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2版新课标对学业质量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基于语文要素,笔者通过“童玩节”设置学习任务群,为儿童们创设期末复习新样态,以“基于节日情境,自主梳理字词仓”、“创建阿米巴联学,自觉积累词句库”、“构建阅读网,开展童话分享会”等为实施策略,让儿童的综合能力成螺旋式上升。
关键字:童玩节;任务群;期末复习新样态
一、语文期末复习课“老三样”
1.翻来覆去“听背默”,扎实了基础,缺失了能力。
语文期末复习,很容易陷进机械性学习的坑,唤醒肌肉记忆,儿童对知识变得熟能生巧,日复一日的训练,埋没了优等生的潜在力量,忽视了潜能生的方法指导。
2.分类归纳“做梳理”,关注了能力,缺失了兴趣。
传统的复习以知识为中心,教师以传授与训练为主,将知识点一一罗列,根据语文要素做板块式整理,儿童对知识的整合有了新的体悟,却由于被动接受,无法唤醒新旧知识的建构。
3.单元推进“细复习”,关注了要素,缺失了整合。
教师们认为一年级儿童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老妈子”心态一直放不开,将自己认为的重难点条分缕析地在课堂上分析讲解,这样的做法,虽然把该有的要素强调了,却忽略了对学生归纳整合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群下的一年级下册复习梳理之思考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并作了如下表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新课标小学语文的语文要素落实除分散在日常的单元教学之外,期末时的阶段知识梳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生学习的深化过程,是提高学生智能本领的重要手段。
《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围绕着语文知识的层次性复习这个学习任务群展开有效的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活动,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梳理和探究,从而把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做到常学常新。
(一)为儿童设计一场沉浸式的活动——童玩节
童年生活热衷于游戏,笔者在期末复习阶段,依据“梳理——设计——游戏”的学习方法,采取知识与游戏的融合策略,以此建立学习任务群,让期末复习在“童玩节”(设置三个大任务—生字夺星战、词句漫游记、童话分享会)中达到深度学习。
(二)精准定位和整合内容,在“童玩节”里高效地梳理与探究
1.整合语文要素,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如同领头雁对于一路往南飞的燕群,如果领头雁偏离了航向,燕群就很难准确抵达目的地。因此,教学目标设定的恰当性不言而喻。而复习阶段的目标确定,更需要精准,才能起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效果。
以下是笔者梳理的统编版一下册八个单元的训练要点:
教学中关注不同单元的衔接,在整体系统中定位目标要求。梳理清各单元的重点内容,重新编排并丰富单元学习内容,融“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为一体,建立知识内部相互依存的体系,避免了单篇课文复习“炒冷饭”的低效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实现任务驱动,重组复习内容
真实的“童玩节”,真实的任务驱动。笔者在进行一下册期末复习的知识梳理阶段,在充分解读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后,将全册知识点整三个大任务——生字夺星战、词句漫游记、童话分享会,尝试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梳理,主动探究语文要素。
(1)“生字夺星战”
此类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字词积累尝试自主梳理和探究,能建立起属于字词本身的内在依存和联系,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僵局,儿童成了真正探究的主人。
(2)“词句漫游记”
在这一活动中,着重在于把句子要点串联起来,引入到具体情境中,能让学生能根据相关句式进行积累和运用,使得优美的词句为学生所用。
(3)“童话分享会”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梳理本学期学到的阅读策略,请学生做阅读分享。
这样的安排,巧妙地将本册教材中核心的语文要素进行归类合并,融入到一张张阅读学习单中,不仅能让知识梳理更有方向,也尊重了儿童的成长需要,丰富了其学习体验。
三、任务群下的一年级下册复习梳理之策略
如何实行学习任务群,温儒敏教授提出“教案的设计形式要改一改,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一靠。”“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更要走出期末复习的“老三样”,开展形式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笔者以“童玩节”为真实情境,创建三大学习任务群,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将学力的形成和人格的形成联系起来。
(一)基于节日情境,自主梳理字词仓
任务一一共有两个活动:赢得入场券和走上红地毯,分别指向字词的区分和正确运营。基于情境,儿童们会自主探究方法和创造性地使用。
活动一:赢得入场券
儿童们想要拿到入场券,扫除同音字障碍重要。以同音字“乡、香、相”为例,需要调动学生的“具身体验”。引导儿童发现这三个字的读音相同,再通过复现字理、比较归类等方式来复习,通过画一画、想一想等来唤醒记忆。“乡”是家乡,可以画房子图,“香”是香味,可以画飘出香味图,“相”是指“互相”,可以画两个相似的事物。看着图示,请生发挥想象,举一反三,早上,我闻着天空中飘来的淡淡清( ),准时来到和同学( )约定的公园,望着湖水,情不自禁地有了思( )之情。
活动二:走上红地毯
把儿童易写错的字出现在“放大镜照妖怪”栏目墙上,儿童根据自身的能力找出错误书写的汉字并编句口令使其正确区分。以形近字“羊和半”为例,儿童很容易把将“羊”一竖到底,笔者引导他们从字源入手,采用“字族连串”法和“韵语联系”法,明白“羊”的点撇意味着羊角,羊炯炯有神的眼睛化成了一直道,整个字代表智慧好的意思,类似这样的字还有:美、羌、羔等,而“半”,上面的“八”意思是“分”,下半部分原来是“牛”,合起来表示把一头牛从中间分开,也就是“一半”。鼓励儿童创编儿歌:羊姐姐爱美,巨大的角,有神的眼,小眼不会跑到上面去;半先生公平,左一半,右一半,从上到下切切切。
学生完成这一项学习任务即可走上红地毯,这样的方式让汉字变得童真化、灵活化,使得儿童能真正辨析汉字从而能将汉字为其所用。
(二)创建阿米巴联学,自觉积累词句库
《课标》指出: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一下教材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知识点有: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能给句子排序,仿照词句且能活用,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笔者将这些知识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拓展,串联成“词句漫游记”,根据任务,笔者设计了这些活动:“我勇闯迷雾门”“我智游标点村”“我速走秩序迷宫”“我趣玩魔幻屋”“”“我能夸亚运馆”。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梳理“知道词句结构的组成”“能正确使用标点”“积累运用”“能说完整的话”“能用自己积累的语言写自己想说的话”等知识要点。
以“我要上诗词大会”为例,笔者创建了阿米巴团队联学:
一年级下的古诗词,如何让学生记忆深刻?笔者在复习这一内容时,借鉴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设置小组积分环节,每组发放计分牌,每题思考时间为20秒,题型分别为“对答如流、火眼金睛、活学活用”。“对答如流”环节即根据上句对下句,出示下句对上句,让学生们将古诗词记忆得滚瓜烂熟;“火眼金睛”环节即在20秒时间内寻找出最恰当的选项,主要围绕古诗的作者、朝代、诗句的理解、重点字词的理解;“活学活用”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将所学古诗进行运用。小组间讨论组内分工,遵循“人人有事做”的原则,活动形式有“轮流答”“抢答赛”等,多样的形式聚焦在不同的环节中,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知识复现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在竞争中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设计真实的情境,把学习词句的语言要素分层次嵌入到各项学习任务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得学”到“乐学”,实现语言素养的螺旋式提升,提升了自身的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三)构建阅读网,开展童话分享会
阅读是学生厚积薄发的载体,根据阅读任务单,深度阅读对学生而言是从整体上架构知识,是逻辑探究的深度思维挑战,而根据阅读到的内容进行分享则是鼓励儿童充满探究性的创造和个性化的表达,从而实现语言的自我建构、运用和表达。根据任务三,设计以下活动:
活动一:专题阅读活动
狐狸的形象,读者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浮现“奸诈狡猾”,对狐狸的“定性”评价是不是可以改变?笔者带着学生进行了主题阅读——狐狸系列的书籍,班级也组织共读《小狐狸阿权》,它可以让儿童明白“知错就改”“遇事多思考,不要冲动”的道理,初步了解人性的复杂,激发心中对善良和温暖的追求和向往。
图2:专题阅读活动学习单
带领儿童走进不同的文化世界,让孩子在多元文化中走一走,去领略各具特色的人物,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多元的人物形象,能对儿童的价值辨析有产生影响,能用更加宽广的视野去看世界,能用更加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人,丰盈自我。
活动二:拓展阅读活动
一下第六单元选取的都是童话故事,笔者带着儿童深入学习《荷叶圆圆》《要下雨了》等课文,发现童话故事类文章是带着有想象力,有拟人和比喻的方法,有反复的特点。
笔者带着儿童一起读《小猪变形记》,抓住小猪变化的特点和观察语言句式,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发展语言。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最终得出如下结论:①小猪遇到了谁,就想变成谁,最后都失败了。②他借用了“合理的道具”装扮的动作,②模仿成那个动物的样子。在关注语言丰富建构方面得出结论:①小猪都会说:嗨!我是一只......我能......②动物都会说:你不是......你是一只......的小猪。因此设计了这样的阅读练习:
图3:拓展阅读活动《小猪变形记》学习单
只有群文阅读,才能发现神奇的语言魅力和句子规律。儿童在充满趣味和个性化的归类活动中,初步学会把原来零散的、碎片化的句子变得结构化,让句子的表达更具曲线美。
活动三:我为童话代言
前面讲过的两种方法如何嵌入到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去?可以引导儿童在团队中梳理回顾阅读策略,儿童阅读时,有意识引导“一物多读”或“一文多思”,结合人物辨析、文章规律等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阅读感受,在阅读分享中发展思维,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思维流。
四、结语
至此,经过整个“童玩节”,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和童玩节之间有了完整的闭环:把自己置身在节日之中,借助活动梳理字词,再以学习者的角度积累和运用词句,再带着这些积累阅读课外书籍,探究阅读分享的方法,最后自信勇敢地讲述童话故事。儿童的综合能力就由此有了螺旋式的上升。
参考文献:
[1]刘俊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J].考试周刊,2021
[2]王林波.《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版
[3]温儒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师》2022 04
[4]吴忠豪 《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 一年级下册》,2019年版
[5]张春信.让学生在作业中放飞自我:浅谈小学语文作业 分层设计[J].安徽教育科研,2021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蕙兰未来科技城学校)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