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新形势下,班主任的个人成长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和新任务。
班主任脚下的班级是各种教育力量汇集的“枢纽”,个人成长必然要反映在课堂里、活动中,反映在和学生交往的关系中,不仅家校协同要在这里发生,实践育人也要汇入到课堂、班级这个枢纽中来。
事实上,班主任工作是一个不能处处期望回报的良心活。班主任做的很多事其实别人都看不见,但因为教育对象是人,班主任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自己的一言一行甚至眼神,都会同步地传递给学生。用不同的心情、态度和责任心来做,教育的结果会天壤之别。
与此同时,班主任还要在“分数”和“成绩”的挤压中“带着镣铐跳舞”。因为中考和高考的要求就摆在那里,如何让学生成绩好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能均衡发展,积淀起符合传统文化、社会进化的个人素养,这是一个特别艰难的任务。
如果“成绩”无法绕开,我们该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所以,班主任工作真的是一个既重要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
归结起来,在新形势下,班主任的专业特质表现为立德树人的责任更大,所需的教育情怀更深,应具备的创新能力更强。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实现这样的成长呢?
只有把握了素养结构,才能实现自主提升。我认为,班主任的素养结构模型可以粗略地划分为这三个重要的维度:即人格修养、育人理念和关键能力。
伴着爱心与责任前行
建立起立德树人的角色意识是班主任提升人格修养的重要一环。
班主任通常要做很多事,如常规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设计、家校沟通等,但在这些工作的远端,一定还有一个育人的目标,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变成管理育人,让文化建设变成文化育人,让活动的设计组织变成活动育人,让家校沟通变成家校协同育人。
所以,班主任工作其实是育人的工作,支撑班主任把工作做好的,可能更多的是心里对教育的热爱,对自己肩上教育责任的主动担当。
班主任人格修养反映在对学生给予尊重的关爱和温情。打造有温度的教室需要有热源,很多时候,这个热源就是老师心里的温情。
从方法到路径,打开幸福教育密码
育人理念是支撑班主任个人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因为一个人怎么想,比他怎么做重要得多,如果这个人想的方向是错的、不科学的,不论做的时候多用心、多卖力,最终的效果也会是南辕北辙。
我觉得班主任工作当中存在“道”和“术”的关系。“道”就是观念思想和价值判断,“术”是方法和策略,如果你没想清楚怎么做,没把方向搞对,一上来就去摸索着做,往往会把事情搞砸。
班主任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但究竟应该如何促进、促进什么样的发展呢?这往往就是班主任老师们需要参透的育人之“道”。
在这个基础之上,班主任老师还需要做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支撑者。一个班的孩子,每个人的成长环境、能力素质、学习能力、专长优势都各不相同,即便我们做不到一对一的教育,但要知道他们不一样,不能用一把万能钥匙去打开一个班上的几十把锁。
同时,班主任的发展还应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在班级里做的这些事不一定都在班级里见着效果,也不一定立马都反映到成绩上,有的甚至是你播的种,但另外的人来收获果实。即便如此,班主任对自己教育角色也应该有深刻的认知:
班主任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组织者、管理者,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者;
班主任不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简单的“桥梁”和“纽带”,而是班级教育“枢纽”上的教育主导者;
班主任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他人”,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人格的塑造者、价值的引领者。
所以,班主任要仔细体会自己的角色——关乎一个孩子成长和未来的“大事业”;带给一个家庭希望和转机的“大事业”;影响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业”,不仅仅能看到自己做这个事情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也可能会从中采撷到幸福感。
4个关键能力,打开工作新天地
1.有效沟通、交流与协同育人能力
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出色的沟通者,因为她/他不仅要和学生融洽的沟通交流,还要和学生背后的家长沟通交流,达成教育共识,形成信任关系,进而做到协同育人。
同时,班主任还得和科任老师打交道,班主任怎么和学科老师一起,构成一个有效的教师育人集体,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如果科任老师和班主任的观念、思想、要求是互相冲突的,这个班级的教育一定做不好。
2.个性化教育引导和因材施教能力
班主任的专业能力应该包含个性化教育引导和因材施教。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不可能都用一种方法和模式来引导,想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充分研究学生,建立起了熟于心的班情和学情。而这往往需要班主任在繁杂的班级工作之外,腾出精力和时间去完成。
3.“带班育人方略”构建与实施能力
很多班主任老师在接手新班的时候,往往需要带满一届。长时间引领一个班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老师最好能做一个系统的筹划,就是构建一个班主任带班育人的方略——根据班情、学情,参照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一个教育目标、班级发展目标,想清楚自己最终要把这个班带成什么样,把学生领到哪去,实现怎样的教育目标。并试着构建一个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和立体的系统教育网络,用集体的智慧推动每个孩子的成长。
4.个人的自主成长和有效学习能力
从知识类型上来说,班主任需要学这样三类知识: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心理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性知识(拓展视野的知识)。
班主任学习和一般的学习不同,不是坐在那写文章,也不是一门心思搞课题,而是边工作边学习,把听懂的东西做出来,把做好的东西说出来、写出来,在过程中找到新的、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END
文 | 迟希新(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德育与班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转自:“星教师”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