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赋能 蓄力前行
二七区红樱桃中心幼儿园 闫冲冲
当新冠卷土重来时,老师们也和大家一道转移阵地,在居家的日子里,用积极参与教师培训、有效进行互动教研、保质保量社团汇报等多种形式,为自己多面赋能,用不断专业化的自己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一、居家安排,为老师充实、有序的生活提供保障
从居家之初,我们会在每周开始前,保教部门会根据近期老师的实际情况,提供一周的居家工作安排,并通过老师填写培训记录、保教部门追踪反馈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师居家工作的高效完成提供保障,从而避免居家工作量的不适宜、内容不科学、工作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出现。
二、专家引领,促进老师专业能力有效提升
全体教师先后参加了《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幼儿积木游戏观察与指导》等培训。其中,对集体教学中如何设计出“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过程、预设的指导”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应具备的建构技巧、建构水平、老师的指导策略能够了然于胸。
对《河南省三项比赛线上评比》的观摩学习,老师们了解到游戏选材要生活化、多样化,游戏中要把权利归还给幼儿,要对幼儿进行适时指导等等,为日后“如何有效支持幼儿游戏”拓宽了思路。
三、课题立项,由谈“课题”色变,到逐渐走向专业化
本次疫情居家,我们借助“课题立项”四步走的方法,帮助老师们树立了正确的课题观,并逐渐逐渐走向专业化。第一步,通过对《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和“老胡聊科研”公众号的自主学习,对课题形成初步的认识;第二步,基于对幼儿一日活动的观察发现问题,进行立项。第三步,先“富”带后“富”,由幼儿园有经验的老师为支撑,对全园老师的“课题”进行逐个分析研究的教研;第四步,修改完善课题立项,即在教研基础上进行再次修改。
“课题”看似高深莫测,老师搞“课题”更似痴人说梦,但是,一旦你踏实做下来,会发现教师写“课题”是实实在在为自己服务的,会让自己教学变得愈加轻松。
四、有效教研,从老师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始
一次好的教研,不是一个人的智慧服务于群体,而是群体各出一份力。本次疫情期间,我们幼儿园在原有“自上而下”安排模式的基础上,增设了自主教研“四部曲”模式。曲一,老师自主发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问题;曲二:通过搜寻资料帮助同伴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曲三:问题答疑会,老师们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智慧。曲四:问题提出者修改完善别人对自己所提问题的策略,更方便为己所用。
问题答疑会的成功也有力证明:有问题就会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在其中,老师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耐心收集梳理资料,最终在问题互答中共同进步。
五、社团汇报,虽在疫中依然出色完成
为了提升老师们的专业技能,我们组织幼儿园老师每月都参加声乐、舞蹈、钢琴、绘画社团活动,团长由比较擅长者担任。本次居家期间,老师们依旧克服绘画材料短缺、缺少人手拍摄舞蹈视频等因素,为我们十月份、十一月份的社团汇报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舞蹈社团
美术社团
声乐社团
只争朝夕担使命,不负韶华再前进。在居家办公期间,老师们不忘教育初心,在全方位、多层次的线上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成为更优秀的幼教人而不断为自己赋能。
“悦”劳动,乐成长
二七区红樱桃中心幼儿园 马铭锐
城市按下暂停键,劳动打开播放键!为了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从小树立良好的劳动意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郑州市二七区红樱桃中心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劳动习惯养成表的指导下,纷纷加入劳动的队伍中,化身勤劳的“家务小能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寻找主题,确定方案
前期幼儿园教师及行政领导集体教研确定线上活动主题,最终确定主题为“悦劳动,乐成长”。
生活即教育,劳动即成长。劳动教育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老师们积极挖掘居家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合力,鼓励幼儿进行适宜、适量的居家劳动实践,让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绽放出独特的教育魅力。
二、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确定劳动目标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悦劳动,乐成长”系列活动,充分考虑了不同阶段小朋友的年龄特点。
小班组:小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期,劳动教育以“自我服务”为主,自己洗漱、整理物品、自主如厕、穿脱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着重让孩子们解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种劳动能力。快看我们小班的小宝贝们的表现吧!
中班组:中班的孩子们居家的日子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能整理自己的物品;还能帮家人擦桌子、洗菜…我会的本领可真不少。
大班组: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帮助家人摘菜、剥蒜、擀饺子皮,能够独立整理书包、房间和床铺。在参加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即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又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奠定了基础。
三、幼儿积极打卡,教师及时强化
追溯到孩子本身,孩子毕竟就是孩子,他们想的东西很单纯,会觉得老师表扬他们就是喜欢他们。而为了保持这种喜欢,他们会继续努力地表现自己。每个孩子心里都是渴望着得到肯定以及鼓励的,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对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笑容。老师们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表扬的手段来促进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一)语言鼓励,进行强化
充实丰富的劳动活动,以班级群为平台,有序开展。孩子们在家人高质量的陪伴下,积极参与其中,家长们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全面了解到劳动教育的内涵。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们密切关注着每一位孩子的成长,给予积极和充满爱的回应,每一条回应中科学有效的评价都包含着对宝贝们爱的支持与鼓励。
(二)奖励机制,进行强化
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也应该是家庭劳动的一份子,在这疫情特殊时期,更应当让孩子参与到劳动中来,感受劳动的光荣与乐趣,提升自理、担当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孩子养成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别样的天地,别样的收获,劳动让我们的陪伴不再拘泥于形式。劳动中,孩子有父母的陪伴更是热情洋溢,在体会劳动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感受陪伴的温暖,带给孩子独立、自信、快乐,成就孩子能力的培养,是他们一生宝贵的财富。幼儿家庭劳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相信孩子,持之以恒,多引导、不包办,多鼓励、少指责,相信在幼儿园、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劳动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独立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要适时地学会慢慢放手,孩子才能成为他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