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三上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教学流程

2023/2/2 9:14:25  阅读:241 发布者: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流程

执教:丁丁老师

文本解读:

《一个粗瓷大碗》是去年新增的课文,作为略读课文编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最后一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一个粗瓷大碗》的阅读要求是: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你还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有关赵一曼的事迹。

课文围绕“碗的来历——倒饭盛粥——碗的去处”为线索展开,叙述了抗日英雄赵一曼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离学生的生活遥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思考、交流,可依循“物——人——事”的学路,逐渐走进这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一个碗与一个人

读课题,由课题《一个粗瓷大碗》引出: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

理解“陈列”。

出示粗瓷大碗

,由碗及人,介绍赵一曼。

呈现结构图,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围绕“粗瓷大碗”梳理故事

1.默读课文,遇到陌生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了解意思。想一想:课文围绕“粗瓷大碗”写了一件什么事?(默读思考,批注)

2.交流画出的词语,出示词串:

搪瓷缸子  高粱米饭  橡子面  野菜粥

理解词语,借助词语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一个粗瓷大碗”的来龙去脉。

3.生借助故事的框架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第一次练讲)

三、再读课文,分享令人感动之处

1.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赵一曼舍不得战士们?这正是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画出令你感动的细节,读一读,做做批注。一会我们交流。

(生再次默读课文)

2.课文哪些地方令你感动?谁先来分享?

(生分享,师生点评、完善)

3.师补充,深化理解。

是啊,赵一曼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1927年,她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路上严重晕船,那时还是个柔弱的女子。可是,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赵一曼作战时着红衣、骑白马,日伪用“红枪白马”来形容她的英姿。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这个故事,你觉得这仅仅是一个粗瓷大碗的故事吗?

(继续交流)

四、概括表达: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1.此时,我们也被深深赵一曼的故事深深感动了。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啊!

出示: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生写段)

2.交流,评价。

3.小结:孩子们,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课文没有写赵一曼作战、被捕的故事,借一个普普通通的粗瓷大碗,让我们看到一个内心柔软的、关爱战士的赵一曼。

五、以诗启读,全面认识赵一曼

1.1935年,赵一曼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她在日军为她准备的招供纸上,赵一曼没有写敌人想要的情报,而是写下了自己的诗作——

(出示赵一曼诗《滨江述怀》,师生齐读)

2.女英雄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诗篇,用鲜血染红了共和国的旗帜,我们不能忘记。课后,同学们去读一读赵一曼的故事,也可以观看电影《赵一曼》。

转自:“丁丁de笔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