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 | 《 美丽的小兴安岭 》
2023/2/2 10:44:30 阅读:135 发布者:
美丽的小兴安岭
抓住关键词句、学习分析方法再实践运用,这便是本课的大致框架,记录如下。
复习导入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先去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又去欣赏了海滨小城的美景,我们用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今天,我们要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一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书写课题,学生书空。
强调:美,第三横最长;岭,后鼻音。
齐读课题,读好后鼻音。
初读感知
出示地图,明确位置,听我来读一遍课文,扫清遗留字词障碍。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长句子。
自读结束后齐读,读的很不错。
出示两句话:
·我国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lì)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kù)。
指名读,读完之后齐读。思考:
找找这两句话在文中的位置,从中你读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特点?
学生分享,我板书。
总结:这两个长句子,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独立成段,总的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我们可以学习这样的方法:抓住关键句来理解一段话,帮助我们理解整篇文章。
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首位两段,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的?
学生分享,我在黑板上绘制思维导图。
感受春天,学习方法
朗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春天的景物。
读完之后,学生分享,我板书。
课文一句话写了一个景物,练习读好长句句子。
在春天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处理:
分小组读这两句话。
第一句话中“抽出”能否替换为“长出”“发出”?(不能,“抽出”速度更快,力量更强。)
第二句,圈出动词,带着动作读出灵动。
提炼方法
边说边总结板书,让孩子们记在书上。
迁移学法
用上上述方法,自学3—5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学生交流分享。
在夏天
出示长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第一句:读读这些重叠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第二句:从“浸”入手,感受作者用词精妙。
在秋冬
秋天:
出示: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说话练习:想象秋天的小兴安岭,它还献出了“( )的( )” 。
冬天:关注动词,抓住关键词语,读好长句子。
小结与作业布置
总结方法
总结全文
作业布置:
用上思维导图,选择家乡的一个季节,填一填这个季节的景物。
借助思维导图,选择一个季节的几种景物,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介绍家乡。
总结反思
从学习方法到自主迁移,只要愿意跟着学,都能学有所成。
每天进步一点点,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
转自:“一颗蓝荔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