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5日下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迎来了广州市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组专家新一轮的线上入校指导。
本次参会的项目组专家有:
李涛 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教授
赵林楷 莱阳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教师
李利强 华东师范大学在读博士西藏民族大学 讲师
我校参会成员有:课程教学处副主任王才源及体育科组全体教师,另外还有兄弟学校的体育老师们。
首先,李涛教授对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她表示在《新课标》指导下,撰写教学计划需在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制定学习目标。第一,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第二,健康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绪调控、环境适应等;第三,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用。
李涛教授肯定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体育科组在前期教学计划撰写过程中的努力表现。然后针对我校所撰写的教学计划点对点的指导与反馈,由浅至深进行层层剖析。她从水平教学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布置寒假教学计划撰写安排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深入指导。
李教授表示我们在撰写水平教学计划时应注意需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内容: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学年学习目标是达成水平学习目标的下一级目标,应根据水平学习目标进行细化设计,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学年学习目标还应处于宏观层面,严格遵循《课程标准》,从核心素养的10个维度予以展开;二、学年学习目标应结合学校所设置的主要教学内容,不同学年之间相同学习内容的进阶性要有所体现,掌握程度应逐渐加深;可参考《课程标准》中对应水平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年学习目标的设置。
学期学习目标是达成学年学习目标的下一级目标,应根据学年学习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设计,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学期学习目标应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到核心素养三个方面的十个维度(注意,心理健康的内容,以及“合作”等,都应放在健康行为维度当中,很容易被混淆到体育品德之中)。
学期学习目标应结合本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不同学期之间相同学习内容的目标设置要体现进阶性和衔接性,掌握程度逐渐加深。如:初三学习对初一、初二学习的提升。
◆ 体能学习建议安排在学期前进行6个学时的体能。
◆ 跨学科主题学习可集中几周连续教学也可分散到不同周次进行教学。如果是集中几周连续教学,建议学期末进行6个学时的跨学科;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校的场地情况在不同周次进行分散教学。
◆ 健康教育一般分散在不同周次进行教学,主要在下雨天或者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开展,不建议集中连续几次课都开展健康教育。
◆ 专项运动技能:初一和初二年级的一个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可以设置为36学时(一个学期安排1个大单元),初三年级一个专项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可以设置为72学时(两个学期安排1个大单元)
关于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撰写的要求:
1.课时学习目标应该是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要明确、具体、可操作,针对某节课来写目标。课时计划学习目标与单元计划学习目标的一个区别在于课时计划的三个方面目标不需要涉及其所有维度,每个方面目标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重点达成这个方面某1-2个维度的目标即可。
2.课次之间的目标与目标之间要有关联性,同时关注目标之间的逻辑性,例如兴趣激发等目标应放在前几节课,不要到了最后一次课才开始激发兴趣等。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度问题,应该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即相似或相同目标的程度逐步提高;二是广度问题,应该是后面的课时目标比前面的课时目标广泛一点。
3.教学组织与方法”要有针对性;体能练习强调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整合性。
最后赵林楷老师和李利强老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研究经验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体育科组长钟劲孙老师代表学校对广州市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专家团队表示感谢,感谢专家们为我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广州市学校体育诊断提升项目专家团队以专业角度,由宏观到微观,以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我校撰写的四类教学计划进行了详尽地剖析,指导意见精准到位。专家们严谨的的思维意识和专业的指导使我们受益匪浅。在接下来的体育工作中大家将更深刻去理解、钻研新课标,做好教学设计,把握体育教学方向,抓好落实,并充分利用寒假继续完善五类教学计划和高质量完成寒假作业,积极促进我校体育学科跨越式的发展。
转自:“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黄埔实验学校”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