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4|《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
2023/2/2 15:38:01 阅读:154 发布者:
阅读书目:《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徐颖
阅读时间:2023.1.4
阅读页码:56-77
今天阅读的是徐颖老师的课堂实录《雾在哪里》。课很朴实有趣,这让我想起了今年10月举行的重庆市十三届赛课活动两江新区的杨潇老师执教的《雾在哪里》。因为,没能看到现场课,只有教案。一节是徐颖老师自己上的课,一节是徐颖老师指导的课;一节是新课标颁布以前的,一节是新课标颁布以后的。
徐颖老师的教学目标为:
1.能读懂故事大意,并随文识字,发现雾的淘气与顽皮,感受阅读故事内容的趣味。
2.能通过比较阅读,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从相似的词句段中去发现雾的淘气与顽皮,在阅读中感受言说方式传递的趣味。
3.能模仿本文的语言特点,大胆想象,练习说话,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有趣。
杨潇老师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能根据汉字的音形义进行梳理与探究,初步认识“雾孩子”。
2.能读好雾说话的语气,根据雾说的话进行梳理与探究,展开想象,进一步认识“雾孩子”。
3.能读好故事,根据段的叙事模式进行梳理与探究,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眼中的“雾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因为杨潇老师的是比赛课,所以在目标上我们看出目标表述的语言在努力地向着儿童化。如果对这篇课文熟悉,我们就知道这三个教学目标着力的文本特点是一样的。尤其是核心目标“言语方式”,“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也好,“根据雾说的话展开梳理与探究”也好,都是去发现作者表达的言语方式,析出模型,运用模型。这都充分地体现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因为今天对这学期的学习进行了一个定时测评,学生在生字词部分出现的问题比较大,尤其是别字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就在想同音字、形近字,如何帮助学生做好积累,减少这样情况的出现?因为是从三年级接的班,教学的时候对生字这一块放手比较多。现在的弊端就开始显现了。所以,特别关注到了两节课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
我们来看看这两节课关于第一个目标的操作:
徐颖老师是这样做的:
1.揭示课题的时候学习“雾”的写法
2.出示第一行:雾、淘气、顽皮、于是、变暗。生读师点评
3.出示第二行:躲、街道、桥梁、甚至、海岸。生读师点评
4.学习“暗”和“岸”。学生发挥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并组词练习
杨潇老师是这样做的:
1.读一读生字词,读准字音,强调“藏”“甚至”的读音。
2.发现读音相同的两个字:“岸”“暗”。
(1)根据意思说区别,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2)根据字形记一记
(3)写字
3.发现意思相近的两个字“躲”“藏”。
(1)根据字源记一记
(2)借助组词记一记
4.梳理生字词,发现雾是个怎样的孩子:淘气
这个环节两节课的共同点是都处理了“暗”和“岸”,杨潇老师还加入了图片帮助理解。二年级字词的认读,就是在一遍一遍的认读中完成。但是每一遍认读,要体现从音到义,从字到生活的梯度上升。
这带给我的启示是,在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有必要对本学期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一个梳理。而这个梳理,随着年级的升高,慢慢地放手学生来独立进行。想想这里,似乎感觉还不够。用扩词的方式倒逼学生查阅字典,达到对意思有初步了解的效果。计划假期里选几个孩子来试一试。
转自:“小赵作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