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互动 点燃激情——新密市金凤路小学线上教学课堂互动经验谈
2023/1/29 11:32:18 阅读:141 发布者:
隔空互动 点燃激情
——新密市金凤路小学
裴慧君
前 言
2022年10月开始的这次疫情,又使我们的课堂从线下走到线上,隔着屏幕和网络,仓促展开了。所幸,学校、老师、家长和孩子们都有经验了,第一节课就保证全部到位且适应良好。由于此次静态化管理时间长,所有的课程、所有的课型都要面临线上授课的挑战,老师们很担心;刚开学没多久,孩子们还没有完全进入规律的学习状态,完全的居家生活该怎么管理,家长们很担心;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如何有机结合,学校很担心……
侧重点
但是,我们都一一考虑到,并做出相应的措施和行动。就拿这次教师普遍反映的线上课堂互动不足和学生参与率不高的问题来讲,从学校层面、学科层面、备课组层面到个人层面,我们反复研讨,反复尝试,确保每一个孩子都在课堂上有收获。下面,我简单谈谈我们五年级语文备课组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课堂的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方 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问30分钟的课堂要效率,就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首先,备教材。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多讲、讲透,非重点的内容可以少讲甚至不讲。教师必须“狠下心”,舍得删去。其次,备学生。学生要在屏幕前坐一天,这一节课,怎么引起他的学习兴趣,怎么来吸引他的注意力,怎么让他参与进来,要提升他哪些方面的能力素养……在上课前,必须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课堂上的变化。第三,备教法学法。怎么教?怎么学?老师少讲多引导,学生多答多参与,每一种课型都要遵循这个规则。第四,备教学过程。教案怎么设计?学习单重点放在哪里?学生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展示,这可以在简案中点出来,便于督促自己少说无用的废话,用简洁的语言将学生引导到文本上去。第五,备课堂小结和作业。完整的课堂必须有简单的总结和恰当的作业。这个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关键,绝不可以忽视。
案例一
以上周我班《少年中国说》为例。备课组在研讨时,指出了本节课的授课难点是生僻字影响阅读和朗诵、年代问题和象征手法阻碍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了产生良好的课堂互动,我们毅然决定放慢速度,重点在读。一篇文章用了3个课时,一个半课时都是在阅读和朗诵。一个个提问,一遍遍展示。学生越来越熟练,也越来越自信。最后一节课正式讲课时,学生基本上全部参与互动,用语音条和文字,表达学习的感受。最后的作业,学生用视频朗诵的方式提交,感情充沛,效果良好。
案例二
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中,我班学生从预习课课前的漫不经心到课后的义愤填膺,甚至有学生晚上9点私信我还在谈论自己的感受,使我深受触动。我们仅仅是在课堂上抛出了两个问题:“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并且在课堂中用了2段非常令人震撼的视频而已。一节普通的语文课,就轻而易举地成了学生侃侃而谈的展示课。他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试图用自己的所有能力来规避这场灾难。连麦等待的学生每次都有15-18个,互动信息屏幕全是学生的发言。
于是,这种激情延续到了第二节课,我只是恰当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学生们火眼金睛,找到园中藏品艺术价值之高、侵略者无耻的强盗行径等,发表自己对于“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课文顺利讲完。可是,学生们仿佛还有话要讲。而且争论不休,怎么办?
给机会!我连夜在群里发布第二天的“线上微型辩论赛”通知,引导学生以“圆明园的毁灭是否可以避免”为主题搜集资料,在顺利完成教学单元语文要素教学的同时,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辩论赛虽然只用了半节课,可是在我看来,学生学会了搜集资料、了解了清末历史、明白了责任担当,这就是一节有效果的课堂。
总 结
线上互动不怕时长不够,举手面板和连麦等待的人数才是我们要考虑的。用精心的准备,简化的设计,巧妙的引导,激起学生发言的兴趣,才是关键。
我们都需要勇气,来面对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挑战。我们要有自信心和魄力,去处理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愿乌云散去,我们都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