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课程实施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现今的低段说话教学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说话教学创新不足,对提高低段学生的说话水平收效甚微。“班级圈”微说话是从现代智慧教育入手,依托桐乡教育APP,在班级圈分享说话,使学生说真话,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增强其自信心。本文针对一年级学生,从积累“微素材”;开启“微说话”;制定“微评价”三方面来开展微说话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
关键词:一年级;智慧教育;班级圈;微说话
互联网与传统教育不断融合,教育装备时代逐渐转入智慧教育时代。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教育信息化将从无线覆盖、云计算大数据、STEAM教育、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技术和管理中发力,未来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随着“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智慧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权重正在不断加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课程实施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语文的说话训练与智慧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我们把桐乡教育APP的班级圈创造性地运用,将桐乡教育班级圈作为微说话的一个展示平台,让学生在班级圈发表自己想说的话,说实话,说真话。对于学生而言班级圈的说话内容更随性,只要将生活中经历的精彩事件、真实感受等记录下来就可以了,还可以配以
、视频,这样就更有趣了。通过微说话的形式,增强学生自信,突出个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此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积累“微素材”
(一)微阅读,微视野
由于年龄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还不太会自主选择阅读途径和阅读内容,教师应进行适当地引导。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针对性较强的小故事、绘本等,我经常利用早读、午休、班队的时间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如《我是霸王龙》、《猜猜我有多爱你》、《母鸡萝丝去散步》、《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不一样的卡梅拉》等等,让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通过读报、听广播、看新闻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并对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
(二)微活动,微发现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校有教师或学生将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拍下来,可以是照片、视频。我们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及时让学生说一说刚发生的事。如刚举行的春季运动会,我们及时拍下学生比赛的精彩瞬间及在场地上休息搞怪的照片,并将照片发到桐乡教育的班级圈中。供学生或家长选择。在家可以是家长或学生拍摄。然后老师或学生将活动内容以更生动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如:视频、照片、图画、简短的文字等,可以是全班展示,也可以是小组伙伴间的交流讨论,将有意义的事件,进行不断的积累,有利于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表达。在活动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要多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
(三)微文章,微体会
平时看到好的关于一年级学生说话训练方面的文章,教师可以推荐到班级的家长微信群中,供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共同提高,家长和学生可以就内容发表自己的想法、体会。如推荐了:《说话小技巧》、《一年级孩子的差距,居然是“说话”?》、《小学低年级说话能力培养四法》等等,让家长和学生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并提高家长对学生说话的指导能力。
二、开启“微说话”
由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宜布置过于繁重的任务,故决定每周让孩子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在桐乡教育APP的班级圈分享一篇自己的说说。一个星期里你想哪天发就哪天发,比较自由、随性,想起什么新鲜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了就可以发,还可以配以
或视频,即新颖又有趣。而且字数不限,几句话就可以,只要表达真情实感就行。可以学生口述,家长打字;也可以学生试着自己用拼音或手写打字,学生写好后家长修改错别字及标点。学生、家长、老师可以在下面发表评论或点赞。具体可以分享以下内容:
(一)微事件,微心情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发生,有些记忆深刻,有些已经淡忘,唯有记录的,那才是看得见的记忆。孩子们纷纷记录发生的事,如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或有意义的事,即使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也可以分享出来,说说自己独特的感想,说说自己的心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想怎么做等,让家长更关注到孩子内心的变化,让孩子真实的表达自我。
(二)微作品,微自信
孩子精心制作了一件作品,当他欣赏着自己得意的作品时,如精美的手工、美丽的画作等,他铁定想要分享,和别人说一说,这时让他给他得意的作品配一段文字,一定是侃侃而谈,有说不完的话,他会描绘这件作品美在哪里,制作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在分享作品的同时,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微足迹,微瞬间
孩子旅游或者出门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把好玩、有趣的东西拍下来。根据这些照片、视频等让孩子配上文字。让他说说,去哪里旅游了,那里景色美不美?都有哪些当地的小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这都是孩子亲身体验的,在照片记录的瞬间里,他铁定有想说的话,而且一定说的是真话,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以下例举两篇)
除了以上内容,还可以分享其他微说话,只要是孩子能想到的,想说的都可以。
三、制定“微评价”
(一)微积分,微热情
在桐乡教育APP的班级圈里每发表一篇说说积1分,当被推荐、展示或出版时积分双倍,通过积分制不断的激励孩子。一个学期下来进行总结,看谁的积分多,给予一些小奖励,如图书、文具等。设置积分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比较,自我超越,也可以和同学比较竞争,激起学生的说话热情。
(二)微佳作,微点赞
通过及时总结反馈,评比和推荐最佳说话,每周五少先队活动课定期留时间推“每周佳作”,每月上课最后一天推“每月佳作”,在课堂上进行讲评,老师、学生说说好在哪里。一个学期结束,推荐“最佳创意奖”“最佳人气奖”等。还可以参考点赞数量。
(三)微班报,微评论
微班报就是定期从学生写得好的作品中挑选出来,制作成“微班报”。“微班报”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微话园”里,让学生阅读、点赞,并可在留言区进行留言、评论。家长们也可以在班级圈里,给出评价意见。
在“互联网+”时代,智慧教育的今天,传统的说话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吸引不了他们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适应时代,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通过桐乡教育班级圈这个展示平台,使学生的说话更自由,更真实了。通过“班级圈”微说话,我班学生的说话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凝聚力增强了,孩子们也更自信了。家长朋友们也参与到学生的说话指导中来了,更加关注孩子,了解孩子了,在陪伴中和孩子共同成长,在成长中分享孩子的点点滴滴。家长和孩子以后想起来了也可以翻翻这份图文记忆。智慧教育的时代,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反思与创新,我们会努力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杨晓哲.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
[3]张敏.一年级学生说话训练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6.3
[4]景小花.小学低年级说话能力培养四法[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3
[5]何江萍.如何加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说话练习[J].中小学教育.2019.1
(作者单位: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实验学校)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