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解读
四上八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其中《王戎不取道旁李》是文言文,后两篇是根据古代经典改编的现代文,讲述了古代一些很经典的故事。口语交际专门安排了讲历史人物故事。习作编排是《我的心儿怦怦跳》,强调写出自己的感受。语文园地是单元教学中很重要的助学系统。交流平台对“简要复述故事”的方法归纳总结,词句段运用则出示详细和简略两种表达,启发学生长话短说,短话长说。简要复述的时候,我们要做到长话短说,讲历史人物故事的时候,我们要做到短话长说。
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易错字抄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单元,我想编者肯定也是想以这个作为引子,引发对这学期所学词语生字的梳理。识字加油站中加偏旁字音不变,也是引导学生切入本学期生字梳理的一个重要契机。本单元安排了本册教材的第二次书写提示,提升书写的速度。第一次在一单元要求把字的中心保持在横格中线上,注意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到这里,一学期下来了,第一次的书写提示达到率都很低。
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积累人物精神风貌的四字词语,在用中积累,是最好的积累方法。
关于简要复述故事,《西门豹治邺》方法提示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故事二则》的方法提示是找出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简要复述。这两个方法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合成一个方法来使用的。找出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 的词句,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主要内容,自然情节就不容易被遗漏。在有的文本中,可能是分开使用也行。这要取决于文本的特点进行选择使用。
二、对应课标
1.基于这些文本的特点,首先脑海中对应到的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然后“学习内容”第二学段有这样的表述:
阅读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七单元安排的就是“爱国故事”,另外“爱国故事”和“历史人物故事”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教学提示”中指出: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
这里提到用“复述”的方法来学习作品。也就是说,复述是为学习文章服务的,服务的着力点在哪里呢?我想,应该是在整体感知部分吧。只有整体感知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深入去联想想象,体会语言和形象的魅力。
就这单元而言,我们要学习的还是“复述”本身,反哺“整体感知”是评价复述的一个标准。
“教学评价”中指出: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
在“学业质量描述”第二学段中文学体验部分,这样表述:
……能结合关键词句解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从某个角度分析和评价人物……能复述读过的故事,概括文本内容,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问题,并与他人交流……
2.教材选编的这几篇故事很有意思,生动有趣,能够带给人启示。王戎不取道边李,他是怎么思考然后得出道边李苦的呢?西门豹是怎么将计就计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呢?名医扁鹊和蔡桓侯之间的故事又在讲述什么道理呢?
文本的这些特点,提示着这个单元,还可以归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学习内容”的第二学段:
阅读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尤其是中华智慧故事,结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思考方法,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表达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提示”指出:
可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知道事实与观点的不同,引导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尝试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文本中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思维的方法。
3.“识字加油站”和“词句段运用1”是典型的语言文字梳理与运用学习任务群。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对应阅读,我将本单元的素养型教学目标设定为:
1.正确流利朗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并能背诵。
2.抓住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词句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根据主要内容简要复述故事。
3.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发现人物的思维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同时体会长话短说和短话长说的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4.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主要内容的关键词句),讲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并运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生动。
5.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转自:“小赵作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