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古诗词中的秋》
听课笔记
教师:许丽
01
教学篇目
《山行》《初秋》《不第后赋菊》
《秋行(其一)》《天净沙·秋》《秋风词》
议题解析
本议题基于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古诗词中的秋”进行设计。通过这组群文 阅读,让学生不仅领略到诗(词)人笔下秋季的盛景,而且初步感知诗(词) 人笔下的秋日情怀。
这组群文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能寻找到诗词句中的关键 字词和典型景物进行品析、整理,并能根据不同诗词的特点将之进行多种分 类比较和学习。
教学目标
1. 习得通过注释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学习方法,能从古诗词中找出关键字 词和典型景物,通过这些有效信息对古诗词所要表现的季节、情绪和主题进 行判断。
2. 能采用比较和分组的方法,认识古诗词的不同形式,感受诗(词)人 的不同写作角度。教师相机渗透观察方法,进一步在朗读中品味诗词的画面 之美和情趣之美。
教学过程
0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过完了暑假,领略了夏日如火的热情,我们又回到了校园。不知不觉中,我 们步入了秋天,不知道在大家的印象中,秋季是什么样的呢?
( 学生交流 )
教师点评 :有些小朋友眼中的秋有共同的特点,有些小朋友眼中的秋又和其 他小朋友不一样。这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体验、观察角度不同吧。
那么,古代的诗(词)人又是怎样感知和表达秋天的呢?古诗词中的秋都有 什么共同的风韵和不同的神采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读一读课题— “古诗词中的秋”。
教学过程
(二)学习课内篇目《山行》,习得基本方法。
1. 理解题目“山行”。 孩子们,“山行”是什么意思?可千万不要告诉老师是“山在行走”哦。 我们一起看看插图,猜猜“山行”的意思。
教师总结 :看插图是理解诗歌意思的一个重要方法。
2. 读通诗句。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范读、抽读、齐读等方法。
3. 结合插图,理解诗歌意思。 刚刚我们在理解题目的时候,用了一个理解诗词的法宝— 看插图。我们现在结合诗句,看看哪些诗句在图上出现了?它们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发言,生生点评,师生点评。
教师总结 :有些诗句的意思,我们通过看图就理解了,甚至诗句中写到的一些事物,我们也在图中找到了。但是有些诗句,光看图是不太容易理解的,这时 候我们就需要借助第二个帮手— 注释。
4. 练习使用注释理解诗歌意思。
我们该怎样使用注释来理解诗句呢?请一位同学来试着理解一句诗。
教师点评总结 :
(1)注释要带回原句。 (2)根据诗句意思灵活地理解。 (3)简单的注释可以用笔批注在诗句的字词旁边。
学生自主理解整首诗。
学生汇报。
教师点评、总结 :理解诗歌的意思,我们现在有了两个帮手— 看插图和借助注释。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练习使用这两个帮手进行学习。(板书: “看插图”“看注释”)
5.“捕捉”诗中的秋。 《山行》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歌,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诗句中读出秋的消息呢?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 :看来,抓住诗歌中的景物来分析,能帮助我们判断出很多关于诗歌的信息。(板书 :“抓住景物”)
03
(三)比较阅读,丰富认识。
1. 引入群文,实践练习。
(1)理解诗歌意思。
(PPT 出示五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试着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来理解诗歌的意思。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不同,可以灵活采取师生合作、学生自主、小组合作等方法。) 学生汇报。
教师点评。
2. 寻找诗歌中的秋。
(1)比较题目。
1我们学习诗歌首先是从题目入手,(PPT 出示五首诗的题目)咱们一起来 读一读。
2学生自读题目,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题目意思。 (重点指导《不第后赋菊》的题目意思和《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指曲牌名。)
3交流探讨。学习诗歌,理解诗歌题目很重要。我们试着把这五首诗词的题 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你们认为哪些题目有相似之处?哪些题目又是不一样的?
A . 《 天净沙 · 秋 》 和 其 他 题目不一样 ,因 为 其 他 题 目 中 间 没 有 “ · ”( 间 隔 号 )。 教师点评 :你发现了这几首的文学体裁不同。(板书 :不同体裁)
B.《不第后赋菊》和其他题目不一样,其他题目中都有“秋”,这首没有。 教师点评 :看来,诗(词)人们写秋,有些是写秋天的景,有些是写能代表秋天的事物。(板书 :秋天的景 秋天的物)看来,从这些题目分类中,我们已经 初步找到了秋。学生回到诗词中,继续寻找秋天的影子。
学生汇报。
(2)比较几种不同的文学体裁。
咱们的同学眼睛很“尖”,看到了《天净沙·秋》这个题目和其他的不一样, 那么我们来读一读这首曲,看看它和《山行》这首七言绝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 不一样。
比较朗读,学生交流。
教师点评 :绝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读起来整齐,韵律十足。而曲每句长 短不一,节奏富于变化,也有很强的表现力。
同学们一起再找找,哪些诗歌的诗句都是七个字?它们就是七言绝句。
教师指导 :李白的《秋风词》,第一句三个字一组,第二句五字一组,第三 句七字一组,这叫“三五七言”。有意思吧!
秋天是绚丽的,诗(词)人的创作手法也是多彩的,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丰富 的文学体裁,古诗词中的秋天才愈加美丽动人......
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词,自由读一读,读出你觉得恰当的节奏。
学生汇报读,教师点评。
(3)比较不同视角的秋。
秋天在每个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在每个诗(词)人笔下更是不一样,这些写 秋的诗歌各有特色。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对号入座”。
学生自读诗歌,根据老师要求填写学习单,小组讨论进行补充。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并指导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并归纳出诗(词)人各种体会、观察秋 天的方法— 触觉、视觉、听觉,并适当拓展提问 :“你们会用这些感觉去捕捉四季的特点吗?”)
(四)梳理统整,拓展认识。
今天,我们阅读了六首有关“秋”的古诗词,读到了六位诗(词)人笔下不同感觉的、不同角度的“秋”。伟大的诗(词)人们怀着对自然的热爱,用不同 的感官去感知秋,用不同的景物去表现秋,用不同的方式去描写秋,让“秋”更 加多姿、多彩、多情......
感谢多彩的秋天,感恩优美的诗词......
—— 板书设计 ——
以上听课记录来自“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群文阅读实践活动
转自:“文一介”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