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揽星光 点燃希望——郑州经开区第五中学线上教育叙事经验分享(四)
2023/1/29 11:34:35 阅读:109 发布者:
经开区第五中学
茹嘉欣
◁手揽星光 点燃希望▷
时光匆匆,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一年了,这段时间因为疫情一直在网课,教学任务没有线下那么紧张了。停下来,回顾过往,这其中有汗水,亦有收获。
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与参加工作前的设想大有不同。在工作前,我觉得语文老师是浪漫的,领着孩子们在书海中遨游,让他们与不同的灵魂碰撞出独特的火花,语文课的氛围应该是宽松而又舒适的,像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描述的那样,沙龙式的漫谈。
然而,在工作之后,我发现,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字词、古诗这类基础知识便是个难题,翻来覆去的考,仍然有学生写错,或者压根儿不会。甚至让学生改错,交上来的仍然是错的。我尝试过大发脾气,在课堂上训骂学生,但当我的愤怒目光撞上学生天真的大眼睛时,瞬间便心软下来,觉得自己太失态了。我想,作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我们首先要学会接受和理解,接受学生的水平差异,接受学生的错误。接受的下一步便是改变。帮助他们改掉毛病,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
由于我还比较年轻,经验不足,现在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耗”。基础知识考一遍不会就考两遍,两遍还不会就考三遍,慢慢的磨。还有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将字词、知识点讲透,例如在讲解一些字的时候,从造字法的角度入手,将这个字的由来,为什么这么写讲给学生,这样,他们对于这个字的理解更加的深刻了,也就不容易再写错了。
在工作前,我天真的以为,字词类的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去学就好,老师上课可以直接从文本分析入手。但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所以,我认为,语文老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来确定自己的教学侧重点,不能从自己的想象出发,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量。因此对于语文课,我觉得首先要把好基础知识关,字词、古诗古文、课下注释、病句改错等,这些都可以真实的反映在考试成绩中,虽然中文系的我们是浪漫的,但面对升学压力,家长、学校的期盼,我们还是应该从考试的角度训练学生的拿分能力。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使得我们不能仅关注于成绩,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这是“树人”的一个重要环节。之前,我个人十分反感道德说教,总觉得这些东西很是空洞。但当我接触到现在的学生才发现,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急需增加的一门“成长必修课”。如我在讲郑振铎先生的《猫》时,将主题拟为“人的亡失与复活”,带他们分析郑振铎一家爱猫却因偏见冤死一只猫最后决定永不养猫来告诉孩子们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同时我引用托尔斯泰《复活》中的一段话,“人们总是习惯用一种特性去评价一个人,比如说善良、聪明、热情、冷漠,但是人哪能是一成不变的呢?就像是一条河流,有舒缓的时候,也有湍急的时候;有清澈的部分,也有污浊的部分;有的地方冰凉,有的地方温暖”。借此告诉他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一个是兽性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保持自己内心的善良与正直,每日三省吾身,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我的这番理论得到了学生们热烈的赞同,我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而此时的我更为幸福,因为我知道,我在学生们的心田上种下了道德与文化的种子,我给了他们以真善美的梦想。
其实,儿童少年的教育,就是给他们以真善美的梦想,就是在孩子们的心田上种下道德与文化的种子。虽然现实是充满假恶丑的,但要给孩子们以真善美。未来的世界什么样,是由我们正在教育着的孩子们创造的。教育者应该注重在他们天真淳朴的心灵上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在绝望中生出希望,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正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所说的“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
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关于语文教学,我依然有很多很多的困惑。现在的我,还不能完整透彻的解答什么,但我相信,经过时间的洗刷和自身的不懈努力,我会找到前进的路。现在的困惑,未来会给出解答,那就继续手持星光,点燃希望吧!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