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激发写读后感的兴趣,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2.结合本单元名著,抓住人物形象、精彩情节、印象深刻的场景或一句话写读后感,并学习自拟题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
链接单元课文,解读习作要点
1.学完这个单元的课文后,同学们都捧着名著读得津津有味,书中的哪个人物形象、哪一段精彩的情节、哪一个场景或哪一句话让你印象最深?
2.生交流阅读感受。
3.你们的感受深刻而独特,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字--(出示古体“感”字)
4.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这是一个“感”字。《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感”字:“感,动人心也。”上部的“咸”表示全、都,它和下部“心”两相会意,所以“感”就可以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读后感,把你们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完全发自内心的感受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和你产生共鸣。(板书: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师生谈话链接了本单元的名著学习内容,引发学生对书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情节、场景或一句话进行回顾,从而引入习作的学习。同时,用一个“感”字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写读后感打下了基础。)
学习活动二
梳理习作要求,提炼读后感点
1.出示习作要求,展开讨论:读后感的侧重点是“读”还是“感”?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什么?读后感中的“感”指什么?
2.写读后感要抓住一个触发你产生强烈感受和深刻体会的点,也就是感悟点来写。读读习作要求中的这段话,找一找它们的感悟点分别是什么。(出示)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有时一些人物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小人鱼;有时一些情形会让你受到触动,如《祖父的园子》中“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温馨情景;有时文字中蕴含的道理会让你深受启发,如《铁杵成针》揭示的做事要有恒心的道理。
发现一:《安徒生童话》的读后感的感悟点是拇指姑娘这个人物形象。
发现二:《祖父的园子》的读后感的感悟点是“我”跟着祖父学种菜的那些温馨的情景。
发现三:《铁杵成针》的读后感的感悟点是蕴含的道理,让我们明白做事要有恒心。
3.借助表格,梳理自己最近阅读的名著“感悟点”
书名: 作者:
感触最深的点
(选择其中一个)
我的感悟
(用一两句话概括)
我的联想
(联想到的人或事)
鲜明的人物
堆忘的事什
精彩的情景
深刻的道理
经典的语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阅读写作要求,围绕相关问题质疑讨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写读后感的注意点。再通过例子知道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点”,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梳理并明确自己的阅读“感悟点”。)
学习活动三
凸显题目亮点,搭建文章框架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来说,读后感的题目是“读《xxx》有感"或是“《xxx》读后感”,也可以根据“感悟点”拟一个醒目、新颖的正标题,突出感想的主题,下面再写上副标题,如《行走在坚强的道路上--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学生拟题,交流评价。
2.读后感一般有“五部曲’一点议联结,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写作框架:
点--开篇点题,引出感受。
引--抓住感点,介绍内容。
议--围绕感点,展开议论。
联--结合感点,展开联想。
结--总结感受,首尾呼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给学生读后感拟题的方法,并通过读后感“五部曲”-点引议联结让学生搭建习作框架,理清习作思路。)
学习活动四
例文比较阅读,感悟写作方法
1.评一评:下面这一篇读后感是不是按“五部曲”来写的呢?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三顾茅庐》。
三国时期,有位贤士名叫诸葛亮,刘备早就听说了此人的大名,很希望他能辅佐自己,开创大业。于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便前去卧龙山庄拜访诸葛亮。来到庄院前,刘备前去敲门,小童告诉他们诸葛亮不在。刘备听了很是失望,在张飞和关羽的劝说下无奈地离去。不久,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再次前去拜访。然而,这次诸葛亮和朋友游玩去了,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明自己对诸葛亮的敬慕之心。看到刘备想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和关羽一齐劝阻,但刘备求贤纳士的态度十分坚决,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为了表明对诸葛亮的尊敬,离山庄还有半里路时,刘备便下马步行。来到山庄后,小童告知刘备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一听,不敢惊动他,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候,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快步走进草堂,与诸葛亮见面。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很是诚心,便决定辅佐刘备平定天下。
想想我自己,经常做事半途而废,所以我也要像刘备那样坚持不懈。
学生自由评议这篇读后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比一比:下面这一篇读后感与上一篇有什么不同?
坚持的意义
---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完后真是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罗贯中为我们讲述了从黄巾之乱开始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再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国统一归晋的故事。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结义……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扣人心弦,而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刘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三国时期,有位贤士名叫诸葛亮,刘备早就听说了此人的大名。很希望他能辅佐自己,开创大业。于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便前去卧龙山庄拜访诸葛亮,两次吃了“闭门羹”。看到刘备想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和关羽一齐劝阻但刘备求贤纳士的态度十分坚决。为了表明自己对诸葛亮的尊敬,离山庄还有半里路时刘备便下马步行。听说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恭恭敬敬地在门外等候。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很是诚心,决定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刘备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如虎添翼,从而天下呈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的原因是刘备的坚持,他始终能坚持自己的信念--匡扶汉室,拯救苍生。为了实现这个志向,他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虽然两次拜访诸葛亮都未能见面,但是他毫不放弃,三顾茅庐,还下马步行,站在门外等候,作为主公如此礼贤下士,才打动了诸葛亮,让他忠心耿耿,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可见,坚持就是胜利,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坚持和勇气。
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做事常常半途而废的人,总是缺少坚持到底的信念。那一次,妈妈送我去学拉小提琴,刚开始我还兴致勃勃,但是一周之后,我便觉得练习拉小提琴十分枯燥乏味。每次练琴时,不是说肚子痛,就是说口渴,找各种借口逃避练琴,到最后都没有拉成一支完整的曲子。当看到别的同学坚持了一年后,能拉出悠扬的乐曲,我很是后悔。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坚持的意义。是的,只有坚持到底才会胜利,才能品味到成功的快乐。我想,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吧!
学生评议交流。
发现一:这篇习作与上一篇相比,能充实“议”“联”“结”的环节联系生活实际,举了自己练琴半途而废的事例,与刘备“三顾茅庐”的坚持进行对比,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得更清楚。
发现二:后一篇习作的题目采用主标题和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突出了自己的阅读感悟点,使中心更鲜明。
发现三:读后感的“叙”要简单扼要,只要引述故事的要点,无须面面俱到,后一篇读后感在这一点上就把握得很好。
3.生习作,师相机辅导。
4.对照要求,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篇例文的对比、分析,针对学生在写读后感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读无感、读多感少、读感脱节”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写读后感的方法,从而有的放矢。)
附学生优秀习作:
团结就是力量
——读《西游记》有感
阅读过充满智慧谋略的《三国演义》,欣赏过拥有侠义豪情的《水浒传》,品味过展现家族兴亡衰盛的《红楼梦》……可最令我百读不厌的,却非属《西游记》不可。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这部小说主要记载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战胜困难,取到真经的故事。作者用充满浪漫与幻想的神话告诉我们--一项美好的正义事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些曲折和磨难。而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就要互相帮助、齐心协力,这样才能创造奇迹,走向胜利。
你看,书中那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晴,能够分辨是人是妖,所以他总是冲在前头斩妖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憨厚老实、懂得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想要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容易了。而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始终信念坚定,目标专一最终带领徒弟们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由此可见,虽说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但正是因为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实现梦想。
而生活中的很多事不也正是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吗?那一节体育课,要举行跳长绳比赛,我们十多个同学一起练习,由于大家节奏不一,不是被绳子绊住脚,就是跟不上前一名选手的步伐。这时大家互相责怪,争执不休,就在我们要翻脸的时候,体育老师走过来,告诉我们要互相团结,信任对方,想办法让彼此动作协调。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们反复练习,在心里默念“一、二;一、二……”的节奏,终于达到甩绳速度均匀、跳绳节奏一致的最佳境界。大家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夺得了冠军。
是的,团结就是力量--这就是《西游记》带给我的启发。现在这本书更让我喜爱了,因为它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些精彩的故事。更是其中发人深省、让人受益终生的道理。
母爱的力量
——读《鱼道》有感
我一向爱看动物小说,尤其爱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拿到了妈妈买回来的《大鱼之道》,当然欢喜不已!刚翻开第一篇《鱼道》,细细品读,就感到十分震撼,没想到动物世界还有如此细腻感人的情感世界,就此欲罢不能,沉浸在文字带来的神奇世界中。
《鱼道》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惊心动魄的母爱。一条长一米半,重约一百五十斤的黑鲩来湖中产卵。为了到达目的地,它必须经过七八道石坎,即便它历经千辛万苦,期望能将新的生命孕育出来,却在最后一刻遭遇捕获。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不知道哪里来的力量,大黑鲩鱼竞猛然跳起来,宁可脑浆迸裂,也要把鱼子产到湖里。一死一生蕴含着多少母爱的力量呀!
书中的这一个情节让我深深震撼了——这条大母鱼不会说话无法表达它的愿望与哀求,它能做到的就是竭尽所能让自己的宝宝顺利降生。这其实是母爱的一种本能流露,是一种付出不求回报的情怀。尽管最终它浑身是血、脑浆迸裂,但依然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为自己的孩子架起生命的桥梁。它演绎着的不正是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母爱赞歌吗?
母爱是一条源源不断流的河是一首百唱不衰的歌。从书中的大鱼那轰轰烈烈的母爱,我想到了妈妈对我如涓涓细流般的母爱——炎热的夏天,每当中午我放学回到家时,总会看到桌子上摆着妈妈为我准备的冰酸奶和已削好的水果:我的膝盖摔破了,在医院缝针时妈妈抱着我,那锁着的眉头和滴滴滚烫的泪珠,深深地烙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活中的母亲虽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那点点滴滴,足以证明母爱是最有力量的爱,是最有深情的爱!
品读《鱼道》,它将带给你从前无法感受到的情感与启示!闭上双目,眼前似乎又显现出从那鱼尾里射出的那条金色的虹,那一份伟大而无私的爱啊,随着文字永远留在我的心底……
幸福就在身边
——读《提醒幸福》有感
你幸福吗?我想,这也许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其实,读完毕淑敏的《提醒幸福》一书之后,你就会发现大家一直在感悟、思索的问题,书中早就悄悄给了我们答案。
《提醒幸福》这本书通过那些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通过抒情与说理,告诉人们什么是幸福,应当怎样享受幸福。也让我们明白,只要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心里就会充满温暖和光明。
来们我觉得书中的一些语言很有哲理,特别是“我们太多注重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因此,我们要提高对幸福的警觉。当它到来的时刻,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钟”。你一定会觉得这句话很特别,为什么对“幸福”还要如此“警觉”其实就是因为幸福大多数是朴素的,它常常披着本色的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幸福,才能够知道幸福就在身边。
曾经,生活平淡的我也常常认为没有幸运女神的眷顾,自己不够幸福。读完这本书,我却觉得耳畔有一个声音响起:“你一直很幸福……”那一天体育测试,我如箭一般冲了出去,遥遥领先,当时的我自认为稳操胜券。最后一圈时,我还沉浸在即将获胜的喜悦中,没想到,脚一崴,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我感到痛苦万分——就差那么几米却前功尽弃,我真是太不幸了!这时,几个我最要好的朋友也放弃了冲刺的机会,扶着一瘸一拐的我走进了医务室,就在她们细心给我上药时,我的心中泛起了一圈圈幸福的涟漪……是啊,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当我觉得沮丧的时候,朋友会借给我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一双温暖的双手,这就是一种幸福;当我感到失落的时候,耳边是老师的鼓励,身边是父母的助力,这也是一种幸福。幸福有时会乔装打扮而来,只要我们把心放平,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生活,细细感受,你就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我们的生活条件,而是那一刻的心态。读完《提醒幸福》,我想,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对“幸福”有了新的感、悟,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吧,幸福就会长久地伴随着我们。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