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五下《梅花魂》教学设计

2023/2/2 15:00:55  阅读:150 发布者:

五下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五下《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五下《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葬、腮、玷”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通过课文描写外祖父的几件事,引导学生默读批注、讨论交流、对比发现,体会外祖父眷恋祖国的感情。

3.读懂课文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梅花的品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识“梅花魂”

()背诵古诗,引出梅花。

1导语:“梅兰竹菊”被誉为花中四君子,梅居首位。元代王冕写了一首关于梅花的诗--《墨梅》,谁能背诵?

2.朗读:出示《墨梅》,生齐读。

3.思考: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出示

,引出课题。

1.导语: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黑客通过画梅、唱梅、写梅来赞美梅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梅花有关的动人故事。

2.揭题:板书课文题目,生齐读。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魂是什么意思?梅花有魂吗?梅花的魂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诗中感受梅花不惧寒冷的特点。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检测预习,梳理思维图

()字词检测,正音释义。

1.出示词语:

葬身腮边  玷污  郑重  秉性 凉飕飕  码头  撩乱 手绢 华侨  眷恋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齐读词语。

4.辨析“腮-思”“玷一粘”“眷一卷”的读音。

5.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理解“玷污”“秉性”“眷恋”的意思。

(1)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   )才好!

(2)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    )祖国的赤子心啊!

(3)这清白的梅花,是能(    )的吗?

()梳理文脉,概括标题。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2)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全班交流汇报: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3.指导概括小标题: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如第2自然段可以概括为“读诗落泪”。

4.学生概括小标题。指名说,相互补充。

(1)相机板书:珍爱梅图、无望痛哭、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2)梳理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把意思表达得既清楚又简洁。

(3)变式:也可用五个字概括小标题: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难归而痛哭、赠送墨梅图、赠送梅花绢。

5.根据小标题,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点拨:用段意串联法,把各部分的意思串起来。

6.课文写了外祖父的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外祖父喜爱梅花,深深地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重在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侧重检测学生对词语的识记、辨析及理解。梳理文脉时,侧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提炼概括的能力和对文本的归纳能力。本环节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在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引导下让学生初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爱国之情。)

三、合作探究,品读“梅花魂”

()探寻三次落泪,感受思乡愁绪。

1.回顾往昔,那梨花木大交椅上,外祖父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用横线画出外祖父教“我”读的诗词。

2.生读画线的诗句。

3.这三句诗是写什么的诗?(写思乡的诗)每当读到这类诗词,外祖父总会泪雨纷纷,这是为什么?(外祖父非常思念家乡)

4.围绕提示,合作学习。

(1)出示要求:课文共三次写到了外祖父的眼泪,另外两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因何落泪的呢?快速默读课文,先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简练填写。

(2)默读圈画,合作填表。

5.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时间、地点

在什么情况下

因何落泪

共同之处

很小的时候,家里

抱着“我”读诗词

思念家乡

都表达了外祖 父思念祖国、思 念家乡的感情。

有一天书房

劝外公回祖国

不能回国内心痛楚

回国的那一天,码头

离别之前感伤

思归不得归的愁苦

6.齐读三句落泪的句子,感受乡愁。

7.小结:外祖父三次落泪,都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所谓叶落归根,年纪越大,情感越浓,从眼泪中我们感受到,不能回国已成为外祖父心中刻骨铭心的痛。于是,外祖父在异国他乡将浓浓的思乡情寄托在梅花上。

()探寻三件和梅花相关的事情,了解梅花品格。

1.珍爱梅图,批注感悟。

(1)在文中找到外祖父分外喜爱梅花的句子或段落。

(2)找出描写外祖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批注感受和想法。

(3)生汇报感受,师相机点拨。要点:抓住外祖父的动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语言“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反问句);外祖父对古董和墨梅图的不同态度“不甚在意”“分外爱惜”三方面,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感受他爱惜墨梅图,并不是墨梅图价值连城,而是在他眼里,这不仅是一幅画,更是祖国的象征。每当思念祖国时,这墨梅图能慰藉外祖父的心。

(4)出示古玩图和墨梅图,对比发现:在我们常人眼中,哪个更珍贵一目了然,然而外祖父却分外珍惜那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作者用对比的写法,表现了老人对墨梅图的珍爱。

2.赠墨梅图,悟“梅花魂”。

(1)刚才,围绕课题,大家提了好几个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关键点就在于题目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句子。

(2)出示文段,交流:原来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

(3)梅花的秉性是什么?

预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不怕寒冷、不怕风欺雪压;坚忍不拔、顶天立地的精神。

(4)由物及人,领悟精神:梅花魂仅仅指梅花的精神吗?梅花魂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

(5)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岳飞、戚继光、江姐、董存瑞、邱少云……

(6)外祖父这么珍爱墨梅图,为什么将它送给“我”?

预设:外祖父不但赞美梅花他更希望“我”做一个有梅花品格的人。他漂泊海外,作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这就是他的爱国心、赤子情!

3.送梅花绢,寄托思念。

(1)“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想象:当你读到这句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讨论:外祖父递给“我”的只是一块手绢吗?

预设:不只是一块手绢,更是外祖父思乡的深情、眷恋祖国的心、不变的中国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先聚焦三次落泪,合作探究,填写表格,对比发现,感受外祖父的思乡愁绪;后紧扣一个“魂”字,直奔重点段落,研读三件与梅花有关的事情,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个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对“魂”的解读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心、赤子情。)

四、拓展延伸,升华“梅花魂”

()过渡:正如《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中所唱的那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师生配乐齐唱《我的中国心》

()本文以“梅花魂”为题,想告诉读者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扣人心弦的《我的中国心》歌声中,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情感熏陶,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总结写法,延续“梅花魂”

()齐读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首尾呼应,突出中心。

()感悟表达:课文借梅花赞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是什么表达方法?

预设:借物喻人。

()你是怎么体会到外祖父的感情的?

预设:通过具体事例、细节描写、对比发现等。

()布置小练笔:写一篇《x x魂》,用上本文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首尾段体会写法及好处,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小练笔的设计,读写迁移,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并运用作者借物喻人、细节描写等表达方法。)

转自:“迷恋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