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师同伴的互助

2023/2/3 15:12:37  阅读:375 发布者:

本文来源 | @教师如何进行深度反思

教师同伴的互助,是指两位或以上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实践、专业切磋、深度反思、协调合作、共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的一个开放、对话、合作与发展的过程。

不同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同伴的互助有利于打破教师个体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局限性,促进教师深度反,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行为的转变。教师同伴互助有助于调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生长性、强化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水平,提升教师深度反思能力,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实现教师共同成长。

教师同伴互助的基本形式

教师同事或同伴互助随时随地可发生,渗透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例如,翻翻同事放在办公桌上的学生作业本,了解同事的作业设计和批改方式;与同事一起探讨上课的感受;在办公室时批改作业或试卷时与同事就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休息时间或回家途中与同事聊聊班级管理中遇到的一些新鲜事或教学中的困惑等。这些都属于教师同伴互助活动。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多看、多听、多想、多说,与同事互助交流得越多,收获也越大。

1.教师同伴之间围绕工作的对话

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对话是教师同伴互助最基本的方式。比较常见的对话方式主要有经验分享、专题讨论。

1)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分享。

以教研组、年级组等形式,教师把自己的成功的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教师彼此之间相关经验的交换交流,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教学信息的流动,从而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有助于其他教师吸取经验教训,有助于经验分享者从其他教师那里获得好的建议。经验只有被激活、被分享,才会不断升值。在教师经验分享过程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有助于引导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表达出来。该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教师与同伴的互动中,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有助于经验分享者与参与经验分享者共同生成与提升。

2)教育教学工作专题讨论。

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师们围绕教学问题或主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与看法;或举办读书交流会,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或举办教学沙龙、教学改革观点展示(头脑风暴)、教育教学热点评说,等等。在该过程中,教师不仅为自己的见解辩护,而且不断地思考和质疑其他教师的意见。教师彼此之间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同事对教学问题的认识,所获得知识、理念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在有效的讨论中,教师之间彼此信任,互相视为伙伴,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教师彼此的思维不断产生互动与碰撞,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形成新的观点,每个教师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2.教师同伴之间的协作

协作,指教师之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如教师之间集体备课、共同承担某个教改任务、共同承担某个教学竞赛、共同组织某项学生活动,等等。教师同伴之间的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在互补共生中成长;每个教师都贡献自己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一起成长。

教师同事之间的协作情况很多。例如,教师之间注重操作的同课异构的比较、师徒上对比课、沙龙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还有教师之间的课堂观摩、说课评课、主题沙龙、课题研究等;还有教师之间开展的集体备课、反思型说课、参与式评课及案例分析等活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之间应多开展协作,尤其应加强教育教学行为相互观摩与教育教学问题相互研讨相结合,加强教育教学行为反思与同伴互助相结合。

3.教师同伴之间的网络互助

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同事互助活动的时空。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平台、网上论坛、微信群、QQ群、论坛、网上工作室等网络资源,开辟网上同事互助新渠道、新方式。教师互助的时间既可在工作时间内,也可在工作之余;互助的地点由有限实体的学校扩展到了网络这个虚拟的无限大的空间。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使教师的同伴互助突破时空的限制,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场所都可进行,更具有便利性。

教师同伴互助的具体实施过程

1.营造教师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围

教师同伴互助,需要学校形成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机制,为教师们进行互助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同伴互助氛围,激发教师参与同伴互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明确同伴互助的意义,树立同伴互助的典型案例,介绍同伴互助经验,以及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怎样才能从同伴互助中受益、怎样才能使同伴共同受益。通过营造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围,教师强化主体意识,变“要我互助”为“我要互助”,增强了同伴互助的自主意识。

2.明确教师同伴互助的目的

任何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教师同伴互助活动同样如此。虽然教师同伴互助具有随机性,但大多数同伴互助活动有明确的目的、计划或重点,否则会影响同伴互助的效果。例如,在同伴互助的听课评课活动中,一堂课40分钟,要观摩的内容不胜枚举,要想彼此都有提高与进步,得先确定重点、难点,观课后的讨论就围绕着预先确定的重点、难点发表意见,有的放矢,研讨才会更加深入,教师同伴互助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建立教师同事互助的团队

建立同事互助团队,从人数上而言,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师就可形成团队了。同事互助团队,可是同一学科任课教师的组合,也可是不同学科任课教师的组合;可是同一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也可是不同年级任课教师的组合。例如,一名新手教师与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通过互相学习、即时交流、共同研讨,开展“一帮一”的同事互助活动。又如,同一个年级的同一课程的教师建立“集体备课小组”,开展同事互助活动,共同做好备课工作。又如,同一年级的教师,针对开展学生评价改革的共同任务,组件“学生评价改革研讨组”,开展同事互助活动,共同探索学生评价事宜。无论同事互助的协作团队采取什么样组合,教师之间的地位是平等、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相互合作关系。

4.具体实施教师同事互助活动

实施同事互助的过程就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深度反思能力与教育教学能力的过程。学校以制度的形式确保每周1小时以上的同事互助活动时间;尽可能地将相同或相关学科教师的课表做相近的安排,以便教师进行同伴互助活动。教师将通过同事合作或互助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方法付诸实践,以确定该方案或方法是否符合实际、有效。例如,针对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教师团队通过对理论内化、深度反思、经验总结等,共同探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在新一轮课堂教学的实践检验与教师同事互助团体的再次互相观摩、研讨与反馈,再对新模式的不当之处进行调整和修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5.总结反思教师同事互助活动

进一步整理、总结、反思同事互助活动,是教师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此阶段中,教师总结在解决问题和进行同伴互助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收获,促进同事互助活动的不断成熟和教师个体与集体的不断发展。同事互助的总结反思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采用对话、辩论、研习等口头形式,也可以采用写课后记、反思日记、教学论文、案例分析等书面形式。

版权声明 | 作者王向红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