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在传统教学模式与新课标之间,找到项目式学习的出口?

2023/2/3 9:44:03  阅读:236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小学老师参考 ,作者周华杰

分享丨周华杰,三有PBL学院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本科 北京大 硕士;北师大教育学院长期校外导师;杭州中小学校长认证班PBL讲师;海淀教师进修学院PBL讲师;12年课程设计与实践经验

来源丨中小学老师参考PBL学习周”活动

导语: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要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项目式学习?开展某个项目或做出某个作品,就是项目式学习了吗?很多老师费尽心做出了项目式课程设计,为什么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

近期,《中小学老师参考》会为大家陆续推出之前已举办过的“项目式学习周”课程内容,本文为第2篇。

TED有一个演讲者叫西蒙·西涅克,他提出了“黄金圈(the golden circle)”概念,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思维模式。它强调,很多事情可以从whyhowwhat去分析。

如果大家对项目式学习(简称PBL)了解的话,会发现也是如此。项目式学习的第一课肯定先讲“WHY”,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再讲“HOW”,如何做,最后讲“WHAT”,也就是成果展示。

今天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主题分享:

1、 为什么我们要去做PBL

2PBL怎么落地课堂,赋能师生?

3、 什么样的PBL能赋能师生?

为什么要做项目化学习?

1)项目式学习的背后: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自主学习

国家为什么现在这么大力地推动项目式学习?国家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

一是深度学习的问题。

大家回忆我们初中和高中学的东西,看似系统,也学得非常辛苦,但很多现在都已经不记得,没有办法用,也没有办法迁移。因为我们做的是非常浅层的学习,学的也都是零散的知识点。

PBL的表象是课堂很热闹、孩子们很开心,但它实际是在选择深度、可探究的问题,让孩子们在真实的项目中学习一种可迁移的能力。

二是核心素养的问题。

现在是素养时代,素养教育还不同于素质教育。

三是自主学习的问题。

真正做PBL的孩子,最后会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这应该是家长最期待看到的。

除了解决以上三个问题,我想提一个观点:

在这里,我想分享几个故事。

2)几个故事:这是一个项目化的世界

大概在4年前,我给上海浦东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去做PBL培训。这所学校做得非常认真,停课一个半月,全校上下全部做PBL。培训完之后,老师们都去实践。但校长认为还不行,就让我们逐一和每位老师做访谈,看看经过这次学习,他们是不是对PBL、对教育有一些新的认识。

其中有一个老师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是一个已经教了20多年书的语文老师。

刚开始做PBL时,他由于经验不足,就让学生自由分组,结果一分钟后,所有人都分好了组,但是剩下4个孩子没人要。这4个孩子是班上的“四大金刚”,也就是平时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成绩也不太好的学生。

所有小组都不想和他们组队,甚至他们4个人之间还互相嫌弃。老师没有办法,就让他们4个人先“凑合”一下,实在行不通,后面再调整。

他们当时做的是一个流动图书馆的项目,收集二手书做成图书馆,再把这个流动图书馆捐给上海的一家儿童医院,让那些生病的孩子在医院也可以看书。

在这个项目中,孩子们需要给院长写一封信,说服院长把图书馆放在医院里。

让这个老师没想到的是,整个过程中,这4个孩子投入程度非常高,而且他们还是班上唯一一个成功说服院长的小组。之前,连老师也搞不定这些孩子的学习,但他们为了做这个项目,竟然放学后还自愿到肯德基、麦当劳接着做剩下的工作。

这位老师后来和我说,4个孩子为了写这封信,把信上的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他们说,他们不想因为字写得不好而让院长拒绝,所以他们一定要写到最好,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可以看到,当一个孩子知道WHY”,以及真正认可他做的事情的时候,他发挥出来的潜力简直无法想象。这位老师后来也告诉我,他第一次感觉到,PBL可能会让班上成绩排在25名以后的学生迎来春天。

刚才说的是学生,在老师这方面,也有特别好的例子。

这是浙江丽水一所村小的老师发给我的一段话。

他们这个学校一共才14个老师,100多个学生,属于小微学校。两年前,我们给这所学校做了一次培训,后来他们做了大量的PBL项目。这位老师刚开始做PBL的时候,其实是在被校长逼着做。但真的做了几个项目后,他找到了尊严。

村小老师虽然有编制,但是到教育局开会的时候,他们基本都是坐在边上,也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做了PBL以后,这位老师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自己都有点惊讶,怎么自己能代表很多人去发言,而且有很多人愿意听他讲。他自己在对外表达的时候也很自信,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专业能力成长了。

其实,PBL首先改变的根本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对年轻老师来说,PBL或者其他的创新教学手段,是一个很好的弯道超车机会。

我们认识一位深圳的老师,她叫梁婷,教初中英语,一年做了9PBL

她所在的学校有8000多个学生,300多个老师。进校才两年,梁婷现在已经负责所有老师的PBL培训,只要是和PBL相关的都要请教她。

此外,PBL的另一价值在于培养多元思维模式。

最近我们去上海一所特别好的公立初中做项目,他们的项目很有意思,把六年级科学课的两本教材整合设计成PBL,所有知识点全部嵌入到 PBL中。

我给他设计的是一个火星主题的PBL项目。为了帮学校备课,我看了很多火星的东西。PBL很注重深度学习,它不是为了做出一个好看的产品,它真正是对一种思维模式的学习。

比如,我们当时提出的一个探究问题是,如果我们2035年真的要去火星做科研,只能带一种植物和动物,那我们要带什么?

如果你是火星科学家,你会怎么去想这个问题?项目式学习学的不是最后带一只仓鼠还是一株小麦,而是科学家是怎么思考的。多个PBL,能帮助我们建立多元思维模式。

还有另一个学校,做的是海洋主题的PBL,想通过研究鲨鱼来研究整个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那我就需要再思考,动物学家们怎么想?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查了很多鲨鱼不为人知的知识,其实鲨鱼是一种很腼腆的动物。我们常常对动物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鲨鱼很凶狠,但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所以,做PBL的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学科。做PBL做得多的老师,也完全不同于一般的老师。我之前有幸给腾讯王者荣耀团队去做演讲方面的培训,就是这种多元思维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优势,让我们也能给企业去做指导。

PBL是要解决复杂问题,能解决复杂问题的人,才不那么容易被取代。

为什么PBL老师很有价值?因为成为PBL老师需要的能力太多了,要会演讲、会展示,还要会调动资源、会设计。

很多问题其实都是PBL,如何做课题申请、如何办好一所学校,都是PBL。如果把PBL仅仅当做一种教学方式,就太浅了。它会深刻地影响我们办事的思维模式。

我平时看书时,喜欢刻意去看非教育领域的书。我通常是快速看,然后把一些思维模型提炼出来。我发现,很多思维模型都可以迁移PBL中的能力,比如大家熟悉的OKR/KPI。所以,不要只待在教育领域做教育,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项目式学习如何落地课堂?

PBL落地有四大途径:

路径1,如果觉得PBL有点大,做不了,可以先尝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PBL只是个工具,不要把它神话,但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通用型的策略。

路径2,可以在兴趣课、社团课、班会课或者德育课上,尝试做迷你的PBL

我不主张大家一开始就把PBL做成很酷的样子,这样很可能做一次之后,老师们就再也不想做了。有的学校一开始就想做跨学科PBL,跨学科和 PBL,都是老师不熟悉的领域。一步跳两下,老师很容易摔跤。

路径3,对于真的想做PBL的学校,我会比较建议学科单元PBL化。上海很多学校目前在实现这一步。

路径4,设立PBL实验班。

我了解到的PBL实验班模式有很多。有校长做的是4+1模式,4天开展日常的学科教学,一天开展PBL;另外,杭州有一所学校,一个年级有10个班,其中2个班被设成了PBL实验班,上午做平时的学科教学,下午全部做STEAM+PBL课程;还有的校长是在一个学期内找一周时间集中做PBL

我建议,大家开始做PBL时,可以从简单的做起,甚至可以模仿别人现有的PBL。(一位公立学校老师刚开始打开PBL的三种模式)

什么样的PBL能赋能师生

给大家分享三种我觉得还不错的PBL

第一,活动类PBL,也有人称为超学科PBL或者跨学科PBL

第二,学科内PBL

第三,跨学科PBL

我认为,老师可以从做一个小的活动类PBL做起,然后慢慢过渡到学科内PBL。中国老师最关注就是学科。至于跨学科PBL,高质量的PBL确实需要跨学科,因为要解决一个问题,一般都需要跨学科思维。

但在中国国情下,做跨学科PBL很难,尤其公立学校的教研组是分开的。目前国内对PBL的探索,主要都集中在学科内PBL

活动类PBL

“芳华”项目为例

“芳华”是我们全国的公益PBL项目,就是让孩子们去采访爷爷奶奶辈的老人。最后的成果是孩子们给老人们拍下照片,做成故事摄影展,还要给老人做采访,写下采访稿,发布在网上让大家可以扫码去看。(芳华公益项目简介)

我们花了5天时间,停课做这个项目。其中我有两个细节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细节和我有关。在项目的推进中,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希望把这些老人的声音录下来,让他们的声音也永久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是按照合同,如果做类似这样的改动,需要我付一笔费用。

其实我不做这个改动也完全没问题,学校也很满意。可是我真的很想做这件事,所以我后来真的自己出了这笔钱。

可见,真正的PBL会让老师发自内心去克服各种困难。

第二个细节和一个学生有关。

在故事摄影展上,学生们请了很多人来参观。其中有个孩子当天把他采访的故事讲了80多遍,每来一个人参观,他都要跟人家讲他采访的老人的故事。

摄影展结束后,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努力。这个孩子说,他曾经以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一些很过时的人,他们每天做的就是接送自己上下学、烧饭、拖地板这些事。

但是这次采访老人,他第一次意识到,其实他有这么好的生活,不是因为自己做生意的父亲多么厉害,而是因为父亲之前的那辈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这么好。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所以他一定要拼命地跟更多人讲这些故事,不然这些老人的故事以后都没有人知道了。

他还说,之后也要去问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他发现,自己长这么大,一次都没有坐下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他的这些话恰巧也被校长听到了。校长很激动,他告诉我,这个孩子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特别好的学生,没想到通过这次的活动,他能有这样的认识。

学科内PBL

以语文学科的单元PBL为例

小学语文有一个单元叫基本策略单元。它的学习目标有两点: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如何用PBL拆解单元目标?

PBL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习目标少而精,可迁移。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培养孩子多角度提问的能力。会提问有时比会回答问题还重要。

第二个目标是人物写作的方法。罗振宇说过,演讲和写作是未来的两大影响力工具。

第三个目标是批判性思维。

把这个单元的学习设计成PBL时,我们的驱动问题是“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本质问题是“如何通过提问来学习?”,即深度探究提问和学习的关系。

好问题本身还不够,还要往向上思考。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孩子们意识到,原来提问是学习的起点。在以后的人生中,他才会有意识去提问。

在讨论本质问题时,我们依然沿用的是“黄金圈”模型:

WHY——为什么提问很重要?提出好问题还是回答好问题重要?

WHAT——什么是好的问题?对好的问题能不能拿出一套量规标准?

HOW——怎么提出好问题?

为了这个课,我专门去买了5本关于怎么教别人提问的书,看完之后我发现,其实提问题也有很多模型,思维模式的养成其实不是毫无依据的,完全可以把这些内容教给孩子们。真正的PBL不是让孩子学完之后很开心,而是让他掌握一辈子可迁移的东西。

这所学校最终的成果特别有意思。他们做了一本叫做《小学生值得思考的101个好问题》的书。书的内容是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再找小学生来回答。

德育PBL

可以佩戴拉链式红领巾吗?

有位一线老师发现,班上有孩子戴拉链式红领巾来上学。对于能不能戴拉链式红领巾这个问题,学生们有些争议。有的学生觉得,既然可以戴拉链式领带,凭什么不能戴拉链式红领巾?

我们知道,红领巾象征着特殊的意义,相关文件也规定,不能佩戴拉链式红领巾。但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位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进行德育的机会,就以这个主题做了PBL。最后做得也很不错。

这个班是五年级,一共43个孩子。老师设计的项目是,让他们给二年级马上要入少先队的孩子上了一节德育课。

德育课中有三个课程设计:

第一,用辩论赛的形式讨论到底能不能佩戴拉链式红领巾;

第二,由五年级的孩子教学弟学妹如何戴红领巾;

第三,请同学上台分享红领巾背后的精彩故事。

可以看到,我们身边发生的所有现实问题,都可以以PBL为切入点。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