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研究】“双减”的寒假怎么过

2023/1/29 17:44:44  阅读:158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成长佳油站 ,作者张佳佳

今天我给李朔妈妈(化名)发微信,反馈孩子寒假作业一直没提交的问题,李朔妈妈说:“我每天都在跟他说这事,我气得头疼。每年都是这样最烦放假,一放假他的心也放飞了…唉,张老师我真的不希望放假这么长时间,他现在的脾气还大,说的多了他还烦,我每天都说…他爸脾气还有点急,俩人基本上天天干仗……他同学还天天来家玩,也不好去说他们,也不能说让他们不要来玩,太难了!”

是啊!如何在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

在一次培训中,李兆良教授曾用5个字形容现在的家长状态:急,躁,烦,怨,恨。

很贴切的描述。

“双减”政策下,家长焦虑的由来,表面上看是担忧自己孩子被别人家的孩子内卷到粉身碎骨,其实是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没有信心。

“双减”后的寒假,没有了课外辅导班的加持,家长把孩子推不出去了,家庭教育的问题便在这漫长的寒假中显山露水了。

孩子寒假作业的拖拉、敷衍,暴露出了孩子的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力、时间管理能力等诸方面的问题,而此时的家长天天眼见了心烦,动不动就跟孩子唠叨、干仗,赶上孩子青春期再跟您来个叛逆,破罐子破摔,到最后还真的是像李朔妈妈一样,哀叹一声——没辙了。

因此,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的重心有两个:一是培养孩子自身的“内驱力”,是他自己想学,而不是家长老师逼着学;二是培养孩子的能力,包括学习素养(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学习适应、考试应对等)和积极品质(成长型思维、积极行动、情商力、刻意练习、积极投入等)。

无论是内驱力的培养也好,还是核心竞争能力也好,这哪个都不是辅导班能教给孩子的。辅导班只能在知识层面反复给学生进行强化,只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的情境教育才能深层次浸润到孩子的核心品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双减”,把作业减掉,把辅导班减掉,把孩子的时间解放出来,把孩子从赶场子似的辅导班里解放出来,推回去给父母,让家庭教育回归本真。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父母该怎样与孩子好好利用这段亲子相处时光呢?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亲子阅读、一起劳动、户外运动……在阅读中可以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引导孩子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自我内驱力初步渗透),一起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核心品质),户外运动不仅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锻炼意志等品质。高质量陪伴不是陪同,不是监管,不是孩子在身边而你在玩手机,这不是陪伴,而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其次,改变从自我开始,家长先做出积极改变,会发现孩子也会慢慢改变。您老说孩子不爱看书,您和家人爱看书吗?孩子从来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当您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时,别急着指责,先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先自己改变了,再教育孩子。

最后,一定要做学习型父母,构建学习型家庭,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你的孩子就不会差。因为这世界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我们必须学习,必须跟着成长,才能从容应对未来出现的问题和危机。

当然,“关系”先于“教育”,各位父母们得花时间、精力、心思去悉心维护你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没有了良好的情感关系作为纽带,再好的教育孩子也会视为牛粪嗤之以鼻的。为了不给以后的自己惹麻烦,还是现在好好花心思养娃来得实在啊!

转自:“科研课题”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