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五下《景阳冈》教学设计

2023/2/2 15:03:24  阅读:183 发布者:

教学目标:

1.认识“倚、箸”等17个生字,读准“绰、呵、泊”3个多音字,会写“冈、饥”等15个字。

2.遇到不懂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影视资料等方法猜出大致的意思。

3.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关键词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前后文对照阅读,体会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好汉豪情初酝酿

1.欣赏歌曲,了解《水浒传》。

(1)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边听边想和哪一部古典名著有关。

(2)简介《水浒传》。

(3)交流:书中刻画了108位英雄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呢?

2.揭示课题,读准字音。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行者武松,学习课文《景阳冈》。(板书:景阳冈)

(2)正音:“冈”读“gāng”,就是指山。

(设计意图:《好汉歌》雄壮激昂的旋律可以快速带动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梁山好汉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板块二

初读故事,连猜带估“擒”字词

1.跟随录音,初读课文。

2.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霹雳、腰胯、咆哮、擒捉、踉踉跄跄

一双箸、肋下、呵呀、血泊、绰了梢棒

指导一:读准“踉”“肋”“擒”等读错的字。

指导二:通过理解意思、组词等方法辨别多音字“呵”“泊”“绰”的读音。

3.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4.交流难理解的词语,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

要点: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梢棒”“吊睛白额大虫”“筛了一碗酒”。

方法二:联系生活。

要点:联系生活中看到的“请勿人内”“请勿吸烟’等提示语,猜读“请勿自误”的意思。

方法三:结合古装影视作品。

“店家”“客官”“榜文”等离学生的生活遥远的词语,可结合古装影视作品来理解。

5.小结:在阅读古典作品时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结合古装影视作品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的意思较难理解,通过指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结合古装影视作品的方法猜测词句的意思,扫除阅读障碍,消除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板块三

再读文章,故事情节巧梳理

1.思考主要内容。

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我们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了主要内容。默读《景阳冈》试着按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炼关键词语。

课文比较长,还可以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提炼出关键词。(出示课后习题)

指导一:文中是写谁喝酒?课文哪一小节写了“武松喝酒”?接下来武松做了哪些事情?用上“武松做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

指导二:思考故事主要情节是什么。

小结:“喝酒”是故事发生的起因,为下文打虎埋下伏笔。他不听店家劝,走上景阳冈,果真遇到老虎就发生了“打虎”的故事,这是事情的经过。打死老虎后,武松一步步挨下冈,这是事情的结果。试着把这一过程提炼关键词,列出小标题。

3.练说主要内容。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练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文章篇幅较长,借助课后习题,学习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提高学生概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也为下文学习“武松打虎”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

板块四

讲述情节,打虎英雄初现身

1.讲好“三招”“躲闪”

(1)默读课文第 6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武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虎的句子。

(2)学习老虎的“三招”。

要点:“一扑”“一掀”“一剪”分别是用什么伤人?

(3)学习武松的“躲闪”。

指导一:大家看猛虎伤人有三招,武松却只用一招应对,哪一招?(“躲闪”)为什么武松一再躲闪?

指导二: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4)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部分说清老虎的“三招’和武松的“躲闪”,还可以加上恰当的表情、语气和动作。

过渡:武松躲闪的同时,也在伺机进攻。他趁那老虎翻身回来的机会,抡起梢棒劈下来,没想到梢棒却断成两截。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没有了武器,打得过老虎吗?

2.讲好“赤手空拳”。

出示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片段。

(1)圈出动词。

要点:“揪”“一按”“乱踢”“按”“揪”“提”“打”。(2)研究动作。

指导一:把“揪”换一换,还可以换成什么动词?那为什么作者要用“揪”住顶花皮?可见武松非常的机智。

指导二:武松踢、打在老虎的什么部位?(3)感悟形象。

从武松的动作中感受到什么?(英勇无畏、武艺过人……)

(4)再看老虎。

在武松的拳打脚踢下,老虎又是怎样的表现?

(5)提出质疑。

既然是要表现武松的智勇双全,那为什么不直接写武松一棒把老虎打倒在地上?

(6)练讲情节。

抓住武松的动作和老虎的表现,练讲赤手空拳打老虎的情节。

3.讲好“武松打虎”。

(1)学生根据表格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见右上表格)

(2)小结:当故事较长时,可以先梳理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这样讲述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武松打虎”这个重点部分,抓住武松的动作和老虎的表现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重点品味武松打虎时动词的运用,感悟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最后借助表格,抓住主要情节和关键词梳理打虎的过程,搭建了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主要情节

武松表现

老虎表现

“三招""躲闪”

翻将下来、拿、闪

按、扑、蹿

搭、掀

吼、倒竖、剪

吼、翮身回来

发生意外

升哨棒、祈做两截

咆哮、翻身、扑

赤手空拳

跳、退

丢、揪住、按

挣扎

纳定、踢

咆哮,

直按下

没了些气力

投住、提起、只顾打

迸出鲜血,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放手、寻、拿、又打

气都没了

板块五

评述人物,多“点”品味读武松

1交流眼中的武松。

对课文中的武松,有同学是这样评价的: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2.讨论找到的依据。

(1)你赞同这两种看法吗?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依据、做批注。

(2)讨论、交流。

指导一:读第2自然段,可以发现武松起先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老虎,所以他不听店家劝告偏要上山,直到看到官府榜文后方才相信真有老虎。由此可见武松还真是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指导二:为什么已经知道有老虎了,武松还继续上冈呢?(出示:“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体会武松好面子。

指导三:(出示:“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从武松的这句话中又看出什么?(武松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3.小结:以上两种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不够准确和全面。文中的武松显然是一位盖世英雄,但作者在描写时,没有把他神化,而是把他当作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人:有点小心眼、好面子……这样写,不仅不会削弱武松的英雄形象,反而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

(设计意图:对于武松人物形象的体会,除了通过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感受武松固执、多疑、爱面子的性格特点。武松既是英雄又是凡人,文章这样写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可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名著的精彩。)

板块六

资料助读,梁山好汉各出“彩”

1.读课后“资料袋”,了解更多故事信息。

2.推荐阅读《水浒传》感受其他人物性格的多姿多彩。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