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从那天起,我们开启了“张小英”100天《课程标准》学习521行动。经过了一轮的读、学、写的过程,又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深度解读。我们相信,如何让 “新课标” 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学中去,成为所有一线教师最关注的事情。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张小英团队继续开展新课标的学习,以“将新课标理念更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为主题,要求老师们聚焦最触动你的点,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课堂实践开展有效的针对性学习,并把自己的所思、所做、所感、所悟分享给大家。让新课标更贴近我们的教学。本期请观看由“张小英”张店区杏园小学杨扬老师的学习分享——《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 落实学科育人》。
教师风采
杨扬——淄博市张店区杏园小学英语教师,Sprout团队成员,曾获张店区“教坛新秀”称号,张店区班级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等。
交流分享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程理念,明确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
一、为什么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
在当前的教学中,存在制约核心素养发展的突出问题:
1. 学习内容:以词汇、语法知识为主线,技能训练单一,缺乏语境,忽略主题,语篇意识不强,思维发展薄弱。
2. 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注重知识点训练与记忆,缺乏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实践。
3. 教学方式:模式化、表层化、碎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贴标签。
要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在这样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背景下,新课标提出把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二、怎样理解活动观?
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教育教学领域,通过体验促进学习的过程统称为学习活动。具体而言,活动可以细化为思维活动、建构活动、探究活动、创新活动、社会活动等。所有有利于学生体验、参与、学习和发展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学习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观具有鲜明的育人导向,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运用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学习。
王蔷教授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与任务型教学有本质区别,任务型教学是交际导向,侧重发展语言能力,强调模拟真实情境,未关注人的长远发展,可操作性相对偏弱;而英语学习活动观有明确的育人导向,整合发展,在提升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同时,凸显知识建构和对学生内心的建设,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强调运用所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聚焦真问题,可操作性更强。
下面我将以山科版四年级下册Unit6 Travel Lesson3为例,谈谈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学科育人的教学实践。
本单元主题Travel,属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历史、社会与文化”和“自然生态”主题群。单元内容围绕Travel这一主题展开,涉及四个语篇,前三个语篇分别以Where are you going?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ere? 为主线展开,通过朋友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亲人之间的对话方式,询问他人,表达自己的假期出游计划,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和中华文化,学会制定旅行计划。单元主题下的Lesson3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围绕旅游目的地的活动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用所学语言表达在旅游目的地计划做的事情。
王蔷教授指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简单来说即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两方面。怎样帮助学生养成做人的原则和本质?怎样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所有这些都要通过学科本身内容来实现,即依托学科内容和学科活动这两个方面。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在制定旅行计划这一语境中,参与到指向“合理规划、感悟文化、文明养成”的主题意义活动中来,涵养家国情怀,生成文化意识,提升在生活中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三类活动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以Danny, GuoYang, Peter三个主人公计划做的事情为主线展开新知学习。
在本阶段的学习活动中,Danny, GuoYang, Peter三个主人公计划做的事情都指向本单元的主题Travel,通过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借助多模态语篇,挖掘出 learn kung fu,see the sunrise,go to Dalian三个计划所包含的育人价值,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感受文化,树立意识,不断丰富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首先,学生再次回顾语篇,梳理语篇知识体系,形成逻辑结构。在本单元主题学习中,Jenny的出行地、出行方式都是已知的,而计划做的事情是未知的。因此,师生共同挖掘课本人物Jenny’s travel plan,补充Jenny回到加拿大计划做的暑期活动,如visit grandparents, go to a summer camp等。借助语言支架,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出行计划,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为迁移创新活动提供脚手架。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为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制定组团旅行计划,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补充再构文本,学生运用语言支架在小组内合作,制定计划,明确出行时间、目的地、出行方式、所做准备、计划活动等,使主题语境更加完整,深化理解主题意义内涵。学生结合已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从基于语篇的学习来到真实的生活世界,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思维层次由低阶向高阶提升,实现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所列举的三类活动基本符合学生学习活动循序渐进的逻辑顺序,但实际学习过程可能不会严格按照这三类活动线性地单向发展,中间会有迂回、有反复、有交叉、有跳跃。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和运用活动加深理解,也可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灵活运用,反过来也可能加深前面的学习理解,所以,三类活动经常是螺旋上升的。
写在最后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而核心素养的落实依托学科核心内容和学科核心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入解读文本,挖掘教材育人价值,更要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深耕育人理念,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转自:“张店小学英语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