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明眼观教育 ,作者沧浪居士
前些天,学校新进教师W老师上了一节“见面课”。评课环节,大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课堂调控以及基本功,均给予了较高评价。
学校分管教学业务的Z老师掩饰不住内心喜悦,禁不住问:W老师上了几年的课?W老师腼腆地回答:“两年了,大学学的专业是音乐。”话音未落,现场响起一片溢美之声。“一个教龄仅仅两年的教师能够把课上到这么好的程度,的确可贵,说明W老师有发展潜力,是一颗好苗子。”笔者当场表达了看法。
笔者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现实生活中其他教师职业生涯来看,发现大多数教师缺乏教育生涯规划意识,这对其教育人生无疑极为不利。笔者在为W老师欣喜之余,不免有一丝隐忧,于是在其QQ留言:W老师有潜力!倘若真要献身教育,趁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妨在全国小语界中找一位喜欢的特级教师,读其书,研其课;先模仿,后创新,逐步提炼形成风格,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
几分钟后,W老师发来信息:谢谢张老师指点。我自己都没有去想过以后该怎么规划。我也不晓得以后要不要教语文,主要是感觉自己没有丰富的语文知识,文学功底匮乏,比较词穷,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可能现在状态就是比较随意那种,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规划。我也没有想到会得到大家那么高的肯定,听了你们那么多老师的评价,自信心提升了不少。
事实上,确如笔者所想,我的担忧也不无道理。W老师与很多教师一样,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未来自己的专业成长很茫然。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一个未知领域。笔者就职业生涯规划调查了部分教师,发现他们对职业生涯缺乏考虑,更谈不上规划。教育行政部门及其业务部门和学校对新教师的培训大多定位在教材解读、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方面,很少涉及职业生涯规划。这也是不少教师教书一辈子,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最终滑入平庸境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方向比行动重要,方向不正确或者没有方向,再多的行动,再大的努力,也是南辕北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新教师锁定成长方向,厘清发展思路,快速成长为熟练教师、骨干教师,甚至跨越很多人翻不过的“高原期”,成为卓越教师。
其次,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观念,清晰认识到教师职业生涯是动态连续发展的过程,对各个阶段面临的任务、困难有心理预测,做好专业支撑。
最后,帮助教师消减职业倦怠,获得职业的自我认同,收获职业幸福感,体味职业成就感。说得直白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指南针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知道自己朝向何处,走向哪里。试想,一个教师倘若没有职业规划,犹如一叶飘零的小舟不知道驶向何方,只能在茫茫大海打转转,随波逐流,永远到不了彼岸。
毋庸置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的专业成长及其教育人生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再来看,新教师自身有不少优势:一是新教师精力充沛,精神饱满,他们对新鲜事物保持敏锐,脑子反应灵活,吸收知识能力强,掌握新技术快;二是新教师对教育充满了热情与期待,工作有激情干劲,还没有受到职业倦怠的侵袭;三是新教师没有成家立业,少了家庭琐事的羁绊,个人支配时间比较自由充裕。基于上述分析,新教师有着沉淀、蓄势、充电的“天时地利人和”,可谓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时期。事实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越早越好,如果错过了关键时期,想要弥补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那么,新教师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呢?首先,作为教师,追问这一生究竟想要什么。换一个角度说,你觉得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的希冀成为学科名师,有的期待成为名班主任,有的想成为学校管理者。做什么样的教师跟个人的价值观有关,不在于好与不好,而在于是否依心而行。著名教育家李吉林原本有机会走上“仕途”,但是她钟爱教学研究,专注于斯,最终让“情境教育”遍地开花,硕果累累。新教师只有遵从内心,锚定目标,确定了努力的方向,攀登的山峰,才可能不虚此生,无悔今生。
其次,审视一下自己的个性,再确定发展方向。倘若性格开朗外向,喜欢与人打交道,协调能力强,不妨把管理岗位作为目标,先从班级管理做起,再到学校中层,最后成为学校独当一面的管理者。
如果个性内向,好静,喜欢独处,不善言辞表达,最好不要从事学校管理岗位,就老老实实守住学科教师的“一亩三分地”,或者带好一个班级,照样可以做出一番成就。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做与自己个性相悖的人,这样的人生很拧巴,少了自洽,谈不上幸福与快乐。
再次,看看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打通它们与教育教学的通道与桥廊,既能够用兴趣爱好滋养自己心灵,又可以助力学生的成长发展。新教师不妨问问自己擅长什么,兴趣点在何处,爱好在哪里,然后努力把专业成长与它们对接融通。爱好唱歌的可以组织声乐合唱社团,喜欢美术的可以开展绘画活动小组,擅长写作的可以创办文学社……这种基于兴趣、爱好、特长的专业追求与付出,不觉得劳累,容易做出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素养和发展多方面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向内建起一座精神的后花园,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应该是教师职业生涯值得追求的境界。
最后,选一个榜样,读其书,研其课,先模仿,后创新,逐渐梳理提炼,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或教育品牌。倘若走学科名师之路,先了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找一位喜欢的,认真阅读其著作,观摩其教学视频,模仿其课堂,先学其形,再悟其神,合理取舍,融入教学,最后结合个性气质,梳理提炼,久久为功,就会形成教学特色风格。
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从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实践课分类。黄亢美字理教学,管建刚作文教学,孙双金情智语文,吴勇童化作文等,都可以借鉴、模仿、融合、创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三专”,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专业阅读可以让教师站在“巨人”肩膀上成长,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登,专业发展共同体借助集体智慧实现抱团成长,共同进步。
专业写作是核心,没有写作的专业阅读是肤浅的,容易浮在浅表,读而无得;而没有专业写作就不能固化自己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智慧,拿什么与教育同道交流呢?
从成长规律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分为实习期、适应期、成熟期、骨干期、卓越期,每一个时期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加入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是不同的。
笔者重点说一说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实习期的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写读书笔记,写每次听课和研课的教学反思,字数不限,尽可能简明扼要;日常研课,有专门的导师,听导师的课有详细记录和反思,并与导师讨论,导师听课前,把教案交给导师并交流,课后继续交流,写反思。
适应期的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写班主任日记,特别是持续跟踪记录问题学生,力争有拿得出手的经典课案(包括资料搜集、备课、上课、评课);除了参与校本日常研修,积极参加网络共同体活动。
成熟期的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尝试比较熟练地写教育叙事和教育案例,能够提供两三个较为成熟的案例,对案例的资料搜集、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框架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开始向专业杂志投稿,研究一定数量的经典课例,尝试在课例撰写中引入理论分析;能够在共同体主持日常研课、读书会等教研活动。
骨干期的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能够针对不同的德育专题进行研究,并在大量阅读相关论文和参考文献的前提下写出专题论文,比如单亲家庭儿童的教育问题;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和主持各种专题研讨会。
只有少数骨干教师能够翻越成长的“高原期”成为卓越型教师,此时可以梳理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整理出版个人专著。上述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定的岁月沉淀,专业打磨,久久为功,方能达到某种境界。
如果是走名班主任之路,亦是如此。当然,新教师还可以在课程开发上着力,深挖一口井,坚持不懈,也能够汲取到专业清泉,成就个人的教育品牌。钱峰老师就是凭借万物启蒙课程,在基础教育界独树一帜,有一定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走名师、名班主任,还是走中层管理到名校长之路,抑或是成为开发课程的名师,都离不开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毋庸置疑,新教师自身有着独特优势,处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需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叩问自己究竟要什么,需要过一种怎样的教育生活,锁定目标与方向;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执着追求;抱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经历“众里寻她千百度”,最终才可能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功到自然成。
如果你是新教师更要趁黄金时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倘若你不是新教师,而是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乃至卓越教师,只要还有职业梦想和专业追求,那么现在开始规划,并付诸于行动,也不算晚。
记住一句话,成熟意味着腐烂,停止成长就可能倒退。永远葆有职业梦想和专业追求的教育人生,才会让生命充满活力与激情。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22年11月27日于凤凰山麓
转自:“芝麻门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