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

2023/2/2 15:32:38  阅读:135 发布者:

阅读书目:《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徐颖

阅读时间:2023.1.1

阅读页码:1-12

内容导图:

 

阅读记录:

新的一年,决定好好读书,从读身边的名师徐颖老师的著作《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单元整体教学》开始。

很佩服徐颖老师,她是新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她创新学习机制,根据新区小学划分的片区,开展领头学校课题带动学习培训的活动,将新区的小语老师卷入其中。她每一学期都会出自己的精品课例。她每天的工作,不是在听课,就是在研课;不是在研课,就是在上课;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写文章。反正,我是相当相当佩服。

言归正传,读了这第一章,感觉是对自己平常的思考做了一个高位的梳理。当然,我自己目前是梳理不出来的。

尤其是第三部分教学实施策略。这个部分其实是对老师解读文本的具体要求。这里的解读文本,就真正地是在落实张咏梅老师的“老鹰之眼”——站在六年甚至九年的统编教材的高度,教师首先对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有整体的把握。

然后“蜻蜓之眼”——读懂单元结构,理解板块联系。统编教材在编写时不仅提供教学所需的内容信息,还提供了学习的路径,这需要教师去解读,去发现。

教师面对的依然是一篇一篇的课文所组成的单元,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引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我们的蜻蜓之眼就必须擦得更亮,转得更灵活。如何对单元内的内容进行统整,如何统整才更符合教材编写意图,或者说才符合整个知识体系建构的需要,这是需要反复斟酌考量。

近几年通过学习,文本解读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对于教材助学系统的解读,还非常欠缺,尤其不能理解之间的关联。比如,在教学四上“批注”单元时,我就非常困惑。通过观察课后题和交流平台,我知道这个单元的学习逻辑是“知道在哪里批注?怎么批注?体会批注的好处。”在实际执教的过程中,《牛和鹅》一课教材的示范批注如何解读?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呀!”

“挂着泪的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了。”

课后题做了这样的提示:结合课文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细读上面的批注,我们发现有疑问、关注词语的使用、对内容的感悟,这是我提出的角度。那么不同的人解读会不一样,比如第二个就有说抓住动词来体会。这让初学批注的学生有些不知所措。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安排在第二课,课后提示: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这里不理解的地方批注就和前面二单元提问策略联系起来。孩子们就出现在后面第三课的练习中更多地提出了问题,对其他方面有些削弱。这个又怎么处理?

通过执教中不断地追问这些问题,以及对“批注”这一学习策略本身的理解之后,我才明白确实如徐颖老师所说,出现的问题在于从思想上执着于知识的传递,我要教给你一个肯定答案的知识。很明显,“批注”并不属于一个知识。

所以,正确地区分,灵活地对待,细致的研究助学系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转自:“小赵作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