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2023/2/3 15:23:08  阅读:147 发布者:

本文来源 | @ 思维导图:教学与活动操作指导

思维导图围绕主题关键词展开层级辐射和聚合,其提点式、逻辑性强的特点,不仅有助于迅速掌握重难点,还能激发联想和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知识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有助于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思维导图,来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及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对和进行的工作,而能否正确的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是高效率教学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关键。在利用思维导图帮助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就需要教师理解何为重点和难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

1.教学重点及形成

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

重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即重点是指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知识、技能。二是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三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由此可知,重点可以分为知识重点、育人重点和问题重点。

同时,依据地位和作用,重点又可以分为全书重点、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还有课时重点。全书重点一般是贯穿于整个学科的重要的思想、方法和起核心作用的知识与技能,是重点的最高层次。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是贯穿于全章节或单元的主干知识、技能与方法,属于中等层次重点。课时重点是指课堂教学时的重点,可以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也可以不是。比如,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教师专门用特定的时间来解决,就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如果专门用一个课时来解决,那它就成了课时重点,等解决后,它就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成为重点了,因此可以称为“暂时重点”。

2.教学难点及其形成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一般来说,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该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不大,或旧知识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数学生对与之联系的旧知识遗忘所致。

在难点形成的这三个原因中,针对第一种难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得以突破;对于第二种教学难点,则可以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用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促进学生理解;对于第三种难点,教师则可以将知识点分散,逐一击破;对于第四种难点,则应带着学生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

由此可知,难点的形成是多方面的,要突破难点,关键就在于清楚造成难点的原因,最终就能对症下药,突破难点。

3.教学重、难点的联系与区别

在教学中,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即重点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难点则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这是因为,重点在知识系统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不会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就不再是重点,而是会在一定的教学阶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相反,难点一旦经过教学被学生理解和解决了,就不复存在了。同时,同一知识与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可能是难点,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则可能不是难点。这就决定了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的特点。

不过,重点与难点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有些教学内容是重点而非难点,有些教学内容则是难点而非重点,有些教学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因此,重点和难点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利用思维导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确定呢?思维导图可以来帮助我们。

要利用思维导图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要在明确以上重点和难点的形成和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方法:地位作用分析法、课题分析法、例习题推断法、理论分析法(学习心理学原理分析)、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下面着重介绍地位作用分析法和学情分析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

由前文可知,重点是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因此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教学重点。

如何从思维导图中发现重点呢?很简单,当我们将一个单元或一本书的内容由主到次梳理出来后(即进行教材分析后),围绕着核心的关键点就一一展示出来,核心就是一本书的重点,关键点就是每单元的重点,而在每个关键点下面的延展就是每一节的重点,继而向下推进的关键点,就是每一课时的重点。如下面的图例:

3-12 基于地位作用分析法确定教学重点的思维导图示例

在上面的思维导图中,可以看到《圆》这一单元的重点分别是圆的认识、圆的位置、圆的计算、圆的定理,继而可以看到在每一个重点内容下面,有节的重点,节的重点下面有课时的重点,可谓清晰明确,一览无遗。

2.学情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又称经验分析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困难程度,或者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确定教学难点上,这种方法尤其适用。

如何依据思维导图确定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呢?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画出来。这此,教师要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和要求,要求学生在通读教材、对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内容各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勾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勾画思维导图过程中哪里停留的时间多、哪里向老师和同学询问了,在已经勾画好的思维导图中哪里知识点链接的不好或者不对。这些停留时间长、询问、和勾画不好不对的地方就是学生思维的误区,就是需要教师上课专门予以提示和解决的。

下图是依据学生勾画的导图,制作出来的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八课《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思维导图。

3-13 基于学情分析法确定教学重点的思维导图示例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每一个成员的具体知识都能掌握,但在不同成员的关系时,知识出现偏差,思维出现混乱:国际组织和联合国的关系本应该是包含关系的,但学生画成并列关系,主权国家和中国的关系,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没有正确表达出来。这就使得教师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即几个国际组织的关系和中国与这几个国际组织的关系,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重点突破和难点解决。

版权声明 | 作者姜英平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