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赵老师的论文干货|如何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思辨性阅读问题?
2023/2/3 10:11:30 阅读:191 发布者:
论文干货
—如何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思辨性阅读问题?—
今天继续读刘荣华老师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问题设计与指导》,我把这一节的内容仔细阅读后进行了总结,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如果一线教师要写和思辨性阅读相关的论文,其实也可以结合这本书找一找自己的思辨阅读教学灵感,部分内容来源于《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问题设计与指导》,大家也可以去看下图书,内容更加丰富和详细。
根据文本内容确定问题
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特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可以进行一定内容的整合,从而确定我们要寻找和选择的问题。书中以六年级上下册的两篇课文为例,给我们了一些在选材上的启发。
课例:六上《只有一个地球》
可以提出的问题:如果我们找到了第二个人类适宜居住的星球,就可以破坏地球了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评价:这个问题其实不仅要联系文本来回答,更多的是需要查找资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进行表达。
课例:六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可以提出的问题:作者举三个事例来论证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评价:丰富的事例其实就是一种文本内容的凸显,为的就是更好地说明为什么善于发问和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通过这两个课例,我们就可以发现有多种方式可以去根据文本内容找问题,比如说文本的事例、文本和生活的联系等等。
根据文本形式确定问题
统编版教材的用词特点
比较常见的就是这个词语是否可以更换,我们在不少文本的学习中都运用过这样的方式,书籍中给我们的课例思考是三年级下册的《荷花》——冒可以替换为长吗?说说自己的理由。我们都知道冒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比长这个字能够更加凸显出荷花的生机勃勃;不仅仅是冒,别的词语值得我们去深挖的,我们都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去和小朋友进行互动,在表达和交流之中激发他们对于文本遣词造句的深层理解。
根据文本体裁确定问题
统编版教材的文体特点
说明文、叙事文、古诗文,不同的文体特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去处理和确定文本体裁相关的问题。《昆虫备忘录》中花大姐省略号的用法等等,都是我们可以值得思考的点。结合具体文章的特点,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说明文讲究文体的科学性,古诗文通过精炼的词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如《司马光》中的动词)等等。
转自:“小赵老师的童言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