拓展词语 “诗歌、诗人、诗句、写诗”,此环节展现了儿童的肢体语言与说唱能力,使儿童在律动中展现自我,走入诗歌情境。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则请学生圈画帮助青蛙的伙伴,学生又一次静思,交流反馈后教师领唱整合诗歌内容的儿歌“一只小青蛙呀,它要写诗啦呀。写写,呱呱,写写,呱呱。写写写,呱呱呱,写写写,呱呱呱……”让儿童在表演中加深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感知。

2.语言与思维共生的课堂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是作者形象思维的结晶,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才能表达情、理、象。对于发展中的儿童来说,语言又是交流的工具,也是学习的对象,思维是语言的外显,儿童习得语言的能力与其年龄、心理因素、性格、性别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儿童诗主题阅读中那些贴近低年级学生言语发展区的大数量阅读,能在词汇运用、句式训练、话题延伸等方面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教学板块在其完成教学流程的基础上,能进一步突显着诗歌特质。如《小小的船》侧重在教学中引导儿童进行“小小的、蓝蓝的”等形式短语的搭配;《雪地里的小画家》则让儿童在“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作画“(   )画(   )”的句式中,引发学生思考,感知动物作画与其脚印形象的相似的特点;《植物妈妈有办法》则是在诗歌学习中让儿童感知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能组织语言尝试仿说。儿童诗主题阅读教学为学生进行语言运用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3.知识与能力共衍的课堂

传统的儿童诗教学目的是为了进行理解训练,即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引入—学习字词—分析诗句—朗读诗歌—背诵抄写”的教学容易流于表面,学生缺乏阅读期待,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儿童诗的主题阅读针对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可以满足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阅读,且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更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多角度、更全面地理解同一主题的思想,有效地避免零散阅读所造成的知识遗忘,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汲取阅读的方法,促成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特别是可以有效地形成框架性思考,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策略的习得,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儿童诗的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课外的经典儿童诗与教材进行重组,把握主题教学的关键,精心设计交流的话题,有效推进主题教学的过程,能更好得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儿童立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徐世贇.主题阅读的教与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北港小学)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