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关注什么,成就什么
自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富勒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富勒以教师在其成长中关注事物的变化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理论。
1.执教之前关注阶段。职前阶段的老师只是想象中的教师,他们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仅关注自己。
2.早期关注求生阶段。初登讲台的教师,主要关注的是自己能否胜任这一岗位,如何在同事、领导的评价中“幸存”下来,赢得学生的喜欢。这一阶段老师们通常以学生喜欢、资深教师认可为主要奋斗目标。
3.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们逐渐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主要关心如何在目前教学情景下,使用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4.关注学生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开始把学生作为关注的核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社会和情感需要,通过教学提升他们的成绩和表现。
卡茨:从教师行为进行划分
美国学者卡茨在20世纪70年代,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学前教师为研究对象,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能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1.求生存阶段。与富勒的研究相似,适应环境是新教师的第一要务,在任教的1~2年里,由于教学与实际想象中的情况有差距,他们会表现出关心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能否生存下来。
2.巩固阶段。经过1~2年的教学实践,这些教师此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知识,并开始巩固所获得的教学经验和关注个别学生以及思考如何来帮助学生。但是应变技巧和随机性有待加强。
3.更新阶段。卡茨关注到了教师发展的瓶颈期。在任教的3~4年之后,教师们有可能对平日繁杂而又刻板的工作感到厌倦,想要寻找创新的事物。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班、交流会,学习并交换新的理念、经验、技巧和方法。
4.成熟阶段。任教5年及5年之后,进步较快的教师已达到成熟阶段,有的教师可能会需要相对更长一些的时间。到了成熟时期的教师,自己已有足够的能力来探讨一些较为抽象和深入的问题;同时,这一时期的教师已由适应到习惯、胜任教师的角色。
伯顿:关注教师心理状态
俄亥俄州立大学以伯顿为首的一批学者,对处在不同生涯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了大样本、严密、有序的访谈,提出了教师生涯循环发展理论。
1.生存阶段。此阶段的教师由于刚入职,对教学环境还很不熟悉,再加上没有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教学活动只有有限的知识,一切都处在适应过程中。
2.调整阶段。在进入教学2~4年的时期后,教师已经具有了一些经验,对教学相对来说也有所熟悉和了解。此时他们愿意尝试一些新的方法,来更好地了解学生和教学。
3.成熟阶段。在进入第5年或5年以上的教学时间以后,教师们的经验更加丰富,对教学活动驾轻就熟,并且对教学环境已有了充分的了解和熟悉,在教学和课堂管理等方面都更加成熟。
伯林纳和德瑞福斯:从教师专长进行划分
1.新手
指刚刚从事教学工作1~2年的教师,他们处理问题时常常刻板地按照特定的规则、规范和计划,非常理性,但缺乏灵活性。在这个水平上,教师的任务是学习一些陈述性知识,如一般的教学原理、教材内容知识和方法等,并熟悉课堂教学的步骤和各类教学情景,获得初步的教学经验。
2.进步的新手
教龄2~3年的教师,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所学的知识逐步联系起来,可以忽略或打破一些僵死的规则,灵活性增强。虽然获得了一些关于课堂教学事件的陈述性知识,但他们的课堂管理与教学活动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盲目性。
3.胜任型教师
教龄3~4年的教师,能够按个人的想法处理事件,选择信息,并能够对所做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归纳起来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能有意识地选择要做的事;二是在教学活动中能确定课堂中教学事件的主次。
4.能手
从教约5年的教师,教学技能接近了认知自动化的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直觉判断能力,这种直觉判断使教师能更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学习反应与控制课堂教学活动,并能根据课堂教学的进行及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控制自己的教学活动。
5.专家
执教5年以上的教师,对教学情境的判断不仅靠直觉把握,而且能以非分析性的方式,凭借他们的经验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他们不是以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有意识地选择、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教学活动,而是以直觉立即作出反应,并轻松、流畅的完成教学任务。
每一段经历,每一个选择,每一次感受,都是来自内心情感的映射。一个老师的成长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只有把握好教师成长路上的关键阶段,及时做好心理及状态调整,才能让我们保留对学生、对自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爱意和初心,走向温暖阳光的教师发展的康庄大道。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当代教育家、中小学校长论坛
转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