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黎晓霞:融入戏剧元素揣摩心理 借助“创造性复述”感悟生命——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教学为例

2023/2/9 15:07:04  阅读:246 发布者:

 要:以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三单元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为例,融入戏剧元素,创设各种活动任务,即“围绕关键道具,简述故事内容,感知矛盾焦点;创思质疑,补充剧情复述,强化矛盾焦点;创编剧本,增添动态画面,激化矛盾冲突;创设任务,角色转换复述,突破矛盾冲突”四个板块的活动,建构“创造性复述”场景,多角度揣摩人物内心,逐步感受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从最初“神化”般的认识,逐步转变为“人性”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海力布的角色解读为由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普通的人转变为伟大的英雄形象,实现了对个体心理的科学体验和感知,也实现了对个体生命的正确感悟,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戏剧元素 关键道具 创设剧请  角色转换  矛盾冲突  健康心理

戏剧是一门以赋予学识与体验为目的的艺术学科,能激活一个人的全部学习感官——包括情感、审美、肢体、认知和社交各个方面,具有很大的教育潜力。而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出,语文教学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融入戏剧元素,是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情境性的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发挥其天性,让学习方式自然地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契合,有力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渗透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

《猎人海力布》是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中的第一篇文章,它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讲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体会海力布英雄的形象。故事中,海力布英雄的形象非常鲜明,情节也充满了奇幻,学生很容易被英雄的神奇力量所吸引,而淡化了英雄本身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也正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以及健全的心理的重要认知体验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人物形象,教学时大胆融入戏剧元素,创设各种学习活动,结合本单元的训练要素“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揣摩人物心理,逐步感受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从对英雄“神化”般的认识,逐步转变为“人性”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海力布解读为由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普通的人转变为伟大的英雄形象。

一、围绕关键道具,简述内容,感知矛盾焦点

道具在戏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有效地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塑造典型得环境气氛,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在教学《猎人海力布》一文时,也可以适当运用道具,讲学生带入故事中,让学习方式变得更具有情境性。

1、分析教材,确定关键道具

《猎人海力布》的故事情节生动神奇,又环环相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都在成就海力布最终形成的英雄形象。从海力布救下小白蛇,得到了龙王的宝石,到拥有了一颗具有的神奇力量的宝石后,不仅打猎更加方便,还让海力布提前知晓了大自然的灾难,又由于这颗宝石,海力布告诉乡亲们这个可怕的消息后就变成了石头。所以,这颗宝石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也是推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因此,为了突出关键线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整个故事戏剧化,设定“宝石”为剧情中重要的道具,将学生的兴趣点聚焦在“宝石”这一道具上,不仅能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还能深化故事内涵。

2、紧扣道具简述,感知矛盾焦点

“宝石”在神话故事中是屡见不鲜,它所具备的各种神奇力量是小学生的心之所好。课前,让学生在已知的神话故事中查找并梳理归纳“宝石”的作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宝石,加深学生对宝石的印象,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第一课时,由于关键道具“宝石”的牵引作用,学生很快就梳理出关键情节:1.救白蛇,得宝石;2.救乡亲,化石头。借助学生已具备的简述故事的方法,抓住关键情节,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因“宝石”产生的矛盾冲突的焦点:宝石能为海力布打猎带来方便,但同时海力布也因“宝石”而失去了生命。为后面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冲突埋下伏笔。

二、创设情境,补充复述,推动矛盾发展

情境创设是戏剧活动元素之一,将情景创设运用到教学当中,即利用语言、动作、表情、多媒体、游戏、生活、

等营造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带入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1、结合预习疑问,创设情景,构建复述平台

很多民间故事是来源于神话故事,故事中的角色、情节等是与多个神话故事有关联的,但有些关联在民间故事某一篇里并没有详细介绍的。课前预习时,学生往往会因为这些留白处而产生疑问。比如,为什么龙王的女儿是小白蛇?小白蛇是怎样被海力布救下的呢?结合学生的疑问,补充龙和蛇的关系的神话资料,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已有的复述能力,补充故事没有交代的剧情,丰富了角色的内心活动,也为体会人物内心做了情景的铺垫。

如在品读“救白蛇,得宝石”这一情节时,教师创设剧情:当小白蛇把海力布带回龙宫,面对龙王时,它会对龙王说什么呢?谁来演一演小白蛇?这样,激发学生的角色带入感,把自己想象成了小白蛇,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从小白蛇的视角把海力布救下它的情节补充得合情合理。如有学生说:“那天,我化身为白蛇……”,还有学生说:“我正在僻静的大树下修炼的时候,不小心变成了最初的形态……”其间的叙述,不乏有害怕、恐惧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从而更加突出了小白蛇的感恩之情。

2、情境再创,激发疑问,推动矛盾发展

为了引发学生对“宝石”作用深入思考,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抓住文中的关键语段,再创龙宫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在读中思考,提出疑问,并讨论问题,通过角色代入,揣摩符合人物身份的内心活动。

师:龙王听了小白蛇的叙述,也是对海力布感激不尽,我们来看看龙王送宝石给海力布的情景吧。(出示PPT

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您把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了,送给了海力布。

师:学贵有疑,我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了这段话,你有疑问吗?

学生较容易地抓住关键语句和词语提出了以下问题:

● 为什么海力布不要其他珍宝,偏要宝石呢?

● 为什么龙王送龙珠的时候会低下头想了一会儿?他究竟在想什么呢?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老师继续引导:“是呀,为什么龙王报答女儿的救命恩人要犹豫?他犹豫什么呢?请站在龙王和海力布的角度讨论这两个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扮演海力布的学生本着猎人的本分,想打更多的猎物,听得懂鸟儿的话,能帮助猎人打猎,就会有更多的猎物分给乡亲们;扮演龙王的学生很自然地从自身的角度思考:宝石对于龙王来说是一件法宝,如果没有了,法力会不会减弱;有的扮演龙王的学生从海力布的角度思考:担心海力布拥有了宝石,会给他带来危险;还有的从王者的角度思考宝石没有了,会不会影响龙族的命运……

此时,老师因势利导,再次出示道具“宝石”,让学生讨论:海力布获得的仅仅是一颗“宝石”吗?这一问题,让学生明白了“宝石”不仅给海力布带来了神力、方便,本领变强大了,还收获了小白蛇的关心、龙王的信任与尊重等,当然,还带来了危险。再次聚焦道具“宝石”,深入探讨了“宝石”的作用,侧面烘托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

创设情境,让学生带入角色思考,结合剧情揣摩两个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让故事更加合情合理,再次强化了故事的矛盾冲突,为下文做好了铺垫。

三、创编剧情,定格画面,激化矛盾冲突

编剧、导演、角色、观众等,都是戏剧性游戏的元素之一,戏剧性游戏是孩子自发创建的一种虚构的现实,所以,学生对于创编剧本、自导自演的学习方式是喜闻乐见的。锁定故事高潮的情节,定格情节画面,引导学生更加细致深入地揣摩与研究,通过肢体语言再现情节故事。相信通过这个实践体验过程,学生能深层次走进人物心理。

1、借助对话,探究情绪动态的根源

“救乡亲,化宝石”关键情节,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紧紧抓住海力布与乡亲们的三次对话的文段,设计三个层次的朗读,体会情绪变化的过程,即:学生自由读,初步感受海力布的心情;感情朗读,读出海力布不同的情绪;思考读,探究情绪动态的根源。

师:在这里,海力布只说了三次话。PPT出示3句话

师:这三次对话该怎么读?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

生:我发现海力布前两次很焦急,第三次说话却很镇定了

师:谁来读读海力布的这三次对话,注意读出三次不同的心情哟。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海力布有这样的一些变化呢?

生:因为他怕山洪爆发会淹死乡亲们,所以着急,但又不能说出实情,不然,自己就会变成石头;可如果不说,老百姓就不走,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最后他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所以变镇定了。

2、剧情表演,添加细节画面,激化矛盾冲突

海力布三次对乡亲们的语言中,表现出的不同心情,其隐藏的内心斗争是很激烈的,文章没有用文字写出来,为了让学生能把这三次对话读好,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体会海力布的内心,在这里教师精心设计创编剧情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活动:完善剧情——组内试演——小组展演

出示PPT

请大家把海力布的想法都还原在他与乡亲们的三次对话中吧。

1)四人小组合力完善剧本,

2)分角色表演读,一人可以分担多个角色。

3)展示表演读对话

海力布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出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一位大婶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外音)小白蛇焦急地声音在耳边响起说:___________________。”

海力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吧,赶快搬走!”

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

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画外音)小白蛇着急万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力布跺跺脚,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小组展示一:

海力布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出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一位大婶问:“海力布呀,我们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呀?。”

(画外音)小白蛇焦急地说:“海力布,你不能说出实情,不然,你会变成石头的!

海力布想:是呀,我不能说,说了,我就不能给乡亲们打猎了,可是乡亲们不相信我说的话,怎么办呀,真是急死人了!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吧,赶快搬走!”

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画外音)小白蛇着急万分:“海力布,不能说呀,说了你就会永远失去生命的,千万不能说呀!”

海力布跺跺脚,心想:我如果不说出实情,乡亲们就不搬走,那他们就会被淹死,我活着也没有了意义,唉,罢了,为了更多人能够活下来,牺牲我一个也值了!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通过以上的戏剧活动,创造性地让学生揣摩了海力布的心理,让学生成功地体验了海力布激烈的内心世界。海力布矛盾的心理是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一个是用小白蛇的画外音的形式,一个就是他自己本心的想法,两种形式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激烈的抗争,从而体现出海力布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通过学生语言、肢体,以及表情等创造性的剧情表演,一个有血有肉,平凡而又丰满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了。

四、创设任务,角色转换复述,升华人物形象

角色代入是戏剧性游戏活动之一。而一提到角色,学生往往会关注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那么对于体会人物形象就会片面、单一、或者容易产生形而上学的认识。通过不同角色代入,让学生多角度揣摩人物形象,使学生体会更加深刻、饱满、多元。

1、感情朗读,创建任务需要

文章的第十自然段,是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后,饱含着悲切的心情搬离家园的内容。通过前面学生的表演,深刻体会到了海力布从平凡走向伟大的英雄形象,内心是激昂澎湃的,带着这样的心情,配乐朗读第十自然段,在悲恸的音乐声中,在悲悯的语言文字中,使学生的内心很快产生了共鸣,于是情感饱满地完成了朗读,同时也为后面的任务激发了心理需要。

2、角色转换复述,突破矛盾心理

1)说一说,走进人物内心

师:从刚才的朗读声中,我感受到同学们已经被这个故事打动了,接下来,让我们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来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

出示PPT

请选择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来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情节。

提示:

1.注意复述口吻要符合人物身份

2.抓住关键信息

3.意思完整  语言简练

这一活动任务较为开放,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自主空间较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也随之变广,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意想不到的创新点。有学生从海力布的口吻讲述,重点突出了自己细腻而又矛盾的心理活动,把海力布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体现得很到位。有学生从老奶奶的口吻讲述,把海力布平时的表现和现在进行了对比,也突出了内心的疑惑,更体现了老人眷念家园的心情。也有学生从小孩子的口吻讲述,反复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要搬家?”,这一声一声的疑问敲打着海力布挣扎的内心……

同学们通过角色转换复述,将海力布劝说乡亲们的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人物视角来感知这一件事情,把不同人物复杂的内心表现得鲜活立体,更深层次地体会了乡亲们悲痛的心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海力布平凡中见伟大,伟大中间平凡。

2)写一写,升华人物形象

师:人们为了世世代代记住他,在海力布化为石头的地方,常常有人去纪念他,瞻仰他,如果你是导游,面对这块“石头”,你该如何介绍它的来历呢?

出示PPT

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他的来历。

* 围绕关键道具,抓住重要事件

* 故事要完整,语言要精练  

* 注意口吻的转换

用导游的身份创造性地复述整个故事,这样转换了时空,转换了角色,从故事里走向故事外,复述的口吻、复述的方式与复述的心理与前面的体验又不一样了——较客观地感受了海力布的人物形象,引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布莱斯·帕斯卡曾说“心自有理性所不知之理”。人类负责情感和理智的神经系统固然是分开的,“但是情感体验的所有纷繁复杂,都不是空穴来风,它必须出自动态的神经系统,伴随着生理学构造而变得独特、模式化和复杂。”因此,我们可以将艺术和科学相互融合,情感与理性相互融合,用形象的方式激发学生理智的神经系统:将戏剧的元素,融入到理性的学习方法中,创设各种情景与活动任务,体验了从文中的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转换时空的现代人的不同内心,有层次有梯度地聚焦了主人翁从平凡走向伟大的心路历程,促进学生崇高情感的自然生成,从而悄无声息地实现了对个体心理的科学体验和感知,也实现了对个体生命的科学感悟,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教学》编委会. 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教学戏剧化课堂实例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18月第1

[2]托马斯·刘易斯,法拉利·阿米尼,理查德·兰龙.  爱的起源  从达尔文到现代脑科学  [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201月第1

[3]徐法宣,王怡新. 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解决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J]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汉字文化卷22015-09-01  171-172

[4]陶金金. 亲近戏剧,民族教育“温柔”地走近学生 [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21-02-01 页码:60

[5]肖淑华.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民间故事”单元教学策略 [J]《语文建设》 ,2020.08期  第43-45

[6]杨韶刚,郭嫄.小学儿童品德心理发展的教育支架 [J] 当代教育科学 2021-11-29页码:12-22

[7]肖俊春,刘国安,匡保堂,阚惠芬.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C]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 2020-09-09   438-442

[8]聂莉娟 . 走进人物内心 做好故事传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  中国会议   2020-04-15   887-889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实验小学正街校区)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