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孙晓庆:紧扣语文要素“内核” 创新基础性作业设计——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上神话故事单元为例

2023/2/9 15:11:01  阅读:334 发布者:

要:“双减”背景下的基础性作业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本文在响应“双减”政策号召下,紧扣2022版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立足部编版教材的单元视角、把握单元语文要素“内核”,将基础性作业中积累知识类、阅读感悟类、应用表达类、拓展实践类这四种类型的作业进行创新设计,帮助学生梳理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最终,促进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减量提质。

关键词:“双减”、基础性作业、语文要素、核心素养

2021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印发后,减负的号角正式吹响。“双减”意见中明确规定小学3-6年级作业量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减少作业量成为了迈出双减的第一步,但是减量并不代表降质。身为一位语文教师,更应考虑在“双减”背景下将作业减量提质,正如“双减”意见中对作业的质量提出的明确要求:教师要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如何减量提质,创新基础性作业设计至关重要[1,2]。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要改变一贯的知识传授型作业设计,转为方法习得型作业设计,引导学生梳理相关语文知识,形成基本语文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最终促成学生开展深入的自主学习。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结构,立足单元视角,紧扣语文要素,创新设计基础性作业是不二之选。

一、抽取单元要素,把握关键“内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内核”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要素。“双减”背景下的基础性作业创新设计也必须遵循学科核心素养[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的神奇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笔者梳理分析了本单元教材的课后习题,发现学生要习得的语文知识,掌握的语文能力都需要通过基础性作业来巩固。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对认知过程中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的划分和阐述,笔者将基础性作业分为积累知识类、阅读感悟类、应用表达类和拓展实践类,由此确定了本单元基础性作业目标:

二、把握关键“内核”,创新作业设计

1.积累知识类——把握“积累内核”

“双减”政策实施前的语文积累知识类作业常常以相对单一、机械的抄抄背背为主,如果出现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就再次重复此项作业,循环往复。诚然,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学习字词句不可或缺,但大量重复的操作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作业量,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系统梳理字词句以及学习运用字词句并无多大成效。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创新积累性作业的设计,实现“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积累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是积累类知识学习的最佳捷径,也是这类作业的最佳使命[4,5]

在此基础上,笔者以生字的学习为例,设计了如下作业,作业名称为“日积月累”:

利用上述表单式学习积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教材中出现的字或课外阅读过程中碰到的感兴趣的字进行个性化作业,最低要求是每日一字,不设上限。通过这样的主动积累,学生便可用好工具书,梳理生字的多个维度,丰富生字的知识,长此以往,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日积月累”簿。通过开展一周一分享大会——学生可展示并分享自己积累生字词过程中的好经验或遇到的困难,实现共学习共成长。随后师生一起评选出积累小达人、识字大王、进步小学士等荣誉,结合班级奖惩制度予以奖励,如此,激发出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自豪感。习得积累知识类的学习能力,实现有竞争、有挑战、有收获的良性循环。

2.阅读感悟类——把握“脉络内核”

阅读感悟类作业是基础性作业中的“中流砥柱”,在学生习得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这项作业就像一根丝带将《2022版语文新课标》中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联结在了一起,以本单元为例,根据单元作业目标,设计了“了解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能力的作业:

这份作业将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进行了整合设计,设计了基本相似的句式结构,给予学生抓住起因、经过和结果把握故事内容的扶手,最终在学习略读课文《女娲补天》时彻底放手,让学生自主表达。实现从扶到放、由难到易、有提升感的作业体验,落实好单元要素,助推学生习得语文核心素养。

3.应用表达类——把握“结构内核”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输入,那么表达就是一种输出。通常来讲,表达分为口头和书面表达两种形式,但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因此在设计应用表达类作业时,需要进行分层: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拿着书,大声读出神话故事即可;口语表达较强的可以列个提纲,再来进行神话故事讲述。在评价的时候也进行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个人所能拿到相应的能力奖赏。

相对口头表达,书面表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作业,但这项作业是实现“语言建构和运用”的必经之路,为了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降低作业难度,提高作业质量,笔者依据本单元的习作《我和_____过一天》设计了《神奇之旅一日游》作业:

这份《神奇之旅一日游》作业,将书面表达的框架以图表支架的方式给学生搭建完毕,学生可以根据这份作业设计,构思出习作的点,然后将多个点形成线,最终形成面,实现有梯度的作业模式,助力学生化难为简,落实“双减”背景下基础性困难作业的减量提质。

4.拓展实践类——把握“要素内核”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整本书阅读课程,本单元课文结束后也设立了“快乐读书吧”栏目,给学生推荐的书目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故事》,这两本神话故事书是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选,需要激发并鼓励学生去阅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开学伊始教师学生们去购买了推荐书目,同时也发出了阅读的号召,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需要家长辅助完成的学习活动,如阅读打卡,则无法开展,由此整本书阅读这项作业的效果便打了折扣,尽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进行导读、交流和总结,但学生并没有可操作的扶手来进行分享。基于这一情况,笔者依托项目化设计了一份和单元语文要素相勾连的作业单,分发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记录:

这份作业就像航海途中的指南针,学生在阅读神话故事书时,不仅有了方向,还能留下阅读和思考的痕迹;不仅是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也是在不断锤炼语文能力,习得语文要素,最终为学生达成语文核心素养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总结

“双减”意见的出台,让每一门学科老师都要审视作业设计,重新出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习规律和课标提倡的核心素养,把握语文要素关键“内核”来创新设计基础性作业,在单元视角下的作业设计中,重点关注大家易忽视的、难改变的基础性作业。立足单元,深挖要素,实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一次次的作业中感受到量的减少,质的提升,最终让学生学会自主深入的学习,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3.

[2].费荟.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上海教育,2020,(18)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4].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95-114.

[5].昌平.语文项目化学习驱动型问题的设计与思考[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01):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