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双减”背景下,语文实践作业已经纳入到了日常作业的设计与运用中。统编教材五下语文实践作业,以教材生发点、语言训练点、生活经验点为切入口,尝试从“以‘视’为域 突破瓶颈 ;以‘文’为本 多元解读;以‘创’为台 延展表达三大点,引领学生投入到语言文字的学习中,以期巩固和拓展语言实践功能。
关键词:随文;不为;有为;实践;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双减”背景下,实践作业也已纳入到日常作业的设计与运用之中。实践作业的提出,进一步促进每位学生的深度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观念,更是课堂的定义,为学生带来高品质的学习和高质量的发展。笔者尝试以教材生发点、语言训练点、生活经验点的创设为切入口,聚焦教材的难点,以实践突破瓶颈,从“不为”到“有为”,从而引领学生投入到语言文字的实践学习中,以期巩固和拓展语言的实践功能。
一、 以‘视’为域 突破瓶颈
语文实践作业的设计必须立足教材,将课堂上的难点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突破。让学生把实践变成语文学习的突破口,通过提前介入、多元泛读、减低坡度等方式,实现梳理与探究、言语建构与运用、审美与鉴赏多个维度的相互融通。
(一)前置预习单
“苟国利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五下的革命文化题材类文章,立意高,内容正能量。但对学生来说,时代的贴近感会更弱一些,文本理解也存在困难,学习方式亟需改变。调查显示:有80%的学生认为对此类文章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了解。五下第四本单元一共有三篇:《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这三篇文章的阅读,学生不仅有年代感的缺失感,还有职业感和角色感的隔阂感。因此,除常规性预习作业外,教师可以及时加入前置预习单:周末观影单,为文本学习增添画面感和融入感。教师将筛选过的,与本单元文章有关的优秀影片,放在观影预习单中,让学生在周末的家中,通过多媒体观看完成。
以上观影单中多部影片或片段的资料袋设计,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及喜好的需要,同时也从多角度诠释和体现了主题文章的自主性。观影单的前置预习,让学生在视觉盛宴中破解人文情感缺口,为年代文章解读作铺垫。
(二)同步体验室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劳动教育也正呈现出断层感。劳动的快乐和意识,从未消失,只是未曾唤醒而已。五下《祖父的园子》一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文中规律性的语言,充满童趣;新鲜的菜园子,充满向往。除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语言规律的作业外,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尝试和开辟一项实践作业:劳动实践名片。选取家里常见的小蔬菜、小植物进行简单种植,感受劳动的快乐。一杯水培大豆,一颗大蒜等容易达成的实践活动,都可以让学生真实走进‘菜园子’,记录劳动实践名片。
(三)多元漫步圈
名著阅读单元,将学习的深度进一步拉伸,也给学生阅读设置了一定的难度。五下第二单元的《红楼春梦》,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编者所加。主要描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内容虽然与学生生活场景相联系,但半文言的文字表达、人物关系复杂、人物时代背景等陌生感,都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阅读障碍。因此阅读本文时,存在一定的浅读现象,对作业本题目的解读也存在一定难度。若要对人物形象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需要进一步设计一份阅读实践,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元‘漫步’圈:例如,上完《红楼春梦》观看皮影戏《红楼梦》片段,聆听越剧《宝黛初会》,小人书《红楼梦》等,在午间、课后,进行十分钟名著赏析微课程。初步感受传统文化与作品的完美融合,感知作品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又如:冯骥才的《刷子李》出自《俗世奇人》。书中有很多的奇人高手,也有很多天津的方言。要想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听比看可能更具地方特色。由此可以设计引入生活化实践作业:听一则天津的相声或《俗世奇人》听书。零距离感受天津口语的语言表达方式,从一文到一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独特魅力。
二、以‘文’为本 多元解读
五年级教材汇聚了名家名言文章,语言特色各具风格。但是学生对文章节选理解只是一隅,虽然语言精彩,还是陌生的。如何走进经典语言,改变单一乏味的作业形式,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作业设计,可以突破这个缺口。
(一)雅趣人物谱
古典名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艺术的瑰宝。根据题材特点,我们在教学实践作业中可加入制作设计式作业:将艰深难懂的名著,从聚焦细节、品析人物形象的切口融入。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小书签,成为学生与名著联系的纽带。
《红楼春趣》人物谱实践设计:
1.出示提示,圈出人物。
默读课文,快速圈出文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人物,划出言行关键词。
2.借助图示,聚焦人物。
走进贾宝玉、王熙凤、林黛玉等,制作人物谱。
(从性格、言行、点评、人物简笔画等方面设计)
人物:贾宝玉。
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文中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我从“认得”“送过去”中感受到贾宝玉本性善良诚实,捡到风筝想着还。
同时,后续可以陆续开展:人物名片展、看事件猜人物、名著知识连线等实践作业,让学生与名著拉近距离,一步步浸润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对语言的追求。
(二)流动收集单
读完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你是不是惊叹于作者细腻的观察以及大自然的美妙!在生活中,你也可以去作一位聆听者。来到校园,来到小区,来到公园,甚至你家的阳台,去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用眼睛、耳朵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之旅。把感受到的写成‘大自然收集单’,并以自主选择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分享给更多的人。
(三)代言名人堂
四大名著穿越五千年的时光,依旧闪烁在华夏大地上。但五年级学生由于阅历和生活经验的欠缺,理解未必能都到点上。难度一增加,对此类文章也缺少兴趣,直接影响阅读效果。例如,上名著单元第一篇《草船借箭》时,有学生就蹦出一句:这个是94版的最经典!可知:他对名著的影视剧也是了然于胸。导入时,加入了经典版本的片头曲,曲中有人物展和歌词。学到此,眼睛里闪着兴趣的光芒。从而启发了我:上完本课时布置了一个语文实践作业:代言名人堂。从以下项目化实践中中自主选择一项,设计属于自己的‘代言名人堂’,从而感受汉语言文字的多样性。
【项目一】请从下面给出的人物中任选一个,说说有关他的微型故事(100字)。
备选人物:诸葛亮、曹操、杨志、林冲、孙悟空、王熙凤……
引导词:我选择的人物是……这个人物的故事是……
【项目二】请你根据以下方式为你喜欢的名著人物做宣传语设计。
如:他恩怨分明,为兄报仇,行侠仗义,醉打蒋门神,夜走蜈蚣岭。
【项目三】:请你为喜欢的人物设计一份经典语录合剂,演绎经典角色。
如:他有经典口头禅:妖精,你往哪走;师父……老孙我……
激发同学们对名著的学习热情,脑海中有了立体的感知,对节选文会有更深入的强化作用!
三、以‘创’为台 延展表达
实践性作业内容要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让学生参与到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积极观察、探究与合作,从而达到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的目的。
(一)文创编辑部
五年级下册教材综合性学习单元,是学生实践型作业的耕作单元。《汉字真有趣》部分,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完成一次团队活动。在此,我们可以通过小小编辑部的设计,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一份‘汉字趣味报’。
1.布置:了解编辑部工作(教师截取视频提供观看)
2.组建: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编辑部成员,确定社长和社员。
3.搜集:按照选择菜单完成第一次分类搜集资料行动。
4.决策:根据资料质量,决定报纸内容的选择。
5.定岗:社长设计岗位(美术编辑、文字编辑、资料筛选员、统筹组长等),小组内成员自报岗位,综合特长进行分工和领取任务。
6.实践: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合作编辑。
7.展示:完成之后,小组团队进行课堂展示。
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积极探索跨学科实践性作业。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印象更深刻,萌生强烈的参与体验意识,将语言文字的学习赋予更多意义。
(二)文创现场会
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汉字真有趣》部分,我们一般采用的是集体做板报的形式。如果想要将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更深入人心,可以改变一下形式,在课前和课中进行文字现场会:课前每人准备一条歇后语,课中进行接龙的方式进行现场展演活动。为了让现场会更具有坡度,可以尝试设计:重复的同学,请尝试揭开黑板上的一条灯谜答案。在人人参与的实践中,综合性实践单元才能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学习,而是更多将视野投放于实践中,真切地走进汉语文字,感受文字的乐趣,真实地将语文活动融进学生的心中。
(三)文创跨界坊
跨界作业以语文为主线,多重表达效果融会贯通,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属于世界博览、国际视野类别。课文选取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等课文,经典介绍、全新窗口、极具特色。在这里,我们可以在课后设计‘小小解说员’的实践作业,选取教材中一个段落进行创造性的讲解。教师提供一份解说流程设计卡: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纷呈万花筒。今天为您呈现的是……看到这个,您一定会想……最经典的是……听到这,我忍不住赞叹一句……将静态阅读化为动态演说,不变的是内容,改变的是表达方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做铺垫,将语言文字的实践作用落到实处。
小学语文五年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将大大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找到学习语言文字的乐趣。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多样化地布置作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觉地动起手来做作业,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将知识掌握。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巩固和拓展。
【参考文献】
[1]《“不为”到“有为”: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试题命题》,徐国荣,《小学语文教师》,2021年12月
[2]《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的教学价值、落脚点及教学方法》,张卫其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1年3月 总第583期
[3]《基于“观察迁移”的体验式作业实践探索》,夏小波,《小学语文教师》,2022年3月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年4月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