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例谈低段汉字字理教学|以“木”字族为例

2023/2/2 10:59:32  阅读:144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我在小学教语文 ,作者冯庆华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第十小学 冯庆华

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源于自然与人的认知思维模式,汉字的产生过程是从“自然到人,又回到自然”的认知过程,了解汉字本义,将会是一幅幅很形象直观的文字图画。

汉字的诞生演变过程是一部活的中华文明演进史,是一部认知自然世界的文明信息传载活的史书,构字规律也是独一无二的,有理可循,有律可遵。解读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部文化史。每个汉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互成体系,互相联系,相互依赖,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中有字,字中有文。

由于现使用的教材以文章或者片段等组成,汉字体系也就被割裂开来,散落在文中,难觅其宗系。所以部分汉字可以整合教学,运用字理识字,归类觅宗,循理推进,以一字带多字,可有事半功倍之能。下面就以“木”字为引,认识以“木”为根的构字体系。(因为我教的是小学语文,所以在这里只做适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介绍。)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木”是一个象形的文,甲骨文的“木”整体看起来就像上有枝干、下有根系的一棵树,扎根于土地的树。

一、木与本:

树根与树干连接处,就是贴着地面的位置,也就是树的主根,它关乎整棵树水分、营养的供给,所以是树之根本,这个位置就是“本”,古人造字时,特意加点指示,此处为本。他的读音也很有意思,第一种推测是古人砍树都砍根部位置,砍树时,发出‘嘣嘣’声,这就是它的声音。还有一种推测,木匠砍树的工具是锛子,就产生音同意连的情况,用锛子砍树的根部(本),这个位置就用ben做音了。“本”字本义是草木根部,后来引申为根源、主要的、原来等等。结合学生使用的田字格本、课本等练习运用“本”字。

二、木与末:

一棵树的最高处是顶上枝叶的顶端,就是树的尖。金文的,上面部分表示树梢尖端位置,后来楷化为“末”。一颗草木,有一粒种子开始,发芽破土,先生本,本上有树干,再有树梢,本末有序,这就是后来说的本末不能倒置。为什么“末”表树尖呢?mo特指用笔划的更长些,超过长划‘一’的范围就是末端的尖了。所以用“末”表示树尖,后又作尽头、最后等义。结合生活中事物末如期末、月末等理解字义。

“本”与“末”字皆由来于树木本身的位置处,看上去似乎不相干的文字,却出自同一字根。可见,汉字来源于我们的日常、身边的事物,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木与林、森:

二木成林,三木为森。树与树连在一起,是树林,“林”字由此而来。古人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三很多时候用来表示数量几多,数以万计。所以,用三个木组合成“森”表示数目众多,繁茂森郁。《说文解字》:森,木多貌。《后汉书》:百神森其备从兮。又引申为幽暗、严整的样子。

汉字构字规律极有内涵,可出自形状,也来于要表达的意思,隐含着哲学的智慧。作为语文教师,要深谙汉字内涵,教书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智慧,方可文以载道,字以化人。

四、木与困、束:

下面以教学案例方式呈现对“困、束”字的字理探究。

课前准备:散乱的小木枝,绳子,塑料袋

1、教师展示散乱的木枝,请用一个汉字表示这些木枝:(板书甲骨文:     )

2、 继续交流:太乱了,拿着不方便,怎么办呢?

生:用绳子或者皮筋捆起来。

:用袋子装起来

……

师:方法很多。我这里恰巧有绳子和塑料袋,把树枝分成两份,请帮忙分别处理一下吧。

(一名学生用绳子绑好树枝,另一名学生用袋子装好树枝。)

3、请用绳子的同学:在甲骨文的上画上绳子

请用袋子的同学:在甲骨文的上画上袋子

引导学生画在木字相应的位置。

讲解“困”构字原理:无论是小树枝还是高大的树木,都是木,如果把他们围起来,就形成了,与现在通用的“困”极其相似,被围困或者控制起来,很痛苦难以解脱,通常组词:围困 、困苦 , 后来有引申为困倦、困觉。

引导学生尝试讲解“束”构字原理,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轻而易举的就推理出了“束”字。

4、创设语境,理解字义。

请把“束、困”放在相应的

上。此环节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字的字义。

出示

:一束花   一只狗在笼子里

一只青蛙在井底 女孩的马尾

5、结合

进行词语或者句子练习。

五、“木”与“片”

以教学案例方式解读汉字“片”:

1、出示原木被剖成木片的

师:一根圆木被切成薄薄的,一片一片的,很平整,可以称他为一片木。如果把这个过程用汉字来表示,就是这样的:

出示卡片小篆的,演示:把自中间一分为二,就得到了。讲解“片”字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由“木”字过渡到“片”字的教学,是循字理的规律而进行的,把看上去极其抽象的“片”通过这样解读,让学生的理解具体到生活中的事物,汉字的学习才会有既学知识又提升智慧的双重效果。)

2、联系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一步理解“片”字

师: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称为“片”?比如纸片……

1:面包片

生二:鱼片

叶片,布片,肉片……

师:有时候,“片”可以做量词,比如:

一片叶子,一片( ……

生:一片肉 一片地……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体会词性的变化,由名词到量词的理解,不做过多知识性讲解,学生领会即可,达到会运用汉字的目的即可。)

汉字教学,在一撇一捺的知识性教学基础上,输入汉字文化,才是学习智慧,传承汉字文化,领会“自然到人,又回到自然”的认知过程。

关于与木有关的汉字还有很多,木字家族是一个大家族,在这里不能说得详尽。

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造诣的教学科目,在低段识字教学中,要研究汉字造字法,探究字理,顺势而为,让汉字的形、音、意以具体的形象进入到学生的视野,结合汉字文化,了解汉字造字规律,让汉字鲜活起来,饱满起来,形象化的字更容易识记、理解。这样学习既成系统又有乐趣,弘扬中华文化,领悟汉字底蕴,发扬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文化传承落下至关重要的一块基石。

转自:“芝麻门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