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积累|语文公开课小巧思
2023/2/2 16:10:44 阅读:119 发布者:
翻收藏夹看到的,每次观摩公开课,都会记一下自己印象深刻的环节,平时上课也能用
一堂课,听说读写要兼顾。一般要留8-10分钟的时间当堂练笔+分享。学生练笔的时候,可以播放时间刚好、氛围合适的纯音乐,既可以调动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情绪,又可以当计时器。时长不合适,就自己剪。(参考王崧舟《长相思》)
课堂练笔要设置情境,情境最好结合地方特色,贴近生活。教什么就练什么;提前给出评价标准,练什么就评什么
最好随文识字(词),重点字可以结合字源,附上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图,或者《说文》里的解释,还可以结合古诗文来理解(推荐汉典网和国学大师网,非常方便)
最好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小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参考何捷老师的课)
不要一开课就大段文字介绍作者或原书。作者自己的解读,或者书里的原话,或其他名人的文本解读,可以在最后出示,引出课文的深层主题,升华课堂
背景资料不一定要放在最后才出示,可以在学生难理解的地方,引用资料帮助理解
排比式的说话训练,简单好用
思辨性的话题,更适合小组讨论
朗读要有层次,先读对读通顺,再读出情感和韵味。一定要多种方式读,根据朗读目标选择对应的方式:开火车读,同桌互相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引读。读之前,先出示简单的朗读评价标准
指名读完,要有评价,最好是生生互评
平时要训练好课堂常规,包括但不限于:批注训练,高效做笔记,认真听同学的回答并能互相点评
古诗和文言文,当堂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可以依次出示竖排简体、竖排繁体、竖排无标点繁体、书法图片,小篆版,甲骨文版,四格漫画,水墨画等等,让学生用闯关的方式挑战(参考赵志祥老师的课)
课堂最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小结课堂内容(参考何捷老师的课)
可以在上课前一周,让学生熟读跟课堂有关的文字材料和成语,提前开拓思路,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意外之喜(例如,学《走月亮》,就搜集跟月亮有关的古诗词和散文来读一读)
如果能在课堂一开始,就直观呈现学生的学习起点,课堂结束时,学生的学习收获看起来会更有说服力(可以在学习单上体现)
尽量不放高糊视频,可以去b站下载高清的
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听一听闻一闻拍一拍跳一跳,课堂会更活跃,学生记忆也更深刻
板书可以课前写好一部分,预留横线,提醒自己记得补上(参考薛法根老师的《走月亮》那节课)
转自:“姚老师的教学思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