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在教材中寻找立德树人关键点

2023/2/3 15:11:19  阅读:119 发布者:

本文来源 | @ 课堂教学中的立德树人

课堂教学要体现立德育人的目标,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入研究。为此,教师一方面要认真解读教材,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合理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将其培养成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有文化的新时代优秀学生。

挖掘文本的立德树人素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育的灵魂和核心,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首先就要深入挖掘文本的立德树人素材。就当前中小学的教材来看,无论是文科的大量文质兼美的作品,还是理科的极具代表性的阅读材料,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德育气息。这其中包括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等。这些资源渗透在教材的字里行间,教师只有做有心人,深入挖掘,用心发现,才能找到这些资源,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真善美的教育和优良的品行培养的影响。

1.从课文中挖掘

中小学的语文、历史教材中,尤其是语文和英语课文,本身就是立德育人的资源,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主题、语句或细节,引导学生品味体会,进而在知识的学习中,实现立德育人。

2.从主题中挖掘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虽然没有语文、历史等丰富且文质兼美的文本,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都会有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

,这些

不但可以让学生获知教学内容,而且也可以成为立德树人的素材。教师可以积极思考,利用这些主题图中丰富的信息开展德育工作。

3.从阅读材料中挖掘

生物、物理、历史、数学、数学等学科的教材中,会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教学内容的小故事、人物介绍,甚至一些历史事件的简要介绍,这些内容加以挖掘,也可以成为立德育人的素材,让学生在小资料的阅读中受到品德的熏陶。

细化文本内容,紧扣立德树人

要发挥文本的立德树人的作用,教师除了要发掘文本本身的立德树人素材外,还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细化文本内容,注意“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

1.以事育人

以事理育人,包括着以事育人和以理育人两个方面:

以事育人,是指教师借助于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有关古今中外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科学进步的故事、文化艺术发展的实例,紧紧抓住这些事例,让学生去了解、感受、思考,学生就会受到德育教育。

以理育人,是指教师细化教材,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规律的认识的语句,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生活哲理,并运用这些道理分析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2.以人情育人

所谓以人情育人,同样包括两个方面,即以人育人和以情育人:

以人育人,是指教师借助于教材中的一些关于古代的志士仁人、现代的英雄模范,以及文化名人、科学巨匠,甚至一些虚构的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品质,进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以情育人,是指教师善于细化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内容,或者教师借助于丰富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3.以美育人

所谓以美育人,是指教师在细化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或是展现文化艺术方面的美,或是体现数理化生知识蕴含的美,让这些丰富的表现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内容,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上述案例表明,教师要善于细化教材,从音乐美术课中的名曲名作、语文课中诗歌的意境、地理课中的山川风貌、化学课中神奇莫测的实验中发现蕴含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实现课堂教学与立德树人的结合。

版权声明 | 作者姜新华

转自:“桃李微教育”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