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作业设计
朱玉茹
天宁区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1]朱玉茹.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作业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2(Z3):48-50.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是链接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桥梁。核心素养时代,大单元教学成为必然趋势,大单元作业设计也势必成为课堂教学与评价的共同体,不再孤立存在。通过大单元的作业设计,改变过去单篇、零散化的作业设计模式,通过创设和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真实情境,聚焦单元主题,整合单元语文要素,系统设计作业,强化学用结合与知行合一,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意义学习。
一、众筹化的教研团队——好作业是“研磨”出来的
系统化的大单元作业设计涉及的要素远远超过单篇课文或单个内容的作业设计,不论是时间跨度、内容的丰富复杂,还是目标的整合多元,都是非常系统的,仅凭教师个体单打独斗很难完成,需要团队的群智共创。
各年级备课组首先梳理出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和教学目标,从一篇课文到一个单元,从一册教材到全套教材,让教育理念和编写者的意图入脑入心,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目标、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再依据学情活用教材。设计作业时,每位教师在分析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聚焦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大任务统领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重组教学内容,实现多种教育元素的融合。
作业设计行动流程图
二、多元化的作业类型——实现作业多重育人价值
孩子的认知风格、兴趣爱好、智能倾向是有差异的,不同类型的作业有助于发挥学生特长,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寻找到价值感与成就感,从而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增强实践、获得体验、发展素养。
(一)体验式作业——尊重独特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式作业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动态学习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学生在作业中切身感受学习内容的趣味与价值,这类作业注重学生“习得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同步协调,着眼于情境活动对学生个体的潜能呼唤和情感浸润。
如:一年级识字单元中,教师布置的体验作业为:到超市中找一找,认识商品的名称,或把物品的外包装搜集起来,和家人一起分享你认识的生字。教材中有些课文的情节性强,富有童趣,人物个性鲜明,教师或让学生模仿人物的语言读一读,或根据情境演一演,深化学生对人物行为和心理的理解,激发儿童表达、创造的潜力。
(二)合作类作业——提高沟通与交往能力
合作类作业通过任务的解决,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学会学习,提高协作与交往能力,共享学习成果的目标。
进行合作类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合理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自主选择,促进组内成员都能学有所得。如:在阅读寓言故事时,小组成员可以根据“知事”“识人”“明理”“迁移”这四个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类型,在探究与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会尊重与接纳同伴的意见,最后通过总结,共享小组合作成果,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多元智能作业——尊重差异彰显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差异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在作业设计中渗透多元智能理念,集合孩子的身心特点、现有知识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等综合考量,因材施教,力求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孩子对作业的期待,凸显孩子在作业中的个性发展,完成深度学习。如:学完小古文《荷》,教师设计多元智能作业,学生或仿写,或配乐演唱,或画图配文,或同伴合作探究。在美妙的音乐熏陶中,在个性化的独特感受中,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展示才华,在小组合作中受益无穷。
多元智能的作业设计,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各种智能、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下,主动积极地参与作业,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探究类作业——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探究类作业是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习得知识,获得经验,形成创新力,多维度培养学生的习惯、能力、思维、情感等核心素养,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如学习《腊八粥》后探究家乡的美食,制作常州美食打卡表,开展“品味家乡”主题活动。学习《竹节人》后开展“老游戏介绍”主题活动,撰写竹节人说明书等,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三、课程化的作业设计——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课程化的作业设计强调作业的目标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动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作业形式更加多样,功能上更加强调作业与教、学、评协同一致的关系,更能提高教师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真实场景中积淀素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案例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多角度展示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美,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单元作业设计
以“我和动植物交朋友”为单元情境,重组、整合了教材的相关内容,在结构化的任务中联结儿童生活,在真实的场景中聚焦真实的任务,解决真实的问题。
任务一:学生到《古诗三首》《燕子》中寻找“春天的精灵”,通过摘抄、朗读、绘画感悟燕子、鸳鸯、黄鹂这些生灵在大自然中的活泼可爱,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激发学习内驱力和积累表达的欲望,逐步推进到迁移写法仿写小动物。
任务二:儿童是天然的观察者,教师通过“拍一拍,记录身边可爱的植物”,让学生用一双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大自然的美好,通过拍照或手绘的方式抓住植物的特点并放大;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做一张“植物记录卡”,通过“我为植物代言”的方式,从外形、颜色、气味、作用等方面介绍植物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架;最后班级开展“花博会”交流分享观察所得,提高迁移运用语言的能力。
任务三:以《忆江南》一词为切入点,感悟诗人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怀念,作为常州的小学生,身处人杰地灵之地,也非常乐意把现在的常州介绍给古代诗人。
任务四:由本单元的自读课文《昆虫备忘录》延伸到第四单元“资料袋”中的《昆虫记》,让学生体会中外两位大作家对小昆虫的细致观察和思考,通过“学做昆虫备忘录”,感悟昆虫大世界的有趣。
以上四个任务力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成为语言运用者、思维者、审美者、文化理解和传承者。
(二)在探究式作业中提升综合素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传统民俗为主题,涉及传统佳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多种学习内容,洋溢着浓浓的民族风情和家国情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我们把单元作业的主题定为“走进民俗大院”,将单篇阅读转化为真实场景下的有序进阶的任务链:玩转北京春节——走进老舍茶馆——探秘家乡风俗,三个任务均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把生活体验、言语实践融为一体。
“玩转北京的春节”中设计了“制作春节游玩攻略”这一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旅行社”,推出“精品游”和“深度游”两大产品。学生根据文本选择详写的内容作为“精品游”的攻略,而“长线游”则可以选择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其次,还要向游客推荐“北京最佳美食地图”“北京最佳亲子游攻略”。学生带着问题主动阅读、深入思考,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汇报时,评选出“最佳口碑旅行社”“最佳文案奖”“最佳合作奖”。
在“走进老舍茶馆”这一学习任务中,创设“读读京味儿作品”“说说八儿的馋样”“写写我最喜欢的美食”等活动,跳出教材的藩篱,从文本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体会作家细腻的描写,感悟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并把详略得当的写法迁移到习作中,自觉将阅读体验转化为灵动的表达。学生自主制定评分标准,评选出“最佳朗读者”“最佳观察者”“最佳美食家”。
“探秘家乡风俗”设计了“诗词中的佳节”飞花令比赛和家乡风俗推介会,打通文本与生活的界限,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与他人互动、与生活对话、与世界沟通,实现了知识与体验、实践与技能、儿童学习与生命成长的融通共生。
本文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22,(Z3),48-50
转自:“小课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