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假期备课指导 | 一个单元/大单元设计十几个学习任务,合适吗?

2023/2/1 17:46:15  阅读:162 发布者:

一个单元设计十几个任务,合适吗

——再议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一放寒假,很多老师不是先放松放松,而是准备下学期的备课了。老师果然是最敬业的一群人!而且这些老师特别爱学习,积极学习新理念新方法,这个寒假的备课,就在尝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的教学建议了。

读到几篇用心撰写的单元教学设计,发现设计学习任务,成为了很多老师寒假单元备课中的共同追求和特点。这是值得肯定的探索和尝试。但是,有些老师在确定单元情境大任务后,又分解“课时任务”,将课时任务归属于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一个单元同时归属3个甚至3个以上的学习任务群);课时任务下的“学习活动”里,再分解“任务1”“任务2”……一共分解出了20多个子任务。这就叫人感觉“风中凌乱”了。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段话说明,学习任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整合性,如果一个单元20多个子任务,还都具有整合性,那么,这个单元该是一个体量庞大的单元,学生要完成这么多子任务,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可是,实际上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内容体量也好,目标定位也好,不至于需要用20多个子任务来整合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才能科学“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目标导向的学习体验。

另外,课程标准明确,是用“学习任务”来组织安排“学习实践活动”,那么,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的关系,应该是学习活动归属于学习任务的——学习任务里有多个学习活动,多个学习活动相互关联助力学习任务的完成,在学习活动下面安排几个学习任务,就本末倒置了。

学习任务群概念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首先提出来的,2020年修订的高中语文教材,就是按照高中课程标准来编写的,体现了以学习任务设计和实施来组织学习活动,落实学习目标的基本理念和思路。

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在文本内容后面,安排的就是“单元学习任务”。以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围绕主题“青春的价值”,编排了三组共7篇诗文,“单元学习任务”安排了四个:

认真分析这四个任务,可以说,“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全班合作编辑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就相当于我们比较熟悉的单元“核心学习任务”或“大任务”。也就是说,四个子任务,是核心学习任务按照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分解设计和实施的。

郑桂华老师在设计这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设计的四个学习任务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分解,将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借青春之光,照亮人生之路”,安排四个学习环节,分解了7个子任务。7个子任务分别是“尝试回答‘我是一个怎样的青年’”“(通读单元文本)感受不同时代年轻人的价值追求”“(阅读两篇小说)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年轻女性的转变”“感受不一样的青春价值”“探究作者的价值追求”“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自己的青春岁月”“分享诗作汇编诗集”。

虽然郑桂华老师的核心学习任务定位和子任务的分解在表述和逻辑上还值得商榷,但是,这份设计科学地呈现了“任务”与“活动”的关系——学习活动是依托学习任务安排的。纵观高中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一般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都安排的是三到四个,不会更多——这三到四个学习任务,应该理解为是根据核心学习任务分解的子任务。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