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汪琼:设置层递式学习任务群 探索河流两大秘诀——二下《小马过河》(第二课时)思辨阅读教学

2023/2/9 15:06:19  阅读:249 发布者:

作者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省整本书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在《名作欣赏》《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博览》等各大期刊发表作品八十多篇。前期致力于整本书阅读推广,事迹曾被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两次入围“年度点灯人”。现致力于儿童哲学本土化、课程化探索,儿童哲学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专著《绘本中的儿童哲学课》被评为《中国教育报》2022年度教师最喜欢的100本书之一。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3年第12

【设计构想】

《小马过河》是一篇经典童话,隐含的两条哲思,是其流水不腐关键所在。第一条: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一试,是不行的。背后的意思是:遇到问题要向他人请教,但必须自己动脑筋,最重要的是去尝试。第二条:同一条河流,不同的人感知的深浅不同。推而广之:同一样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分析比较、归纳判断、联想推理等思维能力需要得到锻炼,从而将思维推向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因此,这节课我们以两个相关的驱动性问题作为课堂线索:小马过河的秘诀是什么?河流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以层递式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和完成,走向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展和改善师生认知。

【教学目标】

1.探索“过河的秘诀”:聚焦中心句“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一试,是不行的”,通过追问比较、表演体验等方式,逐层品读,辨析童话故事,掌握小马过河三重秘诀,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2.探求“河流藏着的秘密”:借助追问、联想、比较等思考方式,感知“同一样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训练辨证思维能力。

3.渡过“生活的河流”:联系生活设计情境,尝试运用两大秘密,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思辨性,发展和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使其获取人生智慧。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探索过河的秘诀

(一)质疑问难,聚焦中心句

1.导入:我们初步学习了《小马过河》,这篇经典童话藏着两个秘密:小马最终过河的秘诀是什么?这条河流藏着什么秘密?这节课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秘。

2.探究:首先聚焦第一个秘密,小马最终过河的秘诀是什么?

(学生浏览、寻找后,聚焦于中心句: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一试,是不行的。)

【设计意图:开课即呈现两个驱动性问题,交代学习方式,让学习任务群有明确的目标,建构真实的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并置的课堂场域。

中心句看似简单,一读就懂,但隐含的哲思需要层层剥笋般的品析,需要通过贴切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具身感知、深度思考。】

(二)秘诀之一 ——要请教

1.过渡:秘诀,需要一条条掌握。先看这条: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2.聚焦重点词“光”。“光”在这儿是什么意思?你们能换词来理解吗?

3.从故事中的哪两句话能看出小马“光听别人说”呢?

小组寻找、交流后再分享:

①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②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这两句中,各有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小马“光听别人说”呢?

(聚焦“立刻、连忙”,学生品析二者的共同点,感悟其背后隐藏着的批评意味:小马听了别人的话就立刻行动或立马停止,当中没有任何自己的思考。)

4.结合故事说一说:“光听别人说”,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如老牛说河水深,松鼠说河水浅,两个人的说法互相矛盾,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很为难等。)

5.既然“光听别人说”不行,那不听别人说可以吗?小组讨论,要求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6.那你们同意下面说法吗?

说说理由: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7.根据你们的理解,能用一个关联词,将下面两句话连起来吗?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

8.小结秘诀之一:要请教。

【设计意图:探索小马过河第一个秘诀时,紧扣关键词,用层层追问的方式不断往思维深处推进。“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中的“光”字,意味深长:表面看起来是否定小马向他人请教,其实肯定了遇到困难需要向他人请教,但不能只是请教。严谨的语言里,藏着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当学生贴着文字的肌理去比较、讨论、追问和判断时,文字背后隐藏的逻辑思维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象的;不是高大空洞的,而是细致入微的。】

(三)秘诀之二——去尝试

1.过渡:光听别人说,是不行的,需要去试一试。小马是怎么尝试的呢?我们利用小剧本,来演一演吧。

2.出示小剧本《小马尝试过河》。根据小组合作要求先练习,再小组自荐,在班级表演。

小马尝试过河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

松鼠(大叫):“怎么?你不要命啦!”

小马(认真地):“让我试试吧!”

小马下了河,小心蹚到了对岸。

小马(全明白了):“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对我来说,不深不浅,刚好过河。”

3.追问:你们觉得哪个动作最难演,最能表现小马小心尝试?(“蹚”最能体现小马小心翼翼又耐心探索河水深浅的过程。)

4.小结秘诀之二:去尝试。

【设计意图:教育戏剧这种学习方式之所以受学生欢迎,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是创造者,是舞台的中心。当学生表演“小马过河”时,创造美、表现美的场域就建立起来。同时“要去尝试”这个秘诀就从课本语言、人物对话,演化为学生的具身感受。身心都在场的学习,是高效而持久的。】

(四)秘诀之三——动脑筋

1.过渡:这个中心句,还有关键一条——动脑筋。你们觉得小马第三次过河前动脑筋了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展开辩论,重点引导用合适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2.完成:出示小马过河学习单,做好后再交流。

3.否定变肯定: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一试,是不行的。这儿连用了三个“不”,你们能换成肯定的形式来表达吗?

4.小结秘诀之三:动脑筋。

【设计意图:辩论、学习单的使用,都是沉浸式学习,都是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体会小马如何从不动脑筋到学会动脑筋,让学生扎实经历一场积极动脑筋的过程。

以驱动性问题串联三个秘诀,聚焦中心句,通过逐层推敲、戏剧表演、观点辩论等学习方式,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辩证性,小马过河的秘诀因此也逐渐清晰而明确。】

学习任务二:探求河流藏着的秘密

1.结合插图讨论:同一条河流同一个地点,关于它的深浅,老牛和松鼠的看法完全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再去探求这条河流隐藏着的秘密。

(老牛个子高,河流对它而言很浅;松鼠个子小,河流对它而言就比较深。其实河流深浅此时此地并没有变化,变化的是过河动物本身各不相同。)

2.联想拓展:同一条河流同一地点,不同动物过河时,感觉深浅不同。这让你们想起哪一次经历?

(比如上同一节课,有的人一无所获,有的人多少有点收获,有的人收获很大。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例,从自身经历中体会到:同一件事,不同人经历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动脑筋仔细辨析。)

3.互文阅读:出示诗歌《妈妈有多大》,朗读思考妈妈究竟有多大。小组交流,分享观点,感知“同一个人,在不同人面前表现是不同的”。

妈妈有多大

丁云

妈妈今年到底有多大

这个问题我可不会回答

在外婆面前

好像她只有十二

每次都撒着娇

有说又有笑

在爸爸面前

好像她今年二十二

细声又细气

样子可美啦

在我面前

她却有三十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样子真可怕

4.综合回顾:你们发现河流藏着的秘密了吗?

小组总结,写在便签上再贴到黑板上展示。师生分析、比较,发现共同点:同一个1”,每个人对此的认知是不同的。这是河流藏着的秘密,也是对过河秘诀进一步运用。

【设计意图:以第二个驱动性问题为导引,借助观察插图、联想比较、互文阅读等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从故事第二条哲思出发,走向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历,举三反一探究河流藏着的秘密,懂得什么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灵活性和敏捷性得以锻炼。】

学习任务三:还可以渡过哪些“河”?

1.联想讨论:掌握这篇童话两大秘密后,除了渡过童话中的小河,我们还可以过哪些“河”?

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让学生轮流分享,从不同的视角充分感知这两大秘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可运用。

2.续编、续演故事:小马到达对岸后,从磨坊磨好麦子,回到河边。这时,一头小山羊过来,也准备过河,它向小马请教。如果你是小马,接下去你该怎么办呢?请仔细动脑筋,和小伙伴续编这个故事,再表演出来。我们将进行《小山羊过河》故事表演赛,并评选出“最佳创编奖”“最佳合作奖”“最佳表演奖”各一组。课后赶紧去向他人请教,大家一起动脑筋,一起尝试吧!

【设计意图: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运用——生活中的运用、创造性的运用。头脑风暴的采用,故事续编表演比赛,继续以贴合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群设置,深化、拓展两大秘密的领悟和运用,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更多的锻炼场域,不断发展和完善师生的认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

转自:“小学教学设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