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项目式学习课例

2023/1/31 8:57:18  阅读:215 发布者:

来源 | 文章系投稿,首发于“中小学老师参考”

作者 | 李娜,单位系修武县教师进修学校,原标题为《核心素养导向下乡土历史项目式学习案例——艺术奇葩绽光彩 千年薪火得相传》

项目概述

修武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老的黄河不仅是中华文 明的源头,同样积淀了“千年古县”修武的丰厚历史。当阳峪 窑是我县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至今仍 残留着宋代烧造的兴旺迹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绞胎 瓷胎中带纹,浑然天成,其“表里如一”的艺术风格,体现着华夏民族可贵的传统美 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2013 年修武当阳峪的绞胎瓷作品再次收录于教 育部新审定《美术》教材,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感受与传承家乡的历史文化艺 术瑰宝,意义深远。

项目框架图(行径图)

核心驱动问题

修武当阳峪窑绞胎瓷为何能荣获双国字号殊荣?

PBL 目标

①通过观看视频、实地参观与查找史料,了解当阳峪窑陶瓷的起源与发展,尝试 以驱动问题为抓手分类探究,能用史料解释历史,直观感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 化遗产,经过对比,实现知识建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乐于欣赏 和评述、动手制作绞胎瓷作品。(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③通过欣赏、探究、交流、展示等实践活动中,体会绞胎瓷器的艺术魅力,感受 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增强家乡自豪感。(家国情怀)

01

项目启动

项目教师带领学生观看“古县探秘修武县”视频,之后介绍当阳峪的悠久历史与 辉煌成就。当阳峪陶瓷以其巧夺天工、精美绝伦的制作技艺,成为中原大地上璀璨的艺术珍 品,以独特的历史名片、文化名片、艺术名片、旅游名片向世人展现她多彩的风姿。2006 年,修武县当阳峪窑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 年,北京首 次举办了当阳峪陶瓷展览及研讨会,惊艳首都;2014 年当阳峪绞胎瓷制作技艺荣获国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绞胎瓷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走向海外,影响世界。通过 介绍当阳峪陶瓷的辉煌成果,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引发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艺术 的学习热情,提出核心驱动问题,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做好铺垫。(涵养家国情怀)

“古县探秘修武县”视频

项目实施

1. 分解驱动问题

依据视频观看,师生围绕核心驱动问题进行拆解,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各有特点与 价值;经过梳理、讨论,保留紧扣 PBL 目标达成的子问题如下:

再次分析,化零为整,统筹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探究主题。学 生依据兴趣选择主题下的子问题进行分组探究,分工合作,共同研究。如“当阳峪的 辉煌成就”、“《德应候百灵翁之庙记碑》与当阳峪的历史关系”、“绞胎瓷失传千 年的原因分析”、“当阳峪现代制瓷对修武发展的作用影响”......

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文史资料、报刊网络、民间传说、人物采访和 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从课堂到课外,由校内到社会,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 信息,收集整理资料,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式学习探究(历史线)

通过资料查询了解历史价值:“焦家的陶瓷作坊”得名“焦作”,修武自古与陶 瓷业的关系甚为密切,黄帝所封陶正(主管制陶之官职)宁封子诞生于此,是我国陶 瓷文化根源所在。当阳峪地处豫北太行山的南麓,位于修武县西村乡,是北宋著名的 窑址中心。有利的社会基础、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天然资源,使之在宋代烧造兴旺。现 存大宋崇宁四年(公元 1105 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记述“世利兹器,埏埴 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户……” 记载了当年当阳峪窑业之繁荣。江南提举程筠为百灵 庙作歌序,对当阳峪瓷器倍加赞赏:“当阳铜药真奇器,巧匠陶钓尤精致。成器曾向 汴王呈,当时见者增羞愧”,形象逼真地描述了当年当阳峪制瓷技艺的精美。

研学是一种极受欢迎的项目式学习方式,有了资料储备,同学们实地探究当阳峪 瓷窑遗迹,解读碑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感受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心中萌发着深厚的家乡情感。(涵养家国情怀)

历史探究当阳峪瓷窑遗址

3.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式学习探究(艺术线)

 通过人物访谈了解艺术价值:

柴战柱:焦作修武当阳峪窑不是官窑,胜似官窑,其作品以剔花著称,绞胎取胜, 在众多古窑口中独树一帜。日本著名古陶瓷专家小山富士夫称:“从不同角度看,焦 作修武窑比定窑、汝窑更有魅力,但从古至今却完全不被世人所知,真是不可思议。今后修武窑的重要性一定会被世人所认可,并且能够得到全世界的关注”。

绞胎瓷是利用胎内的纹饰变化装饰瓷器,各种纹饰由胎而生,内外相通,一胎一 面,不可复制。绞胎瓷是瓷器中的一道奇观,它胎中带有花纹,釉色透明,花色斑驳, 自然天成,有表里如一的美誉。

我在当阳峪古窑子旁边建厂近 30 年,带领团队呕心沥血,攻克绞胎瓷的难题,比 方说:制作技艺失传了,温度曲线失传了,用料配方、颜料配方都失传,我们在山里 面研究了 20 多年,把各项的技术都一项一项攻克,现在获得了国家八项发明专利,获 国家级科技两项成果,多件作品载入义务教育的美术教材,“现在我们当阳峪的绞胎 瓷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龙”作品入藏 英国国家珍博博物馆。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这些产品通过收藏家广泛的宣传, 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了。我将厂房作为学生实践基地,相信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共同努力,会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绞胎瓷,欣赏绞胎瓷,宣传绞胎瓷,传承绞胎瓷。(通 过人物访谈,提高沟通交际能力;了解艺术家、企业家背后的攻关创新故事,学习优 秀人物品质,孕育科技创新意识与工匠精神)

 国家非遗传承人、金谷轩总经理柴战柱                            

 2013 年绞胎瓷再次入选美术教材

李娜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金谷轩烧窑过程                     

元昊绞胎瓷经理许小平介绍绞胎瓷展品

同学们带着探究问题采访参观,了解非遗文化传承的不易、当阳峪绞胎瓷的制作 特点、制作工艺与鉴赏方法,明白了绞胎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艺 术价值。(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传承非遗文化,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通过美术课堂增强审美能力:

《当阳峪绞胎瓷欣赏课》

《绞胎瓷制作课》

通过浸润体验感受制作过程:

体验模具制作

体验拉胚制作

体验揉泥过程

体验雕刻

体验喷釉

4.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合建构(大概念)

通过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阳峪瓷窑的历史探究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绞 胎瓷的观摩、鉴赏与制作体验,形象直观地感受历史的悠久厚重、艺术的历久弥新。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究即是对于核心驱动问题的过程解决,修武当阳峪窑绞胎瓷为 何能荣获双国字号殊荣?这份双殊荣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这份双殊荣是对古今能工巧匠的高度肯 定与敬仰,这份双殊荣是对国家、对乡土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赞美,这份双殊荣是对中 国的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胸怀与气度。学生谈感受、教师作点拨,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教学不再空洞、 枯燥、单一、难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而非物质性文化遗 产则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于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结晶。当阳峪瓷窑遗址属于物质文化 遗产,绞胎瓷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工艺制作类别。通过联系实践与对比说明,大概念整合建构润物无声、水到渠成。

当阳峪绞胎瓷双殊荣版面

03

成果展示

1.学生制作的绞胎瓷作品

2.学生制作的手抄报、德育版面

04

复盘结项

当阳峪乡土历史项目式学习是新课标背景下改革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积极尝 试,是拓宽课堂与社会学习的重要渠道。围绕项目式学习主题,教师与学生立足家乡 历史文化艺术资源,全面了解并整合跨学科知识,共同进行知识、能力、态度、人格 等综合素质的浸润体验,过程丰盈,结果喜人。

1)围绕 PBL 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学生收获如下:

浸润历史素养。项目式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呈现方式,掌握历史 载体的特征,通过解读大宋崇宁四年(公元 1105 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碑文, 学生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认识到运用史料考证历史的重要性,能够站位 具体历史时空,形成合理的想象,分析当阳峪瓷窑烧制中断的主要原因,联系当今文 物保护与非遗传承,进行项目主题探究,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等历史核心素养自然浸润。

涵养艺术品质。陶瓷作为美术的独特艺术,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带 领学生深入金谷轩制瓷基地,现场观摩揉捏搅拌、拉胚打磨、施釉烧制的制瓷过程, 可以感受艺术家刻苦钻研、汲古创新,不断追求完美艺术的人生境界;同时在欣赏千 姿百态、别有情趣的瓷器作品时,能获取奇妙的审美体验,进一步净化心灵,涵养艺 术品质。

深化德育教育。绞胎瓷作为“瓷中君子”有着高贵的艺术品质,在激发民族自 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塑造君子完美人格,唤醒自强不息精 神,弘扬感恩回报品质等方面具有宝贵的德育内涵。这些德育无痕落实于绞胎瓷传统 文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涵养学生的品质产生了深远影响。

2)在实践中,教师收获颇丰,既是项目的设计者、实施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构建了绞胎瓷五步教学模式。确立了 “体验文本,激发情感”——“学习新 知,明确方法”——“合作交流,放飞想象”——“动手实践,完成创作”——“展 示评价,体验真情”的五步教学模式,细化了绞胎瓷具体教学的操作要点,开发鉴赏 课和动手制作课两种课型,经过多次实践检验和总结改进,已日臻完善。

探索出开展当阳峪绞胎瓷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充分利用西村当阳峪实践 基地学校,通过欣赏、讲解、走访、操作、展示多种方式开展绞胎瓷综合教育实践活 动。具体操作流程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制作总动员:宣传开展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意 义,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活动小组,欣赏

、实地考察、查阅资料, 激发师生参与热情;然后通过观摩绞胎瓷制作过程,了解制作基本方法。小组成员构 思作品造型,进行作品创作;之后以班会、校会、文化节为载体,进行文章写作、陶 艺制作、手抄小报等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

改变教师教育思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项目式学习可 有可无的思想观念,使教师用研究者的眼光去探索和实践具有创新思想的课堂教学, 实施生活化、人文化的教育。学思研行并重,生发课改勇气与智慧,理论研究和实践 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励志做教育有心人,作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者、开拓者和 建设者,开发课程资源,构建特色课程,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承发展,立德树人,让民族文化生根;艺术创新,让薪火世代相传!

转自:“中小学老师参考”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