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第一语文 ,作者高子阳
已经看到数位专家、老师说:“我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看了一遍又一遍,用‘大单元’‘大单元教学’反复查找,根本没有查到‘大单元’‘大单元教学’,这就说明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根本不需要搞大单元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确没有“大单元”“大单元教学”,但这些专家和老师,可不可以翻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查查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与义务教育16门学科课程标准一起颁布的,应该是很重要的方案。打开了这本新课程方案,用“大单元”“大单元教学”查找一下,看看有没有,看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是怎么说的。
我查找了,答案是这样的:
第五部分“课程实施”中的“深化教学改革”中:
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分析分析这段话,“探索”“积极开展”这两个词告诉我们:“中小学各门学科可以搞大单元教学,也可以不搞。因为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探索者和积极主义者。”的确是这样的,让全体老师做探索者,做积极开展好的教学活动者,绝对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个国家的老师能够做到。
如果专家学者、老师读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之前的“征求意见稿”,一定知道里面有“大单元及大单元教学”。为什么正式的课程标准全部删除了?答案是,让全体老师搞大单元教学,那是不可能的,无数一线老师是根本做不到的,即使你给他设计好,把课件给他做好,都有可能难以实施。因为大单元教学要做很多事,教材解读、重组,综合性设计,相当耗时。所以,正式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了(其他15门课程标准中也没有),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用“探索”“积极开展”这样的词汇鼓励探索者去探索,这是对的。因此,对那些愿意探索大单元教学,愿意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的教师,专家学者、教师们请不要打击,更不可讽刺挖苦。传统的单元教学不可能无一点是处,但人类积极探索,不断开展新的项目,这却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世界上无数的创造发明,都是在积极探索、不断开拓中出现的。自新课程方案及16门学科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还有哪一本语文教学类的报刊杂志不谈大单元教学及学习任务群的?
目前来看,大单元教学属于16门学科教师中的“探索者”,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做一个探索者,不妨玩玩大单元教学。做这样的探索有什么价值?我已经在自己的课堂里做了五年多“大单元教学”了,新课程标准出来,我又做了“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研究”,不说有什么大成果,但让我感觉到了这一做法与我的过去语文之教不一样了。我感觉到,我在语文教学上进步了,进步不是一点点。从2019年开始,我一边教一边思考总结,陆续发了一些大单元教学的文章;2022年4月之后,陆续写了“大单元教学与学习任务群”的文章,越发感觉这一探索是有意义的,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1)《30天读课程标准》【高子阳专著,济南出版社,2022.11出版】
(2)《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设计与实施》【《语文教学通讯,2022.10】
(3)《如何让“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落地【《语文教学通讯》,2022.10】
(4)《“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解读与建构》【《小学教学设计》,2022.10】
(5)《“新课标”中的“表达与交流”课教学初探》【《小学语文教师》,2022.9】
(6)《让课堂教学充满“课标味”——论教学与课标的共生关系》【《中国教师》2022.7】
(7)《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解读》【《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5】
(8)《大单元“先写后教”该教什么呢》【《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22.5】
(9)《有效的学习整理——四年级下册梳理与探究单元教学简评》【《语文教学通讯》2022.1、2】
(10)《大单元“先写后教”变序教学理论与实践》【《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22.2】
(11)《大单元教学能让学生把事写清楚、有创意——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设计特色》【《语文教学通讯》2021.7、8】
(12)《习作单元中的“先写后教”》 【《中国教师报》 2020年12月9日】
(13)《单元背景下的“先写后教”大课堂教学——以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0年12月】
(14)《大单元背景下的“先写后教”习作教学——六上第八单元习作教学谈》【《小学教学设计》 2020年11月】
(15)《先写后教:习作单元应然的教学思维——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 2020年10月
(16)《教学顺序有无变化可能?》【《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9月】
(17)《从单元逆向设计出发》【《中国教师报》2020年9月2日】《中国教师报》以“单元逆向设计出发”为首篇文文章,以“逆向型教学设计”引发大讨论近一年时间。
(18)《让老课文绽放异彩——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新教》【《小学语文教师》2020年8月】
(19)《单元教材整体解读新思维——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教育视界》2020年5月】
(20)《课内习作可以这样教——四下“我学会____”五课时课内习作教学谈》【《小学教学设计》2020年5月】
(21)《从习作训练式教学走向儿童写作素养教学——以统编版“写信”教学为例谈》【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20年2月,2020年6月《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
(22)《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教学反思及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教师》2019年8月
(23)《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单元内容解读与教学实施》【《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19年5月】
(24)《让儿童爱上写作的12堂公开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20年6月出版),书中的多个大单元教学设计课。
(25)统编小学语文教材1-12册,我以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进行解读、重组设计,已经完成了60%的单元。
为什么大单元教学,特别是现在的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是可以探索的?因为大家都在用的单元教学是线性教学结构,与当下的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不一样。线性教学结构有何诟病,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篇报告中非常详细地论述了。而大单元教学可以让单元教学的一些诟病消失,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再者,面对新课程标准,你即使不愿意搞大单元教学,也应该按照学习任务群来教语文,因为接下来的教材是按照学习任务群来编写的。在新教材还没有出来之前,以学习任务群来看现在的单元,教材肯定要重整,不少内容要删改,如果你做了这件事,其实已经走在大单元教学之路上了。如果你非常排斥大单元教学,其实用了学习任务群,你的课堂肯定与原来不一样了,已经拥有新课标味了。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重组,是一种以学生学习规律来进行的逆向教学,是非线性结构的闭环式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肯定比线性教学结构优越。我在多篇文章中,对多个单元的传统教法与大单元教学做过比较,反复的实验,让我找到了大单元教学的“大”不是假“大”而是真“大”,是学生需要的“大”【2022年10月《语文教学通讯C刊》中有我两篇文章,我用很多文字谈了“大在何处”】。
探索大单元教学,能否让语文教学来一次美丽的转身?只有走入一线进行真实践才会有明确的答案。
转自:“朱煜讲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