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堂观察常用两种方式——随机观察与验证观察的中学英语8则案例与分析

2023/2/3 16:12:47  阅读:165 发布者:

本文来源 | @ 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系列教程-中学英语

案例1:随机观察(一)

过去进行时在语境中的应用

在学习过去进行时后进行练习,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进行反馈,发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was/were +doing”的结构并应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尤其在看

回答问题时:

T: What were they doing at four yesterday afternoon?

S: They were having a meeting.

T: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your mother came in?

S: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when she came in.

在验证观察中,同学们能够在语境中较好的应用过去进行时“was/were +doing”并可以理解“在过去的某一时刻正在进行的动作”这一基本用法,但当教师展示“It _______ ( rain ) all the time last night”时,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填“was raining”,有的填“rained”,有的还在思考,只有一名同学非常积极的高高地举起了手,自信满满。当教师向其提问时,他很自信地回答:“was raining , It was raining all the time last night .”问其理由,他回答:过去进行时同时还可以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持续进行的动作”,这个表示“昨天晚上一直在下雨”,所以用“was raining”更好。

本案例是课堂中的随机观察和验证观察。教师通过提问验证观察,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自身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了解到学生学习时态在语境中的应用时会有不同的想法出现。通过课堂中的随机观察关注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表情,教师可以迅速地捕捉到学生积极想发言的瞬间,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提供机会,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明确了过去进行时的两种用法:过去某时正在进行的动作和过去某一时段一直在进行的动作,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此语法现象的印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案例2:随机观察(二)

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单元关于Role model的写作提纲的调整

师大版教材中关于Role model”的话题是学生要求掌握的重点话题之一,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榜样。课堂中,教师基于前面的两篇阅读课文和以前学过的相关内容(如初一时就学过了刘伟用脚弹钢琴的课文),认为学生可以较容易的写出自己的榜样,在简单谈论导入后就进入写作环节。但在课堂巡视时却发现,写作的进行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学生写的内容空洞,有的只写了34个句子就停笔了,有的写得较长但缺少逻辑性,对此教师有较大的困惑。

尽管话题是学生熟悉的内容,而且有相应的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的支持,但是学生缺少具体的写作指导,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在黑板上仅提供了:

Who is your role model?

Why do you admire him/her?

What do you learn from him/her?

这三个问题仅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的写作支架,却不能帮助学生写出内容丰富、逻辑清晰的文段,学生需要教师更具体、更细致的帮助和指导。发现此问题后, 教师及时让同学们停下笔来,共同讨论写作内容。经过及时地调整,教师和学生列出以下的写作提纲:

通过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和框架,大家的写作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明白了从何入手以及需要写出哪些具体的内容,让写作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层次分明,这些都要有具体的内容支撑。在经过教师的具体指导后,学生们较快地进入了写作的状态,写作任务顺利完成。

本案例反映的是在课堂随机观察后对学生的需求判断,学生在写作初期缺少教师的具体指导,写作的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才能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和对学生需求的判断,作为教师观察到位、帮助及时,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写作支架,为学生搭建写作的阶梯。我们发现写作的支架越具体细致,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就会越顺利。

案例3:随机观察(三)

北京版教材第十五册第二单元阅读Body Language 的问题设计

拓展视野、分享文化差异是外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习Body  Language 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不同国家肢体语言的不同含义,如何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是本节课开始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我们的日常生活内容来引入话题:

T: How do you show agreement when you discuss with your friend?

S: We always say Yes. A good idea. Sure …”and we always nod head.

T: But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people dont nod their heads to show agreement. Can you guess how people in Nepalese, Sri Lankans show agreement?

S: Dont they nod their head to show agreement? What do they do?..

通过问题的抛出,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堂观察中,教师注意到有的学生在窃窃私语、试图交流,有的在思考猜测,有的怀疑,有的很确定的说Ofcourse  they nod their head  to show agreement .”气氛热烈,看得出学生对此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老师说:“Lets read Part II together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answer from our textbooks.

本案例反映出教师在问题提出后对课堂的随机观察和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判断:通过对问题的设计和观察课堂气氛,发现学生对此话题感兴趣,有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的愿望,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时引导学生去阅读和发现,是阅读的最佳时期。因此课堂观察在阅读时机的选择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发现,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案例4:随机观察(四)

北师大版Modulte 7Lesson 20 : Life is a journey 诗歌仿写

英语诗歌的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虽然比重较轻,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会到深刻内涵,可以学习英语表达的简洁与押韵,提高文学修养。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通过朗读和讲解,学生体会到:Life is a journey. The path goes left and right. There is hope and happiness, despair and difficulties …学生在体验中升华。在讨论的过程中气氛热烈,学生们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此时安排学生仿写一首类似的小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马上就进入了构思的状态,几分钟后,进入了分享的时刻。在分享时学生们写下了以下的句子:

Life is a movie.It is full of truth and lies.

Life is a game; success or failure

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 colorful and sweet.

Life is climbing the mountain; tired but full of hope

此部分内容是课堂中对学生创作愿望的随机观察,教师及时关注到课堂的整体气氛,学生兴趣高昂,有仿写的愿望。教师此时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时间和提供分享的机会,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英语学习能力也同时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水平提高的过程。

案例5:验证观察(一)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输出活动的调整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包含“have /has”的陈述句、否定句,一般问句和回答:

I have a soccer ball.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Yes, I do./No, I dont.

He/she has a soccer ball.

He /she doesnt have a soccer ball.

Does she /he have a soccer ball? Yes, she does./No, she doesnt.

教师对句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尤其强调了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和Does 在疑问、句否定句中的应用。完成讲解后进入到操练环节,在输出活动中教师布置了小组活动来操练这些句型,活动方式如下:

五人一组,每位同学一个表格采访同组的同学,将组员的名字写在前面,在相应的球类后面打对勾(√)或叉(╳)。如果同组同学有这种球,回答“yes”,就在相应的球类下面打“√”;如果没有,回答“no”就画“╳”:

随后教师让两位同学做了示范——A B 同学:

A: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B: Yes, I do.

A: Do you have a volleyball?

B: No, I dont. But I have a basketball.

A: Do you have a tennis bat?

B: No, I dont. I dont have a tennis bat.

在采访过程中来练习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 / Does he /she have a soccer ball?”及肯否回答。

在准备的过程中,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发言积极。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也没发现过多的问题。5分钟过后,学生们进入到课堂展示环节。

经过准备,各组同学上台进行展示,出乎意料的是,尽管教师在前面已经带领学生学习了这些句型,包括强调了第三人称单数和肯否回答,但在展示时,5组同学几乎都用了“Do you have a ? Yes ,I do . ”或者“No, I dont. ”竟然没有一组同学应用“Does she /he have ? Yes, she/he does. No, she /he doesnt.”的句型,很明显,此活动没有达到练习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目的。

尽管在前面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对这两组句型进行了充分的讲解,但是在安排做组内采访时,同学们自然而然的应用的是Do you have?”而不考虑应用“Does he/she have ?”尤其是在示范时,两名同学也只使用了“Do you have…”教师没有充分关注,导致输出时没达成练习“Does he/she have ?”的教学目标。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此问题后,十分机智的让学生把调查表交给了自己的组长,让别的组的同学分别来提问,猜测他们组同学有什么球,组长来回答:

Does  某同学 in your group  have a tennis bat?

Does he/she have a baseball, too?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并安排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记录,记下同学们有的不同球类,把他们分在不同的组别中,在黑板上的展示变为了如下:

让汇报的同学以Peter has a basketball, so he joins basketball group. ”练习了第三人称单数的表达形式。 在调整后的活动中,学生不仅练习了“Does he /she have? ”及肯否回答,同样练习“He/she has …”,活动内容得到了丰富,参与度很高,同学们争着发言提问,顺利地使用了“Does he/she have?”的句型。在猜测“他有…?”的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练习目标句型的目的。

本案例反映出教师的课堂观察对教学的策略调整、对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观察后做出的活动策略调整,将同组问答改为猜测别的组同学“有……”,这既反映出教师教学的机智,也显示了为达成教学目标做出这样的调整是十分必要的——在活动调整后的验证观察中发现重点句型都得到了练习和巩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6:验证观察(二)

语法学习,利用时间轴讲解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

英语语法学习中,现在完成时的结构和用法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同时也是初中语法学习的难点。在教师讲授语法结构后,学生进入练习环节。在第一个练习环节,学生们用have”“has”填空:

1. The man ___ finished his work on time.

2. My mother ___ made a big cake for my birthday.

3. The students _____ already cleaned our classroom .

在巡视中, 教师发现学生对此部分掌握很好,正确率可以达到90%以上,极个别的错误也可以得到顺利的更正,因为此练习和初一的“have”“has”用法相同,学生们可以顺利地完成。在观察验证后,教师较快的安排学生进入下一个练习环节。

在第二个练习环节中,教师安排了用现在完成时的结构have/has +done”填空:

1.She ________ (drink) some water, so she doesnt feel thirsty.

2.They ______ (begin) to do this work, but we dont know when they will finish it.

3.We _______ (clean) the room, so it is very clean now .

巡视时,教师发现学生的错误率明显增加了,有约三分之一的同学动词的过去分词记忆不好,有的和过去式记混了,因此错误较多,由此判断,学生的过去分词还是需要再次巩固的。

在练习的第三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用动词适当的形式填空。这是在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几个学过的时态进行对比,判断出适当的时态并用正确的形式填空。这时教师在巡视时发现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填空学生做的十分混乱,判断不清,出现了较大问题,于是教师在黑板上做了如下的进一步讲解,并利用时间轴的形式来解答学生的疑问: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一事件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强调动作;现在完成时为过去发生的,强调过去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举例:

I saw this film yesterday.(强调看的动作发生过了)

I have seen this film.(强调对现在的影响,电影的内容已经知道了)

She has returned from Paris.(她已从巴黎回来了。)

She returned yesterday. (她是昨天回来的。)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采用了举例说明和时间轴的方式对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讲练和区分,更直观的表达了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区别。教学观察无论是利用听力感知或是整体观察,都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困惑和疑问、做到及时解答,以免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留下更多的疑问。经过停下来进行讲解,学生在图示的帮助下明确了两种时态的区别,随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保障了教学效果。

案例7:验证观察(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unit 1 Lesson 3 Safety Rules 的读后活动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下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话题内容是从消防员的日常生活展开,同时利用阅读了解必要的生活常识,增强安全意识。Lesson 3是一节阅读课,分别介绍了在雷电天气下的安全常识、网络安全常识和用火的安全常识,对于学生来说贴近生活,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熟悉的话题,学习后不仅可以拓展知识,也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在读中环节引导学生细致的研读文本,充分关注文本的逻辑关系和细节内容,分段学习,深入讨论,在语境中理解单词含义。读后通过归纳整理,梳理学到的安全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概念。

读后环节反映出教师对学生课堂需求判断和验证观察。在对课文分段学习后,学生需要把所学习的零散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回顾学习到的安全知识形成整体概念,在提问时观察到学生对学到的安全知识感兴趣,乐于参加讨论,随后出示了更多的有关身边安全的

swim alone in the lake, run at night, ride the bike too fast, stay at home alone…通过对此话题的讨论,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关注了身边的安全隐患,学习了很多安全常识。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安全意识,这种课程的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案例8:验证观察(四)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Unit 5 Now and Then,Lesson 14 My First Day人物关系梳理

本节为一节阅读课,话题为学校生活与情感。文本由两个故事组成,分别从Ben和妈妈的角度回忆Ben上学第一天的故事。包括BenBen的妈妈、老师Ms BurtonBen上学后的第一个朋友Lisa间发生的事。本文通过讲述Ben第一天上学的故事,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第一天上学的经历和情绪变化,并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老师和朋友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树立乐观独立勇敢和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熟悉的内容,但是结构比较复杂,出现人物较多,情感变化丰富,对初一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较大的挑战性。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采用了厘清人物关系和情感线索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进行难点突破:

1)关注Ben和老师的互动、他的表现,并让学生发表对Ben的老师的看法。

Ben and Ms Burton

Ask Ss to read the stor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fter Ben come to school, what did his teacher do?

What do you think of Ms Burton?

And how did Ben react?

Why he didnt say a word?

2)关注Ben与妈妈的互动,思考Ben的情感变化。

Ben and mum

Ask Ss to read the story and find the answer:

As Ben was so nervous, what did mum do?

After she walked away, what happened?

Why did Ben cry?

What do you think of Bens mum when she walked back and checked?

3)关注BenLisa的互动,思考Ben的情感变化。

Ben and Lisa

 Ask Ss to read the stor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 did Lisa do?

What do you think of Lisa?

本课以语篇为载体,综合利用了be动词和实义动词的过去式,以及表达情感的形容词来讲述故事,让学生感受Ben第一天上学的情感变化,分析造成这些情感变化的原因,这些情感变化给Ben带来的行为变化,以及从中的收获,即妈妈的爱、老师的关心和朋友的帮助对Ben的积极影响。教师基于对学情的充分考虑,对学生阅读困难有了充分的预测,在课堂观察后积极作出阅读策略的调整,将难度大的阅读材料进行条理化,采用厘清人物关系的方式化简阅读难度。

在验证观察中发现,学生在教师提问的帮助下,逐步关注Ben 的情感变化,体会成长的每一步,在阅读的过程中和自己的生活相联系,收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大家讨论积极,课堂参与度高,通过对集体学习氛围的观察反映出学生可以清晰地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条理清楚,细节分析到位。这种以情感线变化的阅读指导不仅对本课的难度化解有帮助,对今后此类文章的阅读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版权声明 | 作者柯丹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