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从小学道德与法治5则案例,理解“课堂观察技能要素实现方法”

2023/2/3 16:00:33  阅读:294 发布者:

本文来源 | @ 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系列教程-小学道德与法治

案例1:视觉感知活动情况进行教学效果判断

【案例呈现】

《地震中的应急避险》一课,教师为引导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要头脑冷静,听从指挥,有序撤离,特设计了小游戏。

游戏伊始,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成功逃生。每个组有一个窄口的罐子,罐子里面有十个小球,每个小球上都拴有一条线,用手扽一下这条线,瓶子里的小球就能从瓶子里面拎出来。我说比赛开始,各小组的同学开始从罐子里面把小球扽出来,扽出来的小球算逃生成功,时间半分钟,我宣布游戏结束,各小组不能再动,没有从瓶子里面扽出来的小球算逃生不成功。

学生依据规则开始游戏。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各组的表现(如:哪些小组有序逃生,哪些小组比较忙乱,哪些小组开始比较忙乱。发现问题后能互相商量,及时调整)。教师宣布游戏结果,并请成功的小组介绍经验,请不成功的小组说说逃生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案例分析】

此案例的设计旨在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要头脑冷静,听从指挥,有序撤离。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视觉感知观察各组在拽小球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有序,对于每个组的表现通过每个学生的表情、动作、眼神等,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师对于学生活动的准确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本案例教师通过视觉观察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需求作出判断,为学生搭建交流表达的平台,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案例2:听觉感知群体反应进行教学效果判断

【案例呈现】

《今天,你安全吗》一课,教师让学生观察存在隐患的相关

,让学生寻找

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并在

中圈画出来,说明理由。学生寻找后纷纷作答。

1:做饭的时候应该关上窗户,有风的话把火扑灭了,煤气容易泄漏。

2:我补充一点,那个窗帘离火太近了,一旦把窗帘烧着了,容易引起火灾,太危险了。

3:不能和小猫闹着玩儿,容易抓伤。

4:卫生间厨房的地下有水,容易摔伤。

┉┉

此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并倾听学生回答,判断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是否有一定的顺序;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寻找到图中的危险所在;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阐述的理由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在描述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出示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听觉感知,倾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准确地判断。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些学生还能够提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但是在观察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观察还不是太细致,也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观察,判断学生需要,发现问题,教学需要做出调整的地方。

案例3:视听觉联动感知进行学生思维水平判断

【案例呈现】

《江山多娇》一课,教师为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风景名胜,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赞叹祖国山河的美丽。出示本班同学的两张

今天上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她的名字叫卓玛。(课件出示卓玛和本班同学照片的对比图)老师引导同学进行观察:你发现这两位同学的区别了吗?

每个学生都迅速做出回应,表情愉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眼神、坐姿及完成任务的速度,感受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要观察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问题,并且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案例分析】

此案例中,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对全班同学的表情、眼神及完成任务的速度进行观察,在观察中进行判断,这个班级的学生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都是比较强的。学生经过仔细观察,马上发现卓玛脸的肤色和本班小朋友是不一样的,老师顺势而导,小卓玛脸上的红色称作“高原红”,你知道为什么她的脸上会有独特的“高原红”吗?这样的情境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老师调动起来,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联动推断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比较强,并基于此顺势而导,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4:关注每一个学生并及时进行需求判断

【案例呈现】

《了不起的我》一课,教师为引导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优点,消除自卑心理,开课伊始,教师与全班谈话:“同学们,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下面请你们在小组内跟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在你们身上,都有哪些优点?”

小组内互相说,师边巡视边观察,发现其中一个孩子不发言。

巡视结束,师:“现在各小组的同学都说完了,我们全班来交流一下吧。×××(一个在组内不发言的孩子),请你说一说,你身上有哪些优点?”

生:“我觉得我没有什么优点。”

师:“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一起帮他找一找身上的优点吧。”……

在巡视的过程中,观察每个组学生的活动情况,小组同学是否都能够积极参与交流,交流的内容是否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等。

【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本案例中,教师特别注意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并注意寻找原因。这个学生之不发言,是因为觉得自己身上没有优点,说明这个孩子比较自卑。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恰恰是需要让孩子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悦纳自我,欣赏自我,树立自信心。教师通过观察,推断学生的心理需求,并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时对孩子进行耐心引导,让孩子找回了自信,教学效果较好。

案例5:教师通过观察进行需求判断并进行策略调整

【案例呈现】

《包装袋上学问多》一课,教师让学生观察包装袋上的信息观察前,教师提出任务:

1)识别包装袋上的信息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观察什么?观察对象(商标标志及食品包装中的配料)第二,为什么观察?观察目的(识别注册商标标识。)第三,怎样观察?食品和饮料对人体有无益处。

2)观察的过程当中分为三个阶段(观察前、观察中、观察后)。

技能指导一:观察前的计划准备——观察前要注意的问题:对象要明白,目的要明确;准备要充分,计划要详尽;观察前计划准备:目的、内容、时间、地点、方法、物品、提前要搜集的材料。

技能指导二:观察中运用的观察方法——观察中(看、听、问、思、记):顺序观察法、特征观察法、对比观察法;记录日记、表格;观察时要注意的问题:观察要有序、抓特征,用比较。观察中记录要准确、全面、有序。

技能指导三:观察后的整理、分析——观察后整理、分析,出结果。观察后要注意的问题:整理中分类要恰当,内容要全面,要科学保管。然后,教师进行巡视观察,发现有些同学并没有按照任务进行观察活动,很多同学眉头紧蹙,不知如何下手。教师发现问题后及时叫停,并以“呀!土豆!”的包装袋为例,带领学生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再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包装袋。这一次学生们都欢快地进行了观察、记录和整理。

【案例分析】

此案例为教学设计的一个片段,设计中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进行学习。

教师在学生运用观察法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要学会观察学生运用此种方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教师及时给予适度引导。尤其是出示一些比较抽象的活动步骤时,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如发现多数学生出现眉头紧蹙、迟缓等行为时,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实例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实践,以便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本文来源:《教师教学技能培养系列教程 · 小学道德与法治》(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编写),作者金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出版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