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 | 《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2023/2/2 10:42:31 阅读:133 发布者:
古诗
上课之前,拿着脸盆在黑板上画了简单的板书,意思到了就可以了。因为有《望天门山》的基础,今天一节课上完了剩下的两首古诗,记录如下。
复习学法
学习之前,先复习一下昨天学习《望天门山》时的大致流程,学生分享,我板书。
复习:《望天门山》哪个字统领全诗?
答:“望”。
《望天门山》,李白以“望”统领,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而去的雄奇景色,同样是“望”,刘禹锡看到的洞庭湖是怎样的?苏轼看到的西湖又是怎么样的?
导入新课。
自学为主,感受美
自读古诗,按照黑板所示学法,以小组为单位依照步骤自主学习,再进行分享。
先交流了《望洞庭》,步骤:
诵读古诗,处理重点字词
学生分享自己圈画出的景物
感受诗人观察的远近变化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再来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步骤:
诵读重点字词,让孩子们积累了“水光潋滟”这个词语。
交流圈画景物所带来的感受。
想想情景,诵读古诗:身在西湖之中,无论是晴时雨,都如此让人喜爱,使人不禁感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对比三首诗的不同
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壮丽风景,再读古诗,思考,这三首诗所展示出的美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享。
美不同:
《望天门山》雄壮之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雨之美
《望洞庭》 平静和谐之美
手法不同,《望天门山》白描,剩下两首采取了比喻。
欣赏的角度不同。
但,有些情感是一样的,那就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读出热爱,下课。
反思
今天的教学,虽然说不上非常好,但是也算是很顺利,不过总觉得可以更好。
学生对于本科古诗学习的方法掌握的不错,小组讨论的时候都能积极参与,动脑思考,这一点很棒。
这些古诗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从熟悉的古诗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进行学习,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题外话,昨天阳光很好,带着孩子们去晒了晒太阳,免不了来一篇作文。最近的新尝试是孩子和我一起写(放学前上交),写完之后先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孩子们听,然后再收上作品批改。先不害臊地发一下我的,孩子们的改完了就秀晒炫出来。昨天加班到了快十点半,哦,想去分水岭大口呼吸……
明天继续加油!
转自:“一颗蓝荔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