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增加“任务”管理,减少“管理”任务——改变教育思维

2023/2/3 15:54:20  阅读:126 发布者: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教育评价来实现课堂管理。但我认为,这样的课堂管理更多的是一种外驱力使然,学生有着一种被管的不适感。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自我管理,管理好自己的言行,管理好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学习。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把管理由重“管”转向重“理”,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我认为,用任务驱动学习能够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如图1-10)。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与抛锚式教学有着许多一致的地方。抛锚式教学认为教学要创设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而使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任务驱动式教学,任务就如同抛锚式教学中的“锚”,它能有效地锚定学生,锚定学习,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罗特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内部控制点”概念,指人们的行为取决于自己的控制(内部控制点),或其他外部力量的控制(外部控制点),拥有内部控制点的人相信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任务之“锚”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由“外部控制点”向“内部控制点”转化,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

1

“任务”管理:实现学生学习的自告奋勇

在用任务驱动学习中,有挑战性、有感染力的大任务、真任务就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驱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问题的探究和任务的完成之中。著名地产商潘石屹说:“人最好的状态是探寻状态,你会发现许多人在不同的领域探寻同一真理,受同一‘光源’的吸引,在黑暗中你也不会孤独。”当学生受同一“光源”(同一目标任务)的吸引,他们就不会孤独,而会同心协力地朝着相同的目标前进。也就是说,任务是教师抛出的“锚”, 锚定了学生为之孜孜不倦的整个学习状态,直至任务的完成。此时,从某种意义上,正是依靠任务的强大驱动力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

回过头来看传统的课堂教学,正是缺乏挑战性而常常使得学生感觉无聊,无聊也就容易分心,此时教师只能通过组织教学来让学生回心转意,然而强扭的瓜不甜,维持的时间也长不了,于是导致课堂必须依靠管理。而在用任务驱动学习中,任务的挑战性可以打败无聊,探究本身就是一种“活在当下”的姿态,是对抗麻木的最佳武器。在学生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不可能是无聊的,此中,他们不再需要教师过多的课堂管理,而表现为一种自理。所以,我想说,与其把管理作为一种任务,还不如把任务作为一种管理,它既是教学的资源,也是教学的线索,还是课堂管理的方式。

在数学“圆的认识”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用一张小小的圆形纸片和一根小竹签儿,试着做一把小小的降落伞。“小竹签儿插在哪儿?”“圆形纸片的中心怎么找?”“怎样才能让降落伞平稳地升空并降落?”……由一个核心任务延伸出一系列的研究问题,认识圆的学习“变形”为一次有趣的操作实践,在探究中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后完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充分而深刻的数学理解。“尝试做一把降落伞”这个好玩的挑战性任务让学生欲罢不能、深陷其中。

任务驱动学习中的“任务”如同一把钥匙,让学生去开启自身动力系统,让全身心围绕中心任务都能“运动起来”(如图1-11),主动去探寻知识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最终完成任务。当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也就无需外在的管理。

2

“任务”管理:实现学生学习的自知之明

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知情权”。学生这种“不知情”的学习状态正如台湾著名作家和医师侯文咏在《如果生活是个抽屉》一文中所描绘的那样:“而在那个当下,自己带领你走到目的地的,只有内心那个隐晦而模糊的召唤。”也就是说,学生对知识的未来以及学习的未来是模糊的,学生的脑袋就如同“抽屉”,被动接受着教师的知识管理和课堂管理,缺乏学习的自主权。

在用任务驱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还表现在对学习拥有“知情权”,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知道学习的目标在哪里。

第二,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知道学了有什么用。上述两点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知道“为什么学习”,而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常常是学生跟着教师走,走到最后才知道最终是什么和最终为了什么。

用任务驱动学习能让学生一开始就看到知识的全局和布局。按照哈佛大学教授蕾·兰德和简·迈耶提出的“门槛”概念,这种一上来就能直接进入全局实践的学习体验,学生便可以获得一种有意义的激励,从而助推自身的学习,实现学习的自我管理。

在数学“认识万以内数”的教学中,依据教材,通过观察模型、数数等方式教学“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等计数单位属于创设情境常规教学;但在不告知学生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只提供2个计数器,让同桌两人想办法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个能计量更大数的新计数器(如图1-12),就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这一个具有挑战性、制作性、创造性的任务,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要做什么以及要做的这件事情是否有意义,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参与。

第三,学生对学习的“知情权”还表现在知道自己学得怎样,对学习进程和学习进度能做到了如指掌,对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足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能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探究方向是否正确和探究方法是否有效能做到胸有成竹,用任务驱动学习能使学生随时进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和对学习结果的反思,也就是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对自己是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最终实现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自我管理。

如上述案例中,如果新计数器创造完成,任务也就完成,知识的学习也就完成,期间,除了会评价同学,学生也一直在自我评价自己的能力水平,如果感觉有困难,就会主动寻求同学、书本以及老师的帮助,同时,学生也一直在自我评价自己的表现水平,对今天的自己是否满意,在以后有何打算。

3

“任务”管理:实现学生学习的自得其乐

传统课堂常常只把知识教学作为中心任务,而用任务驱动学习在关注知识的同时还为学生指明了目标,并且还把磨练学生意志纳入了课堂管理的内容。之中,学生经历着这样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对目标的向往引导学生寻找“能学”的知识,对知识渴求激发学生持续“想学”的意志,对意志的磨炼保证学生到达“应学”的目标(如图1-13)。

当学生拥有了强劲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之后,就更容易获得学习的快乐——体验了知识的价值,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之中,任务越大,越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也越能让学生获得快乐,看到自身的价值。

“智慧王国售书记”是寒假开展的一项阅读长作业活动,也是校本学材《阅读存折》的一个阶段性分支。我们以一场“智慧王国”之旅作为故事情境,开启寒假阅读的大门。学生作为外来世界的客人,将扮演售书郎,使出浑身解数推销自己的书籍。

首先,我们营造了一个“售书”情境,以“时空旅行图书托运清单”帮助学生及时记载假期所阅读的书籍。“售书”的形式也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任务达成动机,解决了阅读动力不足的问题。

其次,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三种可选择的反馈方式:(1)五色故事屋—我是小画家。学生先描写故事内容,再将故事画出来,连环画、绘本皆可,并在相应位置张贴作品;(2)有声科技馆—我是科技王。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故事,用PPT介绍故事内容,插入音乐、图画、视频等,再写一段解说词,开学时演示评比;(3)影片录播室—我是大导演。学生先选择一个故事,用编剧情的形式介绍故事内容,再根据角色特点在同学中选择一名扮演角色。

奇趣的语言、崭新的形式,有效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要想完成某一项或多项任务,圆满完成“售书”推销任务,学生必须深入研读书籍。

可以说,自得其乐也是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管理的重要“激素”。在用任务驱动学习中,挑战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而且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完美体验的心流(如图1-14)。心理学上的“心流”是形容人的一种心境,出现在“努力往一个目标迈进,并感觉到自己可以做到它”的时刻,心情如流水,顺畅地“正在达成中”。

用任务驱动学习中,心流体验的获得离不开迎接任务挑战后的满足,它可以引发学生对成功后快乐的期待,从而让自己的学习心无二至,此时何须教师再“管”。很多时候,这种追求的快乐并不是因为最终追求到了知识结果,而往往是追求知识的过程体验。这就类似于幸福并不是房子有多大,钱包有多鼓,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因为多巴胺实际上是关于快乐的期待,而不是快乐的结果。由此,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心流体验状态时,学习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总之,我认为,课堂管理,“管”是为了“理”,更好地理顺师生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更好地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课堂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而要实现这一点,我们不妨尝试把管理任务变成“任务”管理。

本文来源:《指向“双减”的教学任务新变化与作业活动新设计》,作者严育洪,世界知识出版社2022年出版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