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群文阅读:《年俗的味道》
2023/2/2 14:25:04 阅读:120 发布者:
《年俗的味道》
教师:李光红
《点福灯》《臊子面》《迎喜神》
《太平鼓声传太平》
年俗的味道
议题解析
《年俗的味道》这一议题,契合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的主题“传统文化”,并衍生于《传统节日》的课后题“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那些?”同时也基于中小学低段的阅读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从“读句子,想象画面”、“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两项语文要素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在想象活动中获得体验,最终使联系生活经验阅读,逐渐成为一种能力,使运用语言创作,成为一种习惯。进而激发学生“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的兴趣。
《点福灯》描写的是除夕晚上的一种祈福活动,曾经盛行在甘肃省兰州市的民间。点福灯这一独特年俗,既展现了小孩子撒欢的场景,也表达了兰州百姓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愿景。
《臊子面》展现了西北人民年夜饭的特点 :捞上筷子打秋千的长面,预示着好日子长长久久,五花八门的食材烩就的臊子汤,预示着一家人团团圆圆。文中对面和汤的具体制作过程的描写,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迎喜神》描写的是大年初一早上,在大西北的乡间盛行的一种祈福活动,展现了西北人民独特的年俗。文中的省略号给我们无尽的美好遐想 ;“柴”与“财”谐音的巧妙运用,传达出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的美好愿望。
《太平鼓声传太平》讲述了兰州太平鼓的由来。“太平年求太平事,太平人打太平鼓”,展现了兰州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词语“浩浩荡荡”“名声大噪”,表现出老百姓太平鼓的热爱。
年俗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
1. 读一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想想带有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要怎样的语气读,并读给同桌听。
2. 划一划
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给你的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二)填一填,比一比,说一说。
1. 阅读四篇文本,说说每篇文本所展现的年俗,年俗的意义,以及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共同点?
2.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独特的年俗,请填写思维导图。(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用课件展示的画面,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
年俗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三)想一想,写一写。
这么多年俗中,选一样你体验过的,用几句话描述一下。
(四)想一想,议一议。
1. 如果用一个字描述年俗的味道,你会想到那个字?用一个表情呢?
2. 年俗等各种风俗有什么作用?
以上听课记录来自“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群文阅读实践活动
转自:“文一介”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