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一二年级数学作业可以做什么

2023/2/3 9:12:47  阅读:11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卢说数学 ,作者炉子

本周,我将组织区里的二年级数学教研活动。这本应属于期初教研活动,却在这周才举行,无疑偏迟。中国人的传统智慧是“谋定而后动”,正因为一二年级在国家的“双减”政策之下,有“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举行考试”等多项特殊限制,所以教育者更要谨慎从事。

谨慎的办法之一,就是上周一二年级数学联合,组织了一场“双减”政策下教学情况的调研交流会。

只要真从一线工作过来的人,都知道顶层的法律文件、政策方针只是规定要事大局,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还是要面对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这也正是为什么立法机关制定了各种法律,而行政机关还要配套出台“实施细则”的原因。

只是,我们身处在变化的世界。本想在线下畅所欲言的小会,因为本省突如其来的疫情,变成了线上。就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线上的交流是不如线下通畅的。但在上周的交流小会中,还是听到了不少学校与一线老师的智慧,梳理一下,向大家介绍一二,以引发思考。

考虑到大家都还处于探索时期,这些具体做法出自哪所学校哪些老师,我就不列明了,但要强调一下,除非我特别说明的,相关“招数”的创意权都属于一线老师。

可以做的事之一:开口读数学

一位老师在会上分享了她们学校的做法,让小朋友们多读读数学课本,回家也继续读,读给家长们听,或是和家长一起读。

我对这个做法很欣赏。一直以来,低年级的数学考试,都有“是不是要由教师读题”的纠结。

(数学课本上的“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读与不读,都有理由。而我可以告诉你的是,作为数学教师,我做过统计与调查。总体上来说,实力强的学校,提倡不读,而相对薄弱的学校,就期待“由监考老师读”。

所以,我期待卢说数学的读者,不要老是从自己的思考来思考问题,例如“一年级早就该认识那些字了”。

要知道,我命题一年级时,还专门提出过“凡措词,全部用课本语句”的原则呢。关键是,考试实践中,读或不读,一些细节怎么处理的问题。

例如当统一规定“要读”之后,还有老师请求“能不能让语数老师来读”,她的言下之意,嫌弃体音美老师。由此看出,具体由什么学科,哪个年级老师来读,是有影响的。

还有,读的时候,怎么读,也影响巨大。读两三遍的,绝对与一遍不一样。更有的,读到正确答案时,语气语调稍有变化,那些擅长察言观色的小鬼灵精,立即就“哦”了。

更不用说,有的老师……在读的过程中,还来个“批注”——“傻瓜才会觉得这是对的”,“要特别注意,这其实就是合并啊”。

所以卢说数学最终只能指出:读题读卷这事呀,最合适的人,其实是“机器人”!或者说是,“人工智能”。

但是,现在机会来了,既然政策要求在一二年级不能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那么,何不让孩子们多读读数学材料?起码,就增强了读题能力,而读题,大家都知道非常重要。

有的学生(我家孩子),不会的题让他自己多读几遍,就会了。可是自己就是不主动多读读。——一些老师(家长)经常这样抱怨。

读数学材料,其实也没那么容易。与文学作品相比,课本上的数学内容呈现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的状态,先读哪里,后读哪里,是有挑战的,因此,我提出读数学的两个注意点:

边寻找顺序线索边读。例如例题之下,两三个人物对话,要看清看准先读谁的,再读谁的。再如主题图中,那些零散的信息,要想好是自上而下,还是分区域来读。

随口点评畅所欲言。既然数学材料呈现“支离破碎”的特点,既然数学学习强调的是大胆而又努力地思考,那么,在读的过程中,随时加上一两句自己的点评,说上一两句自己即时产生的想法,就是很有必要,也有价值的了。

一位家长就说过她的感受:这样语文数学结合在一起学,也是很好的。之前看我家二年级小朋友做题,就是这样。图上有好几个人在说话,小朋友就在想,到底这些话分别是谁的想法,哪一句是先说的?这个时候就可以衍生出两道语文题目了,一个是乱句重组,一个是看图写话。

读思结合,正是读数学的特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挑战,接下来要进行的,不正是数学学科所追求的“解决问题”吗?所以,“双减”之下,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了,第一件可做的事,来源于一线智慧的,就是“读数学”。

可以做的事之二:动手做数学

既然不做书面的,那么可以做的,自然就是不动笔而动手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课本中的那些实践性强,适于动手操作的单元就更有价值了。

让我们来看看,一年级上册课本中有《位置》《认识图形》《数学乐园》《认识钟表》等,二年级上册课本中有《长度单位》《观察物体(一)》《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以上是人教版。

北师大版则更丰富与贴合实践了,一上有《位置与顺序》《认识图形》《数学好玩》《认识钟表》等,二上有《购物》《测量》《数学好玩》等。苏教版一上有《认位置》《认识图形(一)》《有趣的拼搭》《丰收的果园》,二上有《有趣的七巧板》《厘米和米》《我们身体上的“尺”》《观察物体》等。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只是从单元标题上直接归类,而在数学教学中,如北师大版二上第一单元《加与减》这样的计算教学中,也同样可以做许多丰富的实践活动,而表面上如《丰收的果园》这样的综合实践领域内容,倒不一定与你的学生(孩子)的生活环境吻合,作为老师(家长),多半要学习范例再创造。

但我在组织的交流会中,提问了相关老师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书面的作业方便“批改”,而这样实践性的作业,你们是怎样跟进检查与落实、评价的呢?

老师介绍说,她们用了两种办法:

课堂口头汇报。点名一些同学,站起来介绍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与收获。

我指出了这种办法,优点是促进学生的公众表达能力与生活化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但缺点则是不可能让所有孩子都在课堂上有发言的机会。

记录在数学薄上。老师跟进批阅。

很明显,这种方式,就开始接近于书面作业了。当然,与传统的书面作业不一样的,传统上,“书面即作业”,而在这样的实践作业中,书面只是作业的一个记载,是结果之一,因此,我相信它并不是政策所反对的“布置书面作业”。

我也提出了一种更好的跟进交流措施,每位同学用便签纸、即时贴记录自己的发现与思考,在班上专门的展示栏中贴出来,则可以成为一种琳琅满目的学习交流材料,每人的点滴发现,汇集在一起,就有“大数据”的效果。分析发现,找到规律,发现规则,那不就是数学学习吗?这样的交流方式,实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将让集体的学习面貌更加美好。

(我的数学童话书的班级共读活动中,也用这种办法)

而且,我进一步提出,如果把展示栏规划整齐,行列划分,例如班上有48个同学,则可以六行八列,或是四个十再加八格,前者直接对应班级座位,后者可以对应学生座号,那么谁没完成活动,谁丰富谁贫瘠,真是一目了然,也明显地减轻了教师的批改负担。

小小贴纸立大功,小童智慧成大海。

可以做的事之三:专项炼字词

注意,此处用的是“炼”,而不是“练”,因为值得学生做的是“提炼”“锻炼”“锤炼”。所说的字词,也不是语文意义上的,而是专门指数学数字,数学词汇。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终身大计而言,又快又好地写阿拉伯数字,这项本领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曾经介绍过,人大附中的高考数学名师王金战老师,一接手班级,第一件做的数学训练,就是全班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工工整整地写好这十个数字。想想人家到了高中还要做这事,是不是非常有价值,可以从源头做好?

对于写字又快又好的孩子来说,这项作业是可以减轻甚至去掉的。而对于这方面特别薄弱的孩子来说,教师与家长就要控制节奏,用大人的鼓励,让孩子把这个“基本技能”补上。这么一想,这个“写数字锤炼”,还是一个很好的个性化分层作业呢。

一线老师所交流的经验中,更特别一些的,是“提炼数学词”。

什么是数学词呢?先来举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解决问题”(原来叫“应用题”)的例子:

人工野鸭岛今年有53只野鸭,去年比今年少18只。去年有多少只。——人教版《数学》二上第25页题2

在孩子们阅读的时候,应当第一眼就注意到53只、18只这些数据,那(绝大多数时候)必然是有用的。除了数字之后,其实在解题中特别有价值,呈现了本题的数量结构的,就是“……比……少……”这个部分,它展示了两个量之间的“比差”关系。可以说,能够注意到这两个汉字,是解决本题最关键的开始步骤。

作为过来人,大人们都知道,“比”这个字确实有着非常丰富的数学含义,在小学将来的学习中,它还将更璀璨夺目。而如果你在读本题时,注意力是集中在“人工野鸭岛”上,甚至想着“煎炒烹炸”,那你就不但数学堪忧,甚至还要违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了。

因此,完全有必要为一二年级的同学着想,和他们一起,让他们试试,请他们找找,去发现数学课本中的那些重要的数学字词。这个活动,回指向我的建议中的第一条,“读数学”,可以构成完美的首尾呼应了。

例如有哪些呢?请允许我边翻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边随手写下一些:

在第11页,有“前面”“后面”“右手”;在第27页,有“倒着数”“还剩”;在第47页,有“还剩”“一共”“右边”“左边”,当然,如果能发现“跳走”背后的“去掉”含义,那就更牛。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操作式的词汇独立出来,它们的意义不在理解数量结构上,但是,直接指向了“要做什么”,从完成要求的最终目的来衡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就在前面所说的第27页,有“划”“填”“涂”这些要求,大家可以同样把它们挑出来,但是另外组成一类。如果说前面我们所指的,专门叫做“数学词”的话,那么这一类,可以叫“操作词”。

许多班级中,贴有“净敬静竞”这样的口号,如果一位数学老师好好儿建设属于自己学科的教室,在你的教室中,有一个“数学本领大”专栏,点缀着“合并”“去掉”“几个几”“平均分”这些充满数学含义的词汇,再有一个“做做学学”的列表,点明了“画”“圈”“涂”这些词汇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那么,这样的教室,我如果穿越回童年,第一时间就想去。

基层学校都很努力,一线教师创意无穷。在“双减”政策为一二年级数学学习带来更多挑战的当下,这些经验做法的提炼,传播,实施,必将让我们作为教育者,为孩子们带来焕然一新的数学学习面貌。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