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习任务群”是不是“一种很新的××”

2023/2/2 16:19:04  阅读:151 发布者:

“一种很新的××”是刚刚评出来了2022年网络十大流行语。

对于这些流行语,我真的不知道,因为年龄大了,不关注这些事了。

“一种很新的××”是什么意思?一看到里面的“××”第一感觉不像什么好的流行话。细看看其解释,原来是这样的:

“一种很新的××”出自短视频平台的音乐评论区,最初用来表达对作品中融合过多音乐元素的无法理解,现广泛用于调侃某些不可思议的事物、超出常规的行为。“一种很新的××”可以表达一种不理解、不欣赏的态度,含有一种委婉的批评意味;但有时也仅仅强调事物、情况的新变化、新发展,作为各种领域的新闻讲解开头语,吸引大家的注意。

看到这一解释,大脑中突出冒出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学习任务群”算不算“一种很新的××”?

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因为这阶段还是听了不少专家学者是以不理解、不欣赏的态度,比较委婉地批评“学习任务群”的提法,但很多专家学者还从新变化、新发展的角度,给学习任务群不少注解呢,虽然不是“一种很新的××”那个但是的意思,但也有着某种强调。当然,学习任务群的确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确是超出常规的。

学习任务群不管怎么说,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很新的事物,也注定是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做的事。但不得不说,现在的我们都还没有准备如何用这个新事物来做语文教学的事。

最近与老师谈《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这一课按照现在的教材要求来教,只要做四件事就可以了:一是认识4个字,会写5个字;二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四是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四件事,一节课真的可以完成,就这么简单。所以,大家认为小学文言文也没啥教的,也没有必要增加什么东西来玩这则文言文了。而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时,教育部的领导说,这一课标是从当年秋季开始使用的。也就是说,我们要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教老教材,不是像过去那样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如果仍然只做那四件事,就是把新课程标准放在了一边。

现有的教材不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材不可能再提“语文要素”了,而是以学习任务群来组元。像《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一单元是“中华智慧故事”主题,是典型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如果从这个任务群的角度看这篇课文,看那四个任务,可能还需要增加不少东西。

这段时间,一直在琢磨这篇文章的思辨点有哪些。

一是《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道”是什么意思?古汉语中的道、径、途、路等意思一样吗?

二是《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不”字的理解。“不”折射出王戎有什么独特之处?擅长说不的人,擅长不跟风他人去做某事的人,一般是什么样的人?

三是文中有三类人物,三类人物各做了什么事?有什么不同?

四是假如文中的三类人物生活在现在,哪个人或哪些人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五是我们七岁时的故事,哪些可以拿出来与王戎比一比?

六是“看”“观察、推理”“问、明白、亲自动手验证”有什么差异?

七是诸小儿的“取”与“人”之“取”有什么不一样?

八是这则小故事给后人贡献了“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其本义与比喻义你知道吗?

九是既然道边李子是苦的,人不能吃,为什么还把这棵树留在那里呢?苦李难道一点用处都没有吗?

十是有人说王戎这个人缺点很多,学这篇课文没有必要推荐读王戎的有关文章或故事,你怎么看?

当把这十个问题答案整明白后,我知道了如何把这一篇课文上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之课。不是说,这十点都要表现于课堂,当然如果能全部表现,那就更好了。但这需要时间。这则小文言文如果给我五节课或一周时间来上,我一定带着全体学生把这一课思考通彻。我觉得这才是新的小学文言文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以培养。

转自:“第一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