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猿人|读史命题·七上01
2023/2/1 15:52:07 阅读:127 发布者:
材料:
从北京猿人整个体质形态来看,其头骨和肢骨发展是不平衡的,四肢尤其是手,在劳动中首先得到改造,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也是劳动的产物。在类人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脑髓的发达,恰如恩格斯所言:“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上)》第5版P.3
命题1:
“北京猿人的头骨和肢骨发展是不平衡的,四肢尤其是手,在劳动中首先得到改造。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脑髓的发达。”北京猿人
A.头骨比肢骨发展快
B.肢骨比头骨发展快
C.脑容量比现代人大
D.脑发展促进手发展
答案1:B
解析1:立意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考查点是北京人。统编版七上历史教材中描述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额骨突出,从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 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可见脑的发展慢于上肢的发展。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对此有准确的认知,则解答本题很容易。
命题2:
“北京猿人的头骨和肢骨发展是不平衡的,四肢尤其是手,在劳动中首先得到改造。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了脑髓的发达。”对本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远古人类在劳动中进化
B.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的关键一步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语言和劳动一起都是智慧的产物
答案2:A
解析2:立意仍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难度提升。考生要对材料有更深的理解,领会在北京猿人在劳动中,手部先于脑部获得发展;在劳动中语言获得发展;然后语言和劳动一起促进脑髓发展——远古人类在劳动中发展进化。本意想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作为正确选项。后来想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思维跨度太大,或许可以让初三学生试试。
转自:“赵俊初中历史教研团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